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需要的,为农村居民公众利益服务的事务。其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本文从基础设施,生产服务,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并加以研究,旨在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38—02
在我国,发展经济仍然是重要的任务,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目标。农村综合改革30年来,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会正由贫穷走向繁荣,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依然贫穷落后。农村社会是一个大容器,承纳了中国绝大部分人口,农村是否稳定繁荣是全社会和谐与奔小康的关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重中之重,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发展战略,明确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以山西省吉县为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还有7%的行政村不通公路,46%的行政村不通自来水,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毫不动摇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这也成为了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关系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对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
根据近期对山西省吉县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各部门把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吉县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主抓改建升级。近年,该县投资418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三项建设工程。目前,沿黄扶贫旅游公路26公里路基已全部贯通;吉县——管头山——壶口43公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油层铺装;永固——狮子河24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已开始了油层铺装。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抓“盲点”消除。重点对全县还没有通广播电视的86个自然村完成接收设备的安装任务。目前首批已完成了壶口镇、柏山寺两个乡镇18个自然村500余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三是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主抓水源改造。投资130万元,完成了中垛、文城两处的水源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柏坡底、马家河等7处35个自然村的水源改造工程。交通、水利、通讯设施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尽管吉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业设施整体还比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现提几点建议:
(一)吉县应抓住机遇,加固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及损毁方面等薄弱部位,对全县农业用水率低下,浪费仍比较严重的问题尽快解决。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农业化学化的应用可大幅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应用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作用,使农业生产保持稳产、高产的持续发展。
(三)省、市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信用社也要紧跟形势,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生产服务建设
提升生产服务水平,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首先就是“生产发展”,即农村生产力水平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发展。发展中要转变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服务方式,应侧重于观念引导、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传达执行上级政策、在先进技术推行、优良品种推广、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方面给予农民及时的支持。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在农村生产服务方面做的很突出,经过为期5天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山西省吉县围绕苹果转型发展这个主题,以标准化果园建设工作为重点,按照规模化栽植、产业化开发、无害化栽培、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打造勒马垣、中垛垣两个优质苹果园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果园拆墙建网20km,生物覆盖1333hm2,新建“畜沼果”160套,铺设反光膜1333hm2,果实套袋1.5亿个。取得这种结果与吉县政府对生产服务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据了解,吉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围绕农村苹果产业,服务于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农村果业发展这一中心,从苹果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市场营销、加工贮藏等环节入手,促进苹果主导产业的发展。主要措施是着力建设以下四项,形成“四大体系”:
(一)实施“八改十配套”转型发展工程,建设以标准化生产为主题的生产体系。
(二)是实施“十百万”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绿色苹果”基地开发工程,建设以无公害为标准的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四)是实施“产业龙头”带动工程,建设以精品化包装为重点的贮藏加工体系。
在这四项中,经过研究,我认为,实施“绿色苹果”基地开发工程,建设以无公害为标准的安全检测监督体系是作用比较大的一项体系。这项体系旨在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生产SOD、富锌、富硒、富钙等功能保健苹果,提升苹果品位和生产效益。同时,积极筹建大型苹果中心交易市场,以苹果分级现货交易,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咨询,苹果交易中介、苹果代购代销和贮运配送业务为重点,组织全县苹果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开展营销,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了第八届国际农交会、中博会、山西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大打吉县苹果品牌,推动苹果安全快捷上市。
三、卫生环境建设
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秩序井然、环境整洁、卫生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吉县于2010年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在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领导组的指导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组,全民总动员,各界齐参与。该县投入3.8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清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吉州新城护岸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农村安全饮水和环城绿化等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了城乡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另外,还建成了人祖山和管头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屯里镇环境优美乡镇,建成了回宫村、上堤村、三堠村和车城村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吉县一中与车城小学两个省级绿色学校。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环保执法程序,提高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权”,有效堵住了产生新污染源的口子,全县环保工作进入了规范运行的快车道。环保模范城市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奖项,经过不懈努力,吉县于2011年顺利获得环保模范城市这一称号。
为了继续保持卫生环境的建设,吉县继续于2012年5月份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垃圾清理大会战,各乡镇、各村委全部召开“环境建设年”动员和推进会议,动员部署开展垃圾清理,积极建设吉县的卫生环境。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严格抓落实,制订高标准切实的实施方案,每个村都要求确定一个垃圾倒放点,并设立警示标志,制定村规民约,杜绝乱放乱堆垃圾的旧习,该县屯里镇太度村为全村人民发放了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编写了群众学习之歌,建立了切实管用、责任到人、用心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其次,创新思路是该县的第二大举措,该县车城乡对沿街门店实行“五包”管理,包门前卫生、包绿化美化、包环境秩序、包设施完好、包治安管理,确保达到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泼乱倒、无乱停乱放、无乱贴乱画的“五无”标准。并对公路沿线广告牌进行了更新,在乡镇主街道制作了80面彩旗标语,扩大活动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工作有序进行;最后一定要责任到人,确保质量,要求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树立经常保洁的思想观念,从每位公民自身做起,形成讲卫生、讲文明、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坚持每日做好卫生清洁工作,责任区内不乱烧垃圾,保持全面环境清洁卫生,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检查,服从管理,及时整治并清理垃圾卫生死角,营造人人创建文明卫生家园氛围。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
山西省吉县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吉县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40元以上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支持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人员、五保供养对象等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充分利用开行等中长期低息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公共租赁住房支持力度等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理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这些不足与缺陷严重地阻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创新与模式革新迫在眉睫。并且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薄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加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玉琼,刘丹.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04).
[2]高宜新,柳长兴.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8,(12).
