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转变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为童心铺设最亮丽真纯的底色;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架设起通向成功的阶梯;返璞归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寻得动力之源。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反思;以人为本;关注未来
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得自己幸福的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该只成为塑造适合社会螺丝钉的工具。一切以人为本,求得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完善,才会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也才会让今天的孩子在明天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也才会更富强。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一、转变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为童心铺设最亮丽真纯的底色
我从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需要,实现人格的完善,语文学习应以孩子的精神成长为主线,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铺设最真纯亮丽的心灵底色。
语文学习如何以孩子的精神成长为主线,教师又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的需要?如何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似乎“阅读”、“写作”成了“灵丹妙药”。其实不然,无论是美好情感的培育,还是人格的完善,阅读实践中,还只是一种间接的收获,真正的收获还来自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只不过教师要做的工作是以另一种形式体现的,那就是引导孩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统一起来,在作文中、生活中抒真情,讲真话;教师则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在作文批改中,细心体察孩子心中(或文中)情感的偏差,认识的正误,这种大语文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健康情感的辨析,对健全人格的渴求和启蒙。
二、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1、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又该怎样来摆正师生关系?我认为: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倾听者、合作者。只有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心灵的投入,多向的交流,把教材、文本当作师生、生生对话的媒介,真正让位还权给学生,才会实现“目中有人”,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
2、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1)赏析课上,教师该是“焦点话题”的组织者,又是平等的参与者。
对教材中一些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略讲,而对一些课内外的美文可以延长或增加课时,与学生共赏,并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为什么推荐?好在哪里?其间教师必须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
(2)阅读课上,教师该是“选择内容”的引领者,又是耐心的合作者。
语文学习中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好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真实地体察其内心情感的好恶。
(3)活动课上,教师该是整个活动的编导者,又是机智的开导者。
语文活动课是整合学生综合知识的一种新课型,没有具体的大纲和教材,虽然活动内容的产生应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可供借鉴,但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导趣、导向、导路。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不该是内容和答案上的,应重在导疑、导难和导法。这样才会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4)作文课上,教师该是学生信赖的朋友、亲人,而后才是老师。
要想让学生寻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必须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教师只有先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他们才会把心中的烦恼与快乐、失落与期盼,真诚地捧给你;拿到这样的习作,你是幸福的,但还不要以严肃的教师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要有亲人般的鼓励与审视,有期待性的评价与商讨,而后,再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点评赏析课上,让每个孩子都体味到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三、返璞归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动力之源。
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生活,才应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要找回语文教学的灵魂,必须“返璞归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
生活是多元的、五彩的,我们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
“开放”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该向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形成相互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时间和空间都该是开放的,并不拘泥于语文学科,习作教学更不该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习作训练。
“多维”指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该是整体多重的,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的训练,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的成长,而是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听话、说话和写话。从学科特点看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操练;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他又是独立的人,应该让他们学会用习作去关注、参与、干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多重价值:开发“获取、筛选、分析、重组、输出信息”的功能;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育人功能。
“创新”指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又是应用者和创造者。必须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作文本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写家信,试卷当中发通知,写启事,应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或模拟应用。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地“返璞归真”,帮助学生回归自我,寻回语文学习的灵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产生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不竭的动力之源。
总之,回顾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也曾走过许多弯路,即使是今天,仍有许多迷惑,工作中尚需精益求精。但我始终坚信,一个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必须与时俱进,拥有科学的育人理念,调整教学结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未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需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文,2002(10).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同.阅读活动的实质与阅读教学意义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09(1).
[4]熊芳芳.生命语文课题概述[J].语文教学参考,2009(4).
[5]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6]徐化越.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反思;以人为本;关注未来
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得自己幸福的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该只成为塑造适合社会螺丝钉的工具。一切以人为本,求得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完善,才会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也才会让今天的孩子在明天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也才会更富强。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一、转变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为童心铺设最亮丽真纯的底色
我从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需要,实现人格的完善,语文学习应以孩子的精神成长为主线,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铺设最真纯亮丽的心灵底色。
语文学习如何以孩子的精神成长为主线,教师又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的需要?如何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似乎“阅读”、“写作”成了“灵丹妙药”。其实不然,无论是美好情感的培育,还是人格的完善,阅读实践中,还只是一种间接的收获,真正的收获还来自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只不过教师要做的工作是以另一种形式体现的,那就是引导孩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统一起来,在作文中、生活中抒真情,讲真话;教师则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在作文批改中,细心体察孩子心中(或文中)情感的偏差,认识的正误,这种大语文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健康情感的辨析,对健全人格的渴求和启蒙。
二、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1、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又该怎样来摆正师生关系?我认为: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倾听者、合作者。只有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心灵的投入,多向的交流,把教材、文本当作师生、生生对话的媒介,真正让位还权给学生,才会实现“目中有人”,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
2、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1)赏析课上,教师该是“焦点话题”的组织者,又是平等的参与者。
对教材中一些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略讲,而对一些课内外的美文可以延长或增加课时,与学生共赏,并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为什么推荐?好在哪里?其间教师必须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内心,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
(2)阅读课上,教师该是“选择内容”的引领者,又是耐心的合作者。
语文学习中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好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真实地体察其内心情感的好恶。
(3)活动课上,教师该是整个活动的编导者,又是机智的开导者。
语文活动课是整合学生综合知识的一种新课型,没有具体的大纲和教材,虽然活动内容的产生应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没有固定的活动模式可供借鉴,但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导趣、导向、导路。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不该是内容和答案上的,应重在导疑、导难和导法。这样才会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4)作文课上,教师该是学生信赖的朋友、亲人,而后才是老师。
要想让学生寻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必须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教师只有先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他们才会把心中的烦恼与快乐、失落与期盼,真诚地捧给你;拿到这样的习作,你是幸福的,但还不要以严肃的教师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要有亲人般的鼓励与审视,有期待性的评价与商讨,而后,再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点评赏析课上,让每个孩子都体味到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三、返璞归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动力之源。
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生活,才应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要找回语文教学的灵魂,必须“返璞归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
生活是多元的、五彩的,我们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
“开放”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该向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形成相互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时间和空间都该是开放的,并不拘泥于语文学科,习作教学更不该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习作训练。
“多维”指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该是整体多重的,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的训练,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的成长,而是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听话、说话和写话。从学科特点看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操练;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他又是独立的人,应该让他们学会用习作去关注、参与、干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多重价值:开发“获取、筛选、分析、重组、输出信息”的功能;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认识、反映社会生活的育人功能。
“创新”指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又是应用者和创造者。必须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作文本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写家信,试卷当中发通知,写启事,应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或模拟应用。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地“返璞归真”,帮助学生回归自我,寻回语文学习的灵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产生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不竭的动力之源。
总之,回顾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也曾走过许多弯路,即使是今天,仍有许多迷惑,工作中尚需精益求精。但我始终坚信,一个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必须与时俱进,拥有科学的育人理念,调整教学结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未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需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文,2002(10).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同.阅读活动的实质与阅读教学意义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09(1).
[4]熊芳芳.生命语文课题概述[J].语文教学参考,2009(4).
[5]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6]徐化越.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