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对教育信息化改革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审视现状、借鉴现有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育网络化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有三个年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http://www.edu.cn 2012-03-30 中国新闻网)但是自该规划颁布后,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对教育信息化不理解;甚至有的文章在批判现行的教育改革,认为信息化对教育而言不过是一种工具、手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现状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命题,它的出现只能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他领域的显著成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并不成功。2006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对话时称“互联网民用发展20年来,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而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关,同时改革中仅仅简单的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却未曾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桎梏。
  随着我国对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大力倡导和充分重视,使多媒体教学模式遍地开花,不断更新教学硬件,从“数字化校园”创建中产生的电子白板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校园所采用,但实际使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由于电子白板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较复杂,很多老师未能很好地掌握要领,使得电子白板未能“物尽其用”,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各学科老师争相搞起与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从电子教案到电子课件,生硬的把纸质的教案变成演示文稿,上课必放幻灯片,整合课质量参差不齐,无论教学内容适合与否都要进行课程整合,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死板而浅显的电子板书,反而禁锢了教学的改进和完善。只是把教育信息化当成了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似乎也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1、照抄照搬固然不可取,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还是必须尝试的
  面对变革,中国人习惯博古通今,借鉴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的教育改革经验不能照搬。西方教育界往往把学习抬到高于一切,认为教育就是学习知识,将知识与教育等同,即以“学习”完全取代“教育”。另外除了各国的教育理念差异,教学内容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欧美国家,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课程如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对孩子产生吸引力,信息化课程普遍使用的是动画 互动的形式。他们将一个课程设计为一系列的学习流程,学生通过一步一步完成这些步骤,和老师进行互动,最后达到学习的目标,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讲解则是通过动画来实现的,生动又易懂,并将一些练习设计成游戏,这样的形式在欧美国家惊人的统一,包括美国本土的一些教辅机构设计的教辅资料其基本形式和思路都与其非常相似。那么,这是一条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出路吗?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简单的移植或仿制并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取得成功呢?将一个教育内容用一个简单的动画就说得浅显易懂,学生也会觉得很有趣。但移植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也正是课程设计才是制约我国模仿的瓶颈。我们的老师很早就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为自己的课程配上华丽的幻灯片,或者将原本可以板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档,以为这就是信息化。可是一个好的整合课,看的并不是谁的动画做的更华丽,恰恰相反,这些华丽的幻灯片只起到了背景和陪衬的作用,动画是动画,教学是教学,两者基本是分开的。从课件制作的角度讲,过度华丽的幻灯片反而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突出学科融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的差异,也是移植的两个障碍。首先,学习内容差别较大,比如数学,西方国家普遍较简单,高一的内容和我们初一学的差不多。另外,教育体制差别很大。西方是素質教育,而我们有小升初、中招、高招等升学压力,很难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基础,这反映在家长和学生身上就是永远对学会如何解题更有兴趣。所以简单移植欧美经验不一定会在中国有效。但是,这样的教学思路一定是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2、教育的网络化是出路么?
  2000年是网络元年,信息技术出现爆炸式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希望。教育的本质是和知识、信息极度相关的,而互联网的根本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这样的高相关性,使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看起来顺理成章。可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却迟迟不见成效,不得不说技术在教育领域有点水土不服。
  什么是教育?如同梁启超说的那样:“教员不是拿着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教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知识”,而另外一部分是“传授和学习”。教育不只是知识内容的传递,还应该包括“传授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仅仅得到了一个知识的内容,不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能够理解和领会这个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才是教育的完整功能。如果仅仅是获得了一个知识内容就等于学会了,那实际上就不需要学校和老师了,买几本课本自己学就行了。老师或教育,最重要的是让知识更加容易被理解和学会,在这个意义上,最好的教育者不一定是最懂知识的人,而是能让别人最懂知识的人,能让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才是真的好的老师、好的教育,这也就是教育的本质。
  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内容传输方面,还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在现有方式中,互联网只承担了知识内容传输的作用,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并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课程资源的提供,对传统学习方式的简单复制是网络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误区。   大家之所以看好网络教育,是因为网络教育确实有自身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优点,就有缺点,目前主流的信息化尝试只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好搬到网上,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传统学习方式的简单复制。这种简单复制导致了网络的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弱点则被大幅度的放大。实际上这些录制的视频课程是可以放在任何媒体上的,放到电视上播放,甚至做成光盘,所起到的效果和放到网上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本质差别,学生看到的其实并不是“教育”,而只是“放到网上的教育内容”。