[3]周淑梅.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10,(07).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38—02
在我国,发展经济仍然是重要的任务,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目标。农村综合改革30年来,农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会正由贫穷走向繁荣,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依然贫穷落后。农村社会是一个大容器,承纳了中国绝大部分人口,农村是否稳定繁荣是全社会和谐与奔小康的关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重中之重,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为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发展战略,明确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以山西省吉县为例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还有7%的行政村不通公路,46%的行政村不通自来水,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毫不动摇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这也成为了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关系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对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
根据近期对山西省吉县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各部门把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吉县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工程主抓改建升级。近年,该县投资418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三项建设工程。目前,沿黄扶贫旅游公路26公里路基已全部贯通;吉县——管头山——壶口43公里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油层铺装;永固——狮子河24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已开始了油层铺装。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抓“盲点”消除。重点对全县还没有通广播电视的86个自然村完成接收设备的安装任务。目前首批已完成了壶口镇、柏山寺两个乡镇18个自然村500余户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三是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主抓水源改造。投资130万元,完成了中垛、文城两处的水源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柏坡底、马家河等7处35个自然村的水源改造工程。交通、水利、通讯设施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尽管吉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业设施整体还比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现提几点建议:
(一)吉县应抓住机遇,加固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及损毁方面等薄弱部位,对全县农业用水率低下,浪费仍比较严重的问题尽快解决。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农业化学化的应用可大幅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应用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作用,使农业生产保持稳产、高产的持续发展。
(三)省、市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信用社也要紧跟形势,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生产服务建设
提升生产服务水平,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首先就是“生产发展”,即农村生产力水平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发展。发展中要转变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服务方式,应侧重于观念引导、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传达执行上级政策、在先进技术推行、优良品种推广、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方面给予农民及时的支持。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在农村生产服务方面做的很突出,经过为期5天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山西省吉县围绕苹果转型发展这个主题,以标准化果园建设工作为重点,按照规模化栽植、产业化开发、无害化栽培、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打造勒马垣、中垛垣两个优质苹果园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果园拆墙建网20km,生物覆盖1333hm2,新建“畜沼果”160套,铺设反光膜1333hm2,果实套袋1.5亿个。取得这种结果与吉县政府对生产服务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据了解,吉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围绕农村苹果产业,服务于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农村果业发展这一中心,从苹果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市场营销、加工贮藏等环节入手,促进苹果主导产业的发展。主要措施是着力建设以下四项,形成“四大体系”:
(一)实施“八改十配套”转型发展工程,建设以标准化生产为主题的生产体系。
(二)是实施“十百万”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绿色苹果”基地开发工程,建设以无公害为标准的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四)是实施“产业龙头”带动工程,建设以精品化包装为重点的贮藏加工体系。
在这四项中,经过研究,我认为,实施“绿色苹果”基地开发工程,建设以无公害为标准的安全检测监督体系是作用比较大的一项体系。这项体系旨在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生产SOD、富锌、富硒、富钙等功能保健苹果,提升苹果品位和生产效益。同时,积极筹建大型苹果中心交易市场,以苹果分级现货交易,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咨询,苹果交易中介、苹果代购代销和贮运配送业务为重点,组织全县苹果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开展营销,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了第八届国际农交会、中博会、山西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大打吉县苹果品牌,推动苹果安全快捷上市。
三、卫生环境建设
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秩序井然、环境整洁、卫生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吉县于2010年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在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领导组的指导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组,全民总动员,各界齐参与。该县投入3.8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清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吉州新城护岸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农村安全饮水和环城绿化等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了城乡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另外,还建成了人祖山和管头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屯里镇环境优美乡镇,建成了回宫村、上堤村、三堠村和车城村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吉县一中与车城小学两个省级绿色学校。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环保执法程序,提高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权”,有效堵住了产生新污染源的口子,全县环保工作进入了规范运行的快车道。环保模范城市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奖项,经过不懈努力,吉县于2011年顺利获得环保模范城市这一称号。
为了继续保持卫生环境的建设,吉县继续于2012年5月份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垃圾清理大会战,各乡镇、各村委全部召开“环境建设年”动员和推进会议,动员部署开展垃圾清理,积极建设吉县的卫生环境。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严格抓落实,制订高标准切实的实施方案,每个村都要求确定一个垃圾倒放点,并设立警示标志,制定村规民约,杜绝乱放乱堆垃圾的旧习,该县屯里镇太度村为全村人民发放了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编写了群众学习之歌,建立了切实管用、责任到人、用心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其次,创新思路是该县的第二大举措,该县车城乡对沿街门店实行“五包”管理,包门前卫生、包绿化美化、包环境秩序、包设施完好、包治安管理,确保达到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泼乱倒、无乱停乱放、无乱贴乱画的“五无”标准。并对公路沿线广告牌进行了更新,在乡镇主街道制作了80面彩旗标语,扩大活动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工作有序进行;最后一定要责任到人,确保质量,要求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树立经常保洁的思想观念,从每位公民自身做起,形成讲卫生、讲文明、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坚持每日做好卫生清洁工作,责任区内不乱烧垃圾,保持全面环境清洁卫生,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检查,服从管理,及时整治并清理垃圾卫生死角,营造人人创建文明卫生家园氛围。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
山西省吉县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吉县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40元以上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支持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人员、五保供养对象等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充分利用开行等中长期低息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公共租赁住房支持力度等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理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这些不足与缺陷严重地阻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创新与模式革新迫在眉睫。并且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薄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加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玉琼,刘丹.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04).
[2]高宜新,柳长兴.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8,(12).
[3]周淑梅.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