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篇中你看到的,是一封静静躺在小编邮箱里的读者来信。但它却并不是孤独的。在我们的微信后台,在锐角网上,类似的困惑源源不断。当我们晒出这封信,如意料之中,它收到了许多共鸣,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争论——
只有在‘折腾’中,你才能找到你想要的,以及真正适合你的。”
在家里,我常常被老爸老妈埋怨: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爱折腾,就不能老老实实做一件事情吗?论及原因,可能是我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忍不住要去试试。
我曾经想当舞蹈家,于是在青少年宫学了3年中国舞。好不容易熬过艰难的基本功阶段,我却又突然迷上了服装设计,羡慕那些能给明星设计出漂亮衣服的大设计师们。于是,我一个人跑到图书馆借了好多服装设计的专业书籍,在白纸上依瓢画葫芦地划线构图,最后诞生了一堆被我老爸戏谑为“智商高于50的人不会穿这个上街”的奇装异服。当那些承载着我奇特设计的稿纸被收废品的大叔欢欢喜喜搬上车的时候,我又告诉老爸老妈:“我要打篮球!我周末要去打球!”老妈按捺不住了:“你能不能别老是这么折腾?看看你,学过多少东西!舞蹈、游泳、画画,哪一样坚持下来了?现在能不能定定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错,我被保送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开始了循规蹈矩的高中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停止了对那些新奇爱好的尝试。高一时,我想过要当一名医生,于是,我常常追在生物老师的身后问各种问题;我想过当一名历史学家,甚至计划着要在暑假去敦煌做研究;我还想过要组建一支校女子篮球队……到了高二,我的兴趣点又转移了——成为一名漫画家。我从小就喜欢看漫画,崇拜漫画家,尤其钟爱《洛奇花园》的作者NOCA。NOCA是著名的少女漫画家,同时也是中山大学的学霸。画画好、读书棒,是我的偶像!或许是受到NOCA的影响,我觉得既当学霸又做漫画家非常酷。
但爸妈坚决反对:“还是用功把书读好才对。”老妈尤为强烈:“你之前喜欢这个喜欢那个,折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啥结果。现在你又要学漫画,你现在可是高二啊,不读书画漫画有什么用?”这一刻,我犹豫了。我是不是该听从老爸老妈的意见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但这又让我颇为无奈,我感到我的人生轨迹好像已经被“铺设”好了:3年以后应该做什么,5年以后应该做什么,10年以后应该做什么……这些让我觉得非常无趣,但好像又无能为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美术教室遇见了隔壁班的女生,她正在练习书法,一问才知道,她准备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看着她能够“正大光明”地在美术教室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别提有多羡慕了。她对我说:“假如你真心喜欢,就应该去学画漫画。”那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我突然发现,眼前这条道路,虽然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可是总有你偏爱的,而且每条路之间似乎也并不是互相阻碍的。正是在那一刻,我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学画漫画,我要做漫画家。
于是,我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画画上面。学习之余,几乎所有时间,我都待在美术教室画画。美术教室里总有各种艺考生,写书法的,画素描的……有了“战友”以后,我便不再觉得是“孤军奋战”了。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极其充实、极其快乐——我的能力终于适得其所了。
可是,父母并没有轻易同意我的“转型”。他们听到我的选择后感到很震惊,也很失望,觉得我“对自己很不负责任”。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我还自己联系了备考的画室,找了美术老师,更加认为我是在“玩火”。父母苦口婆心地劝了我很久,甚至还打电话给我的班主任,希望他能让我“回心转意”。可是班主任却告诉我:“我不劝你放弃,如果做漫画家真的是你的选择,那你就应该坚持下去。放心,你父母那边我会帮你去解释的。”或许是因为我所表现出的决心,或许是因为班主任的劝解,父母慢慢地接受了我的选择。
事实证明,当我与真正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兴趣点相遇,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现在我如愿以偿地在浙江大学艺术系学习。当然,我还在坚持塑造自己的多种可能性:未来是去当漫画家,还是设计师……摆在我眼前的选择还有很多。我的画风也没有确定——很多风格我都很喜欢。但我并不因此而害怕,因为我知道,人生需要不断“折腾”,只有在“折腾”中,才能确定你想要的,找到真正适合你的。
谁规定了兴趣与兴趣不能兼容?
@温洪柔:如果真心喜欢,请不要放弃。向现实妥协,不觉得很孬吗?
@戴胜祥: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突出的优点,只要你尊重并坚持自己的爱好,你绝对会是舞台上的亮点。
@飞翔的企鹅:很多人之所以毕生庸碌,就是因为他们早早放弃了各种兴趣,自然而然就“关闭”了很多可能性。
只有懂得取舍,才能拥有未来!
@弗兰克:我们自然都期望自己能触类旁通、无所不能,但兴趣太多,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詹姆斯: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人的一生极其有限,深入一个领域才是上上策。
@马可桑:在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学习。至于所谓的兴趣爱好,它们只是高中阶段的一抹“配色”,绝非“主色调”。
小编猜想,此刻你也开始犯迷糊了。或者,你也有类似的烦恼。先别急着下结论,且听四位伙伴分享他们的故事!
