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新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了,而在农村小学里,却因各种原因,新课标得不到有效贯彻,《品德与社会(生活)》教育得不到有效重视。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品德课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有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把这门课程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思想教育,方法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
1.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存在的问题
1.1 从教师队伍来看。
教师队伍年轻教师少、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兼任教师居多、专任教师流失较严重。
1.2 从课堂教学来看。
三维教学目标落空、以教材为“蓝本”、教学设计不明确、教学效果较差。
1.3 从课程管理来看。
师资配备不合理,课时不足、缺少校本教研。
1.4 从教学评价来看。
依然以教材知识点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仍然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依然是以考试为主、评价标准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比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2.应采取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思想重视。
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2.1.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老师总结的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1.2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2 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有情感,有思维。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那么把《品德与社会》课以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小小辩论会”、“演讲”等形式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5课《我来当市长》这一课,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两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学校和班集体等等情景。
在“小小辩论会”上,我出示两种观点:管好公共事务人人有责;另一种是公共事务既然有公务员负责,我们参与是多余的。全班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学生通过参加辩论活动,对自己究竟该如何处理公共事物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这样,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就能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9.3.
[2] 石峰.《提高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1.6.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思想教育,方法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
1.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存在的问题
1.1 从教师队伍来看。
教师队伍年轻教师少、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兼任教师居多、专任教师流失较严重。
1.2 从课堂教学来看。
三维教学目标落空、以教材为“蓝本”、教学设计不明确、教学效果较差。
1.3 从课程管理来看。
师资配备不合理,课时不足、缺少校本教研。
1.4 从教学评价来看。
依然以教材知识点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仍然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依然是以考试为主、评价标准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比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
2.应采取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思想重视。
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2.1.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老师总结的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1.2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2 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有情感,有思维。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那么把《品德与社会》课以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小小辩论会”、“演讲”等形式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5课《我来当市长》这一课,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两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学校和班集体等等情景。
在“小小辩论会”上,我出示两种观点:管好公共事务人人有责;另一种是公共事务既然有公务员负责,我们参与是多余的。全班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学生通过参加辩论活动,对自己究竟该如何处理公共事物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这样,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就能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9.3.
[2] 石峰.《提高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