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愿学乐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既要改变传统的“填、灌、注”旧的教学模式,又要探索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尊重学生个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映数学特色和实际的课堂结构新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作用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树立双重教学价值观
传统教学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可以任由家长和老师“加工的材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代表和权威,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灌输”,要求学生静听。同时,“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唯师是从,老师的话就是真理,顺从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否则就被视之叛逆、捣乱。所有这些,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选择,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活动逐步消磨,课堂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育无论从它的本质属性或最高目标来看,都应该重视人的发展,它的最基本功能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中,我们在承认教学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应承认教学在满足个人需要和完善个人独立的个性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也就是说,我们把教学看成既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个性化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双重教学价值观。
2.结合实际,确立多元教学目标
承认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观,就意味着教学目标应该是多方位的。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考虑,不可偏废。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表述应该以认知目标为载体,并渗透结合在认识目标的表述之中。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一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演示画圆的过程知道“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组成图形”、“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能力。③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看我国古代的马车图,使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对圆就有了认识,而且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圆的定义,并能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由此向学生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激发兴趣,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觉得教师讲的课“有味”,学的内容有意思,这样才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华罗庚教授说:“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适时抓住信息交流的时机,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4.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一种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教学中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体现。
例如,在“圆的有关性质”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归纳理思”等多种教学模式,取得教好的效果。①放映一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不同类型马车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观察影片中马车车轮的形状,提问: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呢?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创设了意境。②演示画圆的过程,然后给出“圆”的定义。③进一步引导观察,归纳:“圆有哪些性质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得出“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结构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优化师生关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性课堂教育的基础。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摈弃那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也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的生硬口气。对于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敷衍了事,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帮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已不再是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
6.分层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传统的课堂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作用,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的、肤浅的问题。因此,应重视课堂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作用,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所以,评价要做到:①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②不仅评价活动结果,而且更要评价活动的过程。③变学生评价的客体为评价的主体,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情况的结果,不仅仅是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样既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能力。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迫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中要从教学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由单一转向多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作用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树立双重教学价值观
传统教学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可以任由家长和老师“加工的材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代表和权威,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灌输”,要求学生静听。同时,“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唯师是从,老师的话就是真理,顺从老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否则就被视之叛逆、捣乱。所有这些,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选择,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活动逐步消磨,课堂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育无论从它的本质属性或最高目标来看,都应该重视人的发展,它的最基本功能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教学中,我们在承认教学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应承认教学在满足个人需要和完善个人独立的个性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也就是说,我们把教学看成既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个性化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双重教学价值观。
2.结合实际,确立多元教学目标
承认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观,就意味着教学目标应该是多方位的。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考虑,不可偏废。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表述应该以认知目标为载体,并渗透结合在认识目标的表述之中。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一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演示画圆的过程知道“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组成图形”、“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能力。③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看我国古代的马车图,使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对圆就有了认识,而且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圆的定义,并能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由此向学生进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激发兴趣,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觉得教师讲的课“有味”,学的内容有意思,这样才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华罗庚教授说:“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适时抓住信息交流的时机,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4.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一种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教学中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体现。
例如,在“圆的有关性质”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归纳理思”等多种教学模式,取得教好的效果。①放映一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不同类型马车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观察影片中马车车轮的形状,提问: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呢?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创设了意境。②演示画圆的过程,然后给出“圆”的定义。③进一步引导观察,归纳:“圆有哪些性质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得出“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结构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优化师生关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性课堂教育的基础。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摈弃那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也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的生硬口气。对于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敷衍了事,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帮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已不再是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
6.分层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传统的课堂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作用,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的、肤浅的问题。因此,应重视课堂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的作用,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所以,评价要做到:①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②不仅评价活动结果,而且更要评价活动的过程。③变学生评价的客体为评价的主体,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情况的结果,不仅仅是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样既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能力。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迫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中要从教学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由单一转向多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