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业考试对学生的现实意义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业考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设定的一项教学检验活动,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一项实验活动. 这项活动的实践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未来的价值体现和社会的进步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结业考试制度的课程安排,是教育部规定的文理课程,德智体美劳、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校本课程,在各学期的课程中安排合理,谐调统一地进行学习,有条不紊地逐科结业. 这种考试制度有利于学生多方位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增强,使学生与社会需求拉近距离. 这种考试制度能多层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充满活力,让他们在交流和交往中富有激情和热情. 以往的纯应试教育模式让某些学生冷漠、呆板、机械,已使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产生了病态,并已经彰显出令人忧虑的现状,结业考试制度是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及时推出的一种教育教学制度,它将对未来社会缔造出一批更鲜活,更有大胆创造精神,更有魄力的生力军.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创新者和创造者,没有全方位知识的储备,会对所从事事业的开拓带来障碍或造成巨大损失. 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日新月异.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技能,可开发的创造力都应顺应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的要求. 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和这种需求脱节. 推陈出新,势在必行.
   学生的潜能和可塑性都很强,适合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都很难把握. 通过对各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或能力取向确立相宜目标,老师和家长也根据学生对各科目的反映来帮助他确立发展方向. 结业可以称作是一种“试金”的锤炼过程. 不是各种领域的涉足和尝试,哪能知道自己的内蕴和特质呢?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选错了方向,埋没了自己的才华的同时,也减少对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而且选错方向,对人生也是一种折磨.
   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学有专长,而且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哲学领域也颇有见解. 马克思虽然一生主要研究社会科学,但他对数学和语言学也有很高的造诣. 居里夫人带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刻苦研究,她把研究成果毫不保留的推广给全人类,这种高尚的情操也是她具备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各科素质的积累是专业成才的一种催化剂. 任何一门学科不都在一个人才身上独立体现. 各科知识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像各种景色装点在大地上. 大地缺少水,就失去灵秀,缺少变通;没有山,就没有深沉,缺少稳重;没有花草树木,就没有色泽和光彩.
   结业考试成绩是国家高等院校选拔专业人才的参考值,高校择优录取,优胜劣汰. 所谓优,不能单靠一张考卷,不能单一化,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结业考试起着“标杆”作用. 仅凭一张考卷选拔人才,在哲学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结业考试制度在贯彻执行中有可能出现疏漏,但只要严格把关,就会成效卓著.
   结业考试制度的设定是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大多数中学生都将走向社会建设的普通岗位,结业考试制的各科推进的方式为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提供了方便. 具备各学科知识的中学生步入社会有助于促进文明与和谐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结业考试制度不应该流于形式,在落实中应该严格、严肃、规范、公正,这样能催学生奋进,使学生对社会和国家充满信心和希望,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公开公平竞争中使学生学会诚实和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社会.
   总之,结业考试这项教育活动,只要能健康顺利地开展和实施,将对学生本人和由代代学生构成的社会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穆斯林已经成为西欧社会不容忽视的现实存在,但是在政治参与方面,穆斯林远未能有效参与西欧各国的政治进程.穆斯林人口在种族、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多样性是其
<金华日报>于2001年开始创办了"百姓话题"专版,由群工部"群声工作室"预先用现实中老百姓遇到的难题或具体事例,引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但在思想认识上不尽一致的热点话题,然后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活动离不开技术支持,而技术产物如器具、建筑无论是设计还是产品造型或色彩,均离不开艺术。正是由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创造
期刊
本文提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扣紧“高职”特点,突出教学特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
“两论”即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思想的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魂魄。“两论”思想蕴涵
在传统语法中,现在时通常表示现在时间,但是也用于指称过去时间或将来时间,可是我们不能给人一种圆满的解释.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探讨英语中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闻用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