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青年群体,也是非常重要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决定着其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和行为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一、前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们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所谓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收入来源,只是依靠家庭的支持来进行学习和消费,但他们已经具有成熟的消费心理和独立的购买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心理还不太成熟,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的地方。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个性化消费,追求新鲜,追求品牌心理,攀比炫耀心理,猎奇求异以及盲目模仿从众心理等等。反映到消费行为上,就是大学生自身意志力较差,经常购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或者购买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商品。另外,作为社会先进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又容易起到带动和模仿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动态,给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差异分析
我们传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大学生整体的消费心理,缺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城乡区分。事实上,在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明显的当下,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呈现不同的特征。
(一)城乡大学生每月生活支出
从统计数据来看,城市大学生每月生活支出要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城市大学生购物主要关注的商品的品牌,对质量和价格的关注程度不如农村学生;城市大学生大多有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呈快速上升的态势,这与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二)城乡大学生每月通信上网费用支出
通信上网费用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部分,调查显示,城乡大学生在通信上网费用支出上无明显差异,这与大学校园网日益普及有很大的关系。
(三)城乡大学生交际费用
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费用要远高于农村学生,这说明城市学生比较重视人脉资源,也喜欢人际交往。
(四)城乡大学生消费状态满意度
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对消费状态持满意态度的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学生大多不满意目前的消费状态,限于可支配收入的限制,很多农村大学生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看中的物品。
三、影响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因素
正如上文所述,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着较大差异。特别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消费行为的巨大差异会让农村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有的农村大学生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影响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因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很少有人提及了,重面子、讲排场的消费理念大行其道,我们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购买国。为了迎合这种狂热的消费欲望,媒体也进行大肆渲染和推波助澜,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浮躁的消费氛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他们自然成为了商家们的首选对象。与农村相比,城市的商业化氛围更加濃厚,因此城市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更超强,更热衷于购买各种名牌。
(二)家庭因素
城市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收入比较高,不少家长总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满足,一心想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农村家庭的收入都来之不易,农村的大学生深知父母把他们培养出来实属不易,所以他们即使是进到繁华的都市学习也很少盲目的消费,在学校时总是能省则省。而且,农村来的大学生心理成熟比较早,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认真学习,争取奖学金。有的就利用节假日在在打工赚钱,在校园里勤工俭学中心,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做一些清洁工作,一方面不会耽误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赚取部分费用。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为此,高校要加强消费行为教育,不仅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高校将消费教育融入“两课”教学中,倡导节俭消费和理性消费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可以设立消费咨询部门,帮助学生进行大宗消费的咨询和指导,避免学生购买到不合适或者山寨产品;高校还要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一些体育比赛、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提高闲暇质量,学会对高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说“不”。(作者单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一、前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们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所谓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收入来源,只是依靠家庭的支持来进行学习和消费,但他们已经具有成熟的消费心理和独立的购买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心理还不太成熟,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的地方。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个性化消费,追求新鲜,追求品牌心理,攀比炫耀心理,猎奇求异以及盲目模仿从众心理等等。反映到消费行为上,就是大学生自身意志力较差,经常购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或者购买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商品。另外,作为社会先进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又容易起到带动和模仿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动态,给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差异分析
我们传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大学生整体的消费心理,缺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城乡区分。事实上,在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明显的当下,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呈现不同的特征。
(一)城乡大学生每月生活支出
从统计数据来看,城市大学生每月生活支出要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城市大学生购物主要关注的商品的品牌,对质量和价格的关注程度不如农村学生;城市大学生大多有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呈快速上升的态势,这与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二)城乡大学生每月通信上网费用支出
通信上网费用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部分,调查显示,城乡大学生在通信上网费用支出上无明显差异,这与大学校园网日益普及有很大的关系。
(三)城乡大学生交际费用
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费用要远高于农村学生,这说明城市学生比较重视人脉资源,也喜欢人际交往。
(四)城乡大学生消费状态满意度
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对消费状态持满意态度的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学生大多不满意目前的消费状态,限于可支配收入的限制,很多农村大学生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看中的物品。
三、影响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因素
正如上文所述,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着较大差异。特别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消费行为的巨大差异会让农村大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有的农村大学生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影响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因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很少有人提及了,重面子、讲排场的消费理念大行其道,我们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购买国。为了迎合这种狂热的消费欲望,媒体也进行大肆渲染和推波助澜,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浮躁的消费氛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他们自然成为了商家们的首选对象。与农村相比,城市的商业化氛围更加濃厚,因此城市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更超强,更热衷于购买各种名牌。
(二)家庭因素
城市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收入比较高,不少家长总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满足,一心想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农村家庭的收入都来之不易,农村的大学生深知父母把他们培养出来实属不易,所以他们即使是进到繁华的都市学习也很少盲目的消费,在学校时总是能省则省。而且,农村来的大学生心理成熟比较早,他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认真学习,争取奖学金。有的就利用节假日在在打工赚钱,在校园里勤工俭学中心,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做一些清洁工作,一方面不会耽误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赚取部分费用。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为此,高校要加强消费行为教育,不仅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高校将消费教育融入“两课”教学中,倡导节俭消费和理性消费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可以设立消费咨询部门,帮助学生进行大宗消费的咨询和指导,避免学生购买到不合适或者山寨产品;高校还要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一些体育比赛、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提高闲暇质量,学会对高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说“不”。(作者单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