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到:“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不应只局限在科学课本上有限的内容里,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农村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好身边有利的自然资源,把课外实践融入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来,以适应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探索小学科学课如何在农村“扎根”,已成为现在小学科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以下是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累的几点不成熟的经验。
一、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有效开展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了解植物、动物、土壤、岩石、气候、水等内容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校位于临沂城北农村,粮食作物丰富,田野里有各种野花、野草、昆虫,学生常常可以见到各种家禽和家畜。这些给科学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收集各种岩石,并自己根据课本内容制作好岩石标签,带到课上给班里其他同学讲解,教师再加以补充,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又如《彩虹的秘密》一课,上课后我用20分钟讲解了彩虹的样子,彩虹形成的原因,三棱镜的作用和人工彩虹的做法,剩余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校园的操场上,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喷水壶等工具制造彩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虽然由于个别同学准备的工具不合适,没看到属于自己的彩虹,但是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动手研究的能力。除了这些我还会组织学生到周围村庄调查水污染的现状;让家长配合与学生一起到野外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到田野里考察分析土壤成分、分类、保水性等情况;我还在野外采挖野草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以及种子的构造,并告诉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制成植物标本。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愉悦中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达到了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的。
二、了解学生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科学兴趣
“想要上好课,必须了解学生。”这一直是我教学生涯中遵循的至理名言。如果你连坐在下面听课的孩子叫什么,喜欢上什么课,平时性格如何都不了解,那你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会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在刚接手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调皮鬼,上课坐在后面捣乱,课堂秩序比较乱,即使平时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实验课,他们也没有积极性。在跟班主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以后,我对他们采取了“进必奖”的“战略”。“进必奖”就是如果复习提问都正确,有奖励,如果测试有进步,有奖勵,如果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有奖励……虽然奖励的东西价值不大,但是通过奖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慢慢地对自己的学习也恢复了信心,当然也让课堂教学秩序得到了保障。
科学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总结现象。学生都有一颗童心,他们用稚嫩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渴望,而科学课正恰如其分地满足了学生的渴望,提供给他们探索的平台。我相信只要教师善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科学世界的探索,科学的“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不仅是对问题的理解,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实验课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农村科学教学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对实验课认识不清,认为实验课课堂秩序不好,学生贪玩心理作怪,教师准備器材费时费力,个别实验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当然以上个别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这不是制约科学实验课开不齐、开不好的理由。教师只是一味说教,学生难以得到立体感性的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付出了很多,学生收获的却寥寥。因此,实验课的开设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亲手对理论加以验证,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农村小学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仪器室只配备了部分常用的教学仪器,而且每年教材内容都会适时更新,一部分实验课不能按规定开展,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研究出最佳的解决办法: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的生活材料,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制作出一些简便实用的教具学具,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四、加强课外拓展训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里说:“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所以在搞好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属于他们的科学作品。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动脑制作出千奇百怪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作品,如:DIY马达,亲手制作电磁起重机,利用光学原理制作的防盗钱包,改造的喷气式飞机,激光万花筒等。学生课外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开动了脑筋,增长了智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必须依托现有资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课外拓展,让科学课“扎根”农村、让农村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一、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有效开展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了解植物、动物、土壤、岩石、气候、水等内容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我校位于临沂城北农村,粮食作物丰富,田野里有各种野花、野草、昆虫,学生常常可以见到各种家禽和家畜。这些给科学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下时间收集各种岩石,并自己根据课本内容制作好岩石标签,带到课上给班里其他同学讲解,教师再加以补充,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又如《彩虹的秘密》一课,上课后我用20分钟讲解了彩虹的样子,彩虹形成的原因,三棱镜的作用和人工彩虹的做法,剩余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校园的操场上,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喷水壶等工具制造彩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虽然由于个别同学准备的工具不合适,没看到属于自己的彩虹,但是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动手研究的能力。除了这些我还会组织学生到周围村庄调查水污染的现状;让家长配合与学生一起到野外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到田野里考察分析土壤成分、分类、保水性等情况;我还在野外采挖野草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以及种子的构造,并告诉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让学生课下制成植物标本。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愉悦中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达到了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的。
二、了解学生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科学兴趣
“想要上好课,必须了解学生。”这一直是我教学生涯中遵循的至理名言。如果你连坐在下面听课的孩子叫什么,喜欢上什么课,平时性格如何都不了解,那你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会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在刚接手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调皮鬼,上课坐在后面捣乱,课堂秩序比较乱,即使平时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实验课,他们也没有积极性。在跟班主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以后,我对他们采取了“进必奖”的“战略”。“进必奖”就是如果复习提问都正确,有奖励,如果测试有进步,有奖勵,如果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有奖励……虽然奖励的东西价值不大,但是通过奖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慢慢地对自己的学习也恢复了信心,当然也让课堂教学秩序得到了保障。
科学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总结现象。学生都有一颗童心,他们用稚嫩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渴望,而科学课正恰如其分地满足了学生的渴望,提供给他们探索的平台。我相信只要教师善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科学世界的探索,科学的“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不仅是对问题的理解,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实验课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农村科学教学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对实验课认识不清,认为实验课课堂秩序不好,学生贪玩心理作怪,教师准備器材费时费力,个别实验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当然以上个别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这不是制约科学实验课开不齐、开不好的理由。教师只是一味说教,学生难以得到立体感性的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付出了很多,学生收获的却寥寥。因此,实验课的开设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亲手对理论加以验证,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农村小学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仪器室只配备了部分常用的教学仪器,而且每年教材内容都会适时更新,一部分实验课不能按规定开展,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研究出最佳的解决办法: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的生活材料,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制作出一些简便实用的教具学具,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四、加强课外拓展训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里说:“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所以在搞好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属于他们的科学作品。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动脑制作出千奇百怪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作品,如:DIY马达,亲手制作电磁起重机,利用光学原理制作的防盗钱包,改造的喷气式飞机,激光万花筒等。学生课外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开动了脑筋,增长了智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必须依托现有资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课外拓展,让科学课“扎根”农村、让农村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