  以慕课为例,MOOCs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在MOOCs模式下,分享式教学超越讲授式教学,将一个的知识点的内容浓缩在十分钟以内,通过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复用,同时慕课模式下,实现翻转课堂,是教师的角色从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任何一門学科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翻转什么,翻转的程度,都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
  讨论网络和教育如何才能有机地结合,唯一的出发点就是如何让互联网在教育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的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教学环境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让互联网作为信息的渠道承担内容传输的作用,同时也会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对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知识内容起到重要作用,好的教育模式不仅能让学习者学习,更要能让学习者学会。
  四、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对比十几年前,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可以说已经好了非常多,城市网络带宽已经到了 10M 以上,网民数量已经将近 6 亿,大家对互联网越来越熟悉,使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习惯,移动互联网也逐步普及,这些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基于无线互联技术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碎片化学习模式等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形成以自主学习、知识传播等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说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过程的先决条件已经成熟,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的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施展和创新的平台,很多人都在尝试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很多新的模式出现,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尝试,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是非常良性和有益的贡献。不管是翻转课堂,还是教育网络化,互联网以它的信息交互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一定会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以什么角色发挥作用?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在什么方向上发挥作用?未来还有很多没有答案的东西,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其他文献
都夸英国物理学家、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的成就大,可他为什么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答案在此。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那些经常被传来传去的老生常谈或者以讹传讹,而是希望向公众尽量清楚准确地介绍霍金的实际成就。  霍金为什么没得诺贝尔奖?  因为他的成果没有达到诺贝尔奖的级别。并不是因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有偏见或者搞什么政治阴谋,而是单纯科学上的原因。  霍金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你如果
期刊
霍金大半生为病魔缠绕,但这并未阻止他成为21世纪最为人所熟知的物理学家,为什么“渐冻症”放过了他神奇的大脑,他的病例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在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也称“渐冻症”)。就像他独特的思想一样,霍金所患的疾病也很罕见。  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他终身的灾难已经初露端倪。霍金感到自己系鞋带有困难了,腿不太听使唤,走路老是撞上别的东西,讲话有时发音含混,
期刊
人们在向霍金投去敬意的目光时,也想知道他成功背后的故事,尤其是他与前妻简的爱情。他们一见钟情,相伴了25年,其间,他从籍籍无名到光芒万丈。在为霍金喝彩的同时,也该为简鼓掌。  相遇于微时  电影《万物理论》让很多人知道了霍金与简的故事。他们相遇在一次聚会上,霍金对简一见钟情,简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有才华的戴眼镜的小伙子。  这是电影里两人相遇的浪漫场景,在现实的生活中,原来两人早在童年的时候就是在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更为重视,森林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森林保护以及造林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火灾的防治,如果森林发生大面积的火灾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到植被结构的修复,也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更替演变,本研究就对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探究  森林火灾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
当地时间2018年3月19日,西班牙瓦伦西亚,火祭节进入最后一日狂欢,民众点燃巨型雕塑和人物肖像。“火祭节”是西班牙东部城市瓦伦西亚的传统节日,在3月份举行,人们点燃用木头和塑料精心制作的巨型雕塑和人物肖像,以欢庆春天的来臨。  双鹿共舞  在肯尼亚马赛马拉,两头长颈鹿在草原上跳起了双人舞,它们扭动脑袋和肩膀,长长的脖子时而交织在一起,跟着音乐节拍一同摇摆。  剃成“猴头”  3月18日,中国猴山
期刊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广电行业充满机遇的一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大量高质节目的需求大幅提升,广电借此契机,加快推进数字化整转,加大对新
霍金曾经三次来华。在第三次来华时他表示,“我喜欢中国女孩,她们都很漂亮。我也喜欢中国的文化和美食。”  霍金曾经三次来华:1985年来到中国合肥,2002年在北京和杭州作科普报告,2006年又到北京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2016年还开通中文微博成为“网红”。  1985年,霍金第一次来华。4月28日到 5月2日,霍金在合肥停留了4天,被安排住在稻香楼宾馆,是毛泽东在合肥的下榻处。中国科技大学是唯一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生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达到这个教育目的,教师在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
期刊
“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刷爆网络。家长们担心的是,减负之后,大筛选依然存在。  竞争的核心已经转化为掌握社会资源多寡,这种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公平的丧失。  给学生减负已经是持续了快20年的运动了,结果我们都知道——越减越重。不能说减负没有成果,但减负的直接后果是公立教育的削弱,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家长教育成本的急剧增加。随着减负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和家长更加辛苦了。  考试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
期刊
【摘 要】松树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植物,四季长青,在极为单调的冬天,松树也能使我们看见绿色。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能忍耐贫瘠的土壤。松树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绿化工程中。本文对松树的育苗方法和种植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松树;育苗;种植  松树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主要树种,松树具有耐旱、耐寒对土质要求低等优点,是林业工作的重点;松树具有绿化、环保、医药、食品和生态价值,是应用广泛的树木品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