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保持童心能保持工作的激情,还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并能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当然还要学会保持童心。
关键词:童心;沟通;爱心;童年
教师步出童稚以后,对儿童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发生兴趣,这说明在儿童那里,的确有许多过去未能领略,而后来开始引人注意的东西。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对童心的追求,是教学艺术和教育观念成熟与发展的结果。
谈童心,不能不提明代思想家李贽,他在《童心说》中论述了童心不可丢失,认为童心就是真心,是“假绝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如果说童心即真心,那么真心就是爱心的摇篮。美丽就是善良的母亲。儿童带着一颗善良而又充满爱意的心踏上了生命之路,他们用一双纯净而敏锐眼睛来观察世界;用真诚直率而情感流露的心灵来感悟生活;用爱憎分明的态度来表现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用丰富而自由的想象来憧憬未来;用真实而有个性来的方式来体现自我。他们有针对,但只是一场游戏,决不把对方置于死地;有痛苦,但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有失落,但绝不悲观;有欺骗,但不奸诈;有错误,但不邪恶。他们甘愿用自己的零花钱去拯救因病魔而即将逝去的生命;用自己的压岁钱去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同学;用自己的双手去牵扶失明者而为其引路……
这是多么天真可爱而又清纯洁白的童心啊!然而,就是这没有尘垢污迹的童心,却可能遭受污染侵蚀。源头来自各方,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如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普遍现象,这些孩子主要是祖辈带,或者在寄养在亲戚家,他们与老人之间有代沟。老人的唠叨责备,造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有点坚强或有个性的孩子,则显得懂事,显得老沉,长期以往泯灭孩子的童心,抹杀了孩子的童趣。从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师拥有童心,才能解决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痛苦,学习中的困惑,青春期的叛逆,交往中的冷漠等问题。如果教师失去了对自然和人身上种种美好因素的敏感,就意味着丢失了童心,就会不重视。不珍惜甚至扼杀学生那可贵的童心,特别是天天是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注意,中国人历来以学生听从老师的话为“乖巧”,为“懂事”。学生当然应听老师的话,但那些“话”应当是合理的、正当的、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倘若强迫学生听老师的昏话、否话,那便明显地干着误导学生的蠢事。教师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更年轻、更充满童趣,才能走进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才能把学生当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教师拥有童心,才能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既要对优等生爱得深,又要对后进生爱得真,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纯洁的童心里,走进学生的童话世界。最有效的教育也就潜移默化形成了。
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每一位教师应该保持自己的童心,或者说应该去追求已经失去的童心。第一,教师心胸要博大一点,现代社会,在让人们享受先进科学技术带来诸多便捷和舒服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和困惑。教师面临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冲突以及物质的诱惑,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扰动教师的心灵。作为教师,即使历经了磨难,备尝艰辛,也不要变得内心邪恶、举止卑劣、恬不知耻,冷漠无情。第二,教师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阳光心态,多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教师也有快乐的童年:弹弹珠、打弹弓、滚铁环、过家家、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激动过。当我们面对贪玩调皮的学生时,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那么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理解,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第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我们知道时代在发展,今天的孩子的兴趣、爱好、观念与我的童年有很大的差别。教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童年时代的那颗童心,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还在孩子的童心。这就要求当今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第四,教师要多看看儿童文学作品,提高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因为儿童文学不仅教给我们认识儿童的方法,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理念才能很自然地、具有亲和力地传递给学生。
愿每一位小学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因为教师的童心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小径,是师生之间产生友谊和朋友感的桥梁,能让你的教育生涯永远充满阳光、充满生機。
关键词:童心;沟通;爱心;童年
教师步出童稚以后,对儿童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发生兴趣,这说明在儿童那里,的确有许多过去未能领略,而后来开始引人注意的东西。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对童心的追求,是教学艺术和教育观念成熟与发展的结果。
谈童心,不能不提明代思想家李贽,他在《童心说》中论述了童心不可丢失,认为童心就是真心,是“假绝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如果说童心即真心,那么真心就是爱心的摇篮。美丽就是善良的母亲。儿童带着一颗善良而又充满爱意的心踏上了生命之路,他们用一双纯净而敏锐眼睛来观察世界;用真诚直率而情感流露的心灵来感悟生活;用爱憎分明的态度来表现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用丰富而自由的想象来憧憬未来;用真实而有个性来的方式来体现自我。他们有针对,但只是一场游戏,决不把对方置于死地;有痛苦,但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有失落,但绝不悲观;有欺骗,但不奸诈;有错误,但不邪恶。他们甘愿用自己的零花钱去拯救因病魔而即将逝去的生命;用自己的压岁钱去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同学;用自己的双手去牵扶失明者而为其引路……
这是多么天真可爱而又清纯洁白的童心啊!然而,就是这没有尘垢污迹的童心,却可能遭受污染侵蚀。源头来自各方,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如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普遍现象,这些孩子主要是祖辈带,或者在寄养在亲戚家,他们与老人之间有代沟。老人的唠叨责备,造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有点坚强或有个性的孩子,则显得懂事,显得老沉,长期以往泯灭孩子的童心,抹杀了孩子的童趣。从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师拥有童心,才能解决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痛苦,学习中的困惑,青春期的叛逆,交往中的冷漠等问题。如果教师失去了对自然和人身上种种美好因素的敏感,就意味着丢失了童心,就会不重视。不珍惜甚至扼杀学生那可贵的童心,特别是天天是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教师,更应该注意,中国人历来以学生听从老师的话为“乖巧”,为“懂事”。学生当然应听老师的话,但那些“话”应当是合理的、正当的、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倘若强迫学生听老师的昏话、否话,那便明显地干着误导学生的蠢事。教师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更年轻、更充满童趣,才能走进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才能把学生当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教师拥有童心,才能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既要对优等生爱得深,又要对后进生爱得真,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纯洁的童心里,走进学生的童话世界。最有效的教育也就潜移默化形成了。
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每一位教师应该保持自己的童心,或者说应该去追求已经失去的童心。第一,教师心胸要博大一点,现代社会,在让人们享受先进科学技术带来诸多便捷和舒服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和困惑。教师面临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冲突以及物质的诱惑,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扰动教师的心灵。作为教师,即使历经了磨难,备尝艰辛,也不要变得内心邪恶、举止卑劣、恬不知耻,冷漠无情。第二,教师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阳光心态,多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教师也有快乐的童年:弹弹珠、打弹弓、滚铁环、过家家、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激动过。当我们面对贪玩调皮的学生时,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那么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理解,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第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我们知道时代在发展,今天的孩子的兴趣、爱好、观念与我的童年有很大的差别。教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童年时代的那颗童心,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还在孩子的童心。这就要求当今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第四,教师要多看看儿童文学作品,提高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因为儿童文学不仅教给我们认识儿童的方法,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理念才能很自然地、具有亲和力地传递给学生。
愿每一位小学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因为教师的童心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小径,是师生之间产生友谊和朋友感的桥梁,能让你的教育生涯永远充满阳光、充满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