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策略。为此在初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更准确地传递到学生脑海中,也能够让学生的地理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0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偏文科性质的学科,地理教学主要对我国的地势、气候、人文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对世界产生科学的、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满足课程的需要的做法,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的课程,涉及到了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解决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中的问题。
1、组织合作学习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的消极反应
好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两遍的。懂的学生学的时候学一遍,教的时候再学一遍。不懂的学生老师教一遍,同小组的学生再教一遍。而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却没有这个过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分成小组讨论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学生便不能有效地进行讨论。而即使进行讨论,也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有不太积极,对学习不感兴趣,或不爱发言的同学混迹其中。这便使合作学习仍是学习积极的同学的舞台,合作学习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1.2虎头蛇尾的展示与评价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是及时有效的评价,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忽略。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但是展示與合作过程结束之后,就容易草草收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行动力也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评价而有所下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相机进行评价,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小奖励,使学生一直处于热情高涨的状态。
2、策略
1.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交流与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开拓思维。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缺乏讨论价值,造成学生缺乏讨论积极性、讨论话题毫无意义、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具有较强讨论价值的学习任务,以此来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整体效率,发挥好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态主要有哪五种”、“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并作图说明”等难易程度适中的合作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自主讨论任务。对于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在表示地形类型上有什么规律”的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表示分水岭”等一般地理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有效开展。
2.创設情境,问题引领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不应仅仅以“掌握理论文化知识”为结束,而是要着眼于思维以及自主、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无论对于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来说,缺乏思考的“教”和“学”都无法满足最核心的教育要求。因此,想要在根本上促进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或合作探究,必须以合理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可事实上是,虽然大多数初中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具象思维模式、正值抽象思维发展时期,但他们的“完全抽象思考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自主与合作思考,教师有必要构建一个贴近问题的模拟情境。如此,在情境的支持下,学生与问题、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他们更容易理解问题本质并通过思考得到正确答案。而这一探究问题本质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无疑对培养其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育结构大有裨益。
3.小组互相评比
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互相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进行评比时,学生会发挥自己的优点,扩大小组优势,同时会完善不足之处,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学生在这样的评比中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学习能力,教师也能通过评比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每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积极地向组员进行询问,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学生学会合作之后,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及时与他人交流。在别人遇到问题询问自己时,也能快速地给出解决方法,学生会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三江源地区”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后进行一次多方面的评比。学生为了让小组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就会自行了解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各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地理特征分析。之后,还会找出三江源地区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要全方面地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哪些方面,或是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当再次进行评比活动时,学生就会加强合作与交流,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交出更完美的答案。
4.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应坚持“共同进步”的原则,评价时要涉及每个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要评价到。在评价的时候要做到客观与公正,要做到真诚的表扬与批评,要做到鼓励与信任。在表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时,要让他们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努力学习;在发现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要适时给予表扬,并多鼓励他们,给他们坚持学习和不断进步的信心,特别是对于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要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爱上地理的合作学习。
3、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发散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诗星.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05)
[2]李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4-15.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0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偏文科性质的学科,地理教学主要对我国的地势、气候、人文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对世界产生科学的、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满足课程的需要的做法,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的课程,涉及到了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解决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中的问题。
1、组织合作学习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的消极反应
好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两遍的。懂的学生学的时候学一遍,教的时候再学一遍。不懂的学生老师教一遍,同小组的学生再教一遍。而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却没有这个过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分成小组讨论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学生便不能有效地进行讨论。而即使进行讨论,也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有不太积极,对学习不感兴趣,或不爱发言的同学混迹其中。这便使合作学习仍是学习积极的同学的舞台,合作学习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1.2虎头蛇尾的展示与评价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是及时有效的评价,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忽略。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但是展示與合作过程结束之后,就容易草草收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行动力也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评价而有所下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相机进行评价,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小奖励,使学生一直处于热情高涨的状态。
2、策略
1.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交流与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开拓思维。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缺乏讨论价值,造成学生缺乏讨论积极性、讨论话题毫无意义、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具有较强讨论价值的学习任务,以此来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整体效率,发挥好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态主要有哪五种”、“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并作图说明”等难易程度适中的合作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自主讨论任务。对于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在表示地形类型上有什么规律”的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表示分水岭”等一般地理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有效开展。
2.创設情境,问题引领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不应仅仅以“掌握理论文化知识”为结束,而是要着眼于思维以及自主、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无论对于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来说,缺乏思考的“教”和“学”都无法满足最核心的教育要求。因此,想要在根本上促进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或合作探究,必须以合理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可事实上是,虽然大多数初中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具象思维模式、正值抽象思维发展时期,但他们的“完全抽象思考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自主与合作思考,教师有必要构建一个贴近问题的模拟情境。如此,在情境的支持下,学生与问题、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他们更容易理解问题本质并通过思考得到正确答案。而这一探究问题本质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无疑对培养其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育结构大有裨益。
3.小组互相评比
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互相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进行评比时,学生会发挥自己的优点,扩大小组优势,同时会完善不足之处,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学生在这样的评比中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学习能力,教师也能通过评比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每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积极地向组员进行询问,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学生学会合作之后,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及时与他人交流。在别人遇到问题询问自己时,也能快速地给出解决方法,学生会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三江源地区”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后进行一次多方面的评比。学生为了让小组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就会自行了解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各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地理特征分析。之后,还会找出三江源地区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要全方面地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哪些方面,或是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当再次进行评比活动时,学生就会加强合作与交流,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交出更完美的答案。
4.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应坚持“共同进步”的原则,评价时要涉及每个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要评价到。在评价的时候要做到客观与公正,要做到真诚的表扬与批评,要做到鼓励与信任。在表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时,要让他们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努力学习;在发现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要适时给予表扬,并多鼓励他们,给他们坚持学习和不断进步的信心,特别是对于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要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爱上地理的合作学习。
3、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发散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诗星.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05)
[2]李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