只有在‘折腾’中,你才能找到你想要的,以及真正适合你的。”
在家里,我常常被老爸老妈埋怨: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爱折腾,就不能老老实实做一件事情吗?论及原因,可能是我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忍不住要去试试。
我曾经想当舞蹈家,于是在青少年宫学了3年中国舞。好不容易熬过艰难的基本功阶段,我却又突然迷上了服装设计,羡慕那些能给明星设计出漂亮衣服的大设计师们。于是,我一个人跑到图书馆借了好多服装设计的专业书籍,在白纸上依瓢画葫芦地划线构图,最后诞生了一堆被我老爸戏谑为“智商高于50的人不会穿这个上街”的奇装异服。当那些承载着我奇特设计的稿纸被收废品的大叔欢欢喜喜搬上车的时候,我又告诉老爸老妈:“我要打篮球!我周末要去打球!”老妈按捺不住了:“你能不能别老是这么折腾?看看你,学过多少东西!舞蹈、游泳、画画,哪一样坚持下来了?现在能不能定定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错,我被保送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开始了循规蹈矩的高中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停止了对那些新奇爱好的尝试。高一时,我想过要当一名医生,于是,我常常追在生物老师的身后问各种问题;我想过当一名历史学家,甚至计划着要在暑假去敦煌做研究;我还想过要组建一支校女子篮球队……到了高二,我的兴趣点又转移了——成为一名漫画家。我从小就喜欢看漫画,崇拜漫画家,尤其钟爱《洛奇花园》的作者NOCA。NOCA是著名的少女漫画家,同时也是中山大学的学霸。画画好、读书棒,是我的偶像!或许是受到NOCA的影响,我觉得既当学霸又做漫画家非常酷。
但爸妈坚决反对:“还是用功把书读好才对。”老妈尤为强烈:“你之前喜欢这个喜欢那个,折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啥结果。现在你又要学漫画,你现在可是高二啊,不读书画漫画有什么用?”这一刻,我犹豫了。我是不是该听从老爸老妈的意见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但这又让我颇为无奈,我感到我的人生轨迹好像已经被“铺设”好了:3年以后应该做什么,5年以后应该做什么,10年以后应该做什么……这些让我觉得非常无趣,但好像又无能为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美术教室遇见了隔壁班的女生,她正在练习书法,一问才知道,她准备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看着她能够“正大光明”地在美术教室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别提有多羡慕了。她对我说:“假如你真心喜欢,就应该去学画漫画。”那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我突然发现,眼前这条道路,虽然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可是总有你偏爱的,而且每条路之间似乎也并不是互相阻碍的。正是在那一刻,我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学画漫画,我要做漫画家。
于是,我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画画上面。学习之余,几乎所有时间,我都待在美术教室画画。美术教室里总有各种艺考生,写书法的,画素描的……有了“战友”以后,我便不再觉得是“孤军奋战”了。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极其充实、极其快乐——我的能力终于适得其所了。
可是,父母并没有轻易同意我的“转型”。他们听到我的选择后感到很震惊,也很失望,觉得我“对自己很不负责任”。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我还自己联系了备考的画室,找了美术老师,更加认为我是在“玩火”。父母苦口婆心地劝了我很久,甚至还打电话给我的班主任,希望他能让我“回心转意”。可是班主任却告诉我:“我不劝你放弃,如果做漫画家真的是你的选择,那你就应该坚持下去。放心,你父母那边我会帮你去解释的。”或许是因为我所表现出的决心,或许是因为班主任的劝解,父母慢慢地接受了我的选择。
事实证明,当我与真正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兴趣点相遇,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现在我如愿以偿地在浙江大学艺术系学习。当然,我还在坚持塑造自己的多种可能性:未来是去当漫画家,还是设计师……摆在我眼前的选择还有很多。我的画风也没有确定——很多风格我都很喜欢。但我并不因此而害怕,因为我知道,人生需要不断“折腾”,只有在“折腾”中,才能确定你想要的,找到真正适合你的。
谁规定了兴趣与兴趣不能兼容?
@温洪柔:如果真心喜欢,请不要放弃。向现实妥协,不觉得很孬吗?
@戴胜祥: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突出的优点,只要你尊重并坚持自己的爱好,你绝对会是舞台上的亮点。
@飞翔的企鹅:很多人之所以毕生庸碌,就是因为他们早早放弃了各种兴趣,自然而然就“关闭”了很多可能性。
只有懂得取舍,才能拥有未来!
@弗兰克:我们自然都期望自己能触类旁通、无所不能,但兴趣太多,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詹姆斯: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人的一生极其有限,深入一个领域才是上上策。
@马可桑:在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学习。至于所谓的兴趣爱好,它们只是高中阶段的一抹“配色”,绝非“主色调”。
小编猜想,此刻你也开始犯迷糊了。或者,你也有类似的烦恼。先别急着下结论,且听四位伙伴分享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