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生产正在逐步恢复,医疗用品行业更是大幅扩充了产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1亿只。中国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没有对出口施加限制的国家之一,因此,我认为未来相应的需求可能进一步增加,还会有更多从中国市场采购的抗疫物资发往海外。”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女士日前所说的一段话。
当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近200万人之际,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无论是物资支持、专家派遣,还是信息共享、科研合作,中国已尽应尽之力,接下来还将持续发力。
物资支持全球抗疫
“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4月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如是说。
赵立坚披露,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3月1日到4月4日,中国出口主要防疫物资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防护服3752万件,红外测温仪241万件,呼吸机1.6万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
当地时间4月8日晚,由中国捐赠的第二批援助物资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当飞机降落在穆罕默德·阿拉军用机场时,伊拉克方面特意安排了“过水门”仪式及伊拉克传统礼仪迎接。在航空界来说,“过水门”仪式是接机中的高级别礼遇。在国内,最近频频出现飞机“过水门”的情况,是各地机场迎接从武汉凯旋的医疗队。而伊拉克方面的“过水门”仪式,一方面在于感谢中国人民对于伊拉克抗疫的支持,另一方面在于对这批物资在下阶段伊拉克抗疫之战中的期许。此前,中国援助伊拉克的第一批援助物资已在伊拉克抗击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著提高了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能力。在穆罕默德·阿拉机场,伊拉克卫生部副部长法拉希表示:“希望第二批物资能够继续增强伊拉克对新冠病毒的检测确诊能力。”
伊拉克确诊病例是在4月6日破千的,为控制疫情,伊拉克政府采取了学校停课、停止聚集性活动、禁止一些国家公民入境、停飞航班等措施,并将全国宵禁延长至4月19日。但如何能在下一步遏制住疫情的暴发,在伊拉克来说,急需中国援助的医疗物资。中国的第二批援助物资包括影像学设备、医疗器械及辅助器材等,将用于巴格达CT影像实验室的建设,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抗疫工作。《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早在3月7日,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一行7人从广州飞赴巴格达。中国专家带到伊拉克的抗疫经验,主要是“四早四集中”——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要实现这一点,“早发现”是切断传染源的关键。作为放射科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淮发现,在伊拉克,即使是首都巴格达,实现这一点也有现实困难。在中国援助物资到达前,整个巴格达只有约10台CT。中国物资的抵达,提升了伊拉克首都的抗疫能力。
4月8日,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分别向两国移交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在场的两国官员对中国的援助表示感谢;同一天,中国专家组12人抵达缅甸仰光,专家组还带去了总重5.3吨的抗疫物资捐赠缅方,包括检测试剂、8500只医用N95口罩、6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5500套医用防护服等;4月9日,中国专家组一行10人携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分乘哈方两架军用运输机飞抵哈首都努尔苏丹;4月10日,中国驻波黑大使馆移交中国捐赠波黑政府的6台呼吸机和5.8万个口罩;4月11日,中国向蒙古国紧急援助的49万只口罩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出境……
《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中国除了向第三世界国家,或者中小国家支援抗疫物资以外,西方发达国家也从中国提货。
4月8日,德国联邦国防军宣布,应德国卫生部的援助要求,准备动用战略航空运输能力,从中国运输防护物资。那么,为何德国军方出手来中国提运抗疫物资呢?只要回顾一下此前柏林警方遇到的情况,就能明白问题出在了哪儿。4月3日,柏林市内政部长安德烈亚斯·盖泽尔声称,由柏林警方订购的一批计20万只口罩在泰国曼谷机场被美国人“查抄”。盖泽尔称,美方此举是“现代海盗行为”“野蛮西部式做法”。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表示,尽管自己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可自己听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美方对此必须讲讲清楚。此后,德国军方开始介入口罩等抗疫物资的“押镖”工作。
德国军方此举,即使在欧盟内部都是有先例可循的。3月28日,西班牙军方出动空中客车军用飞机公司出品A400M运输机,从西班牙萨拉戈萨起飞,经停第三国之后,于3月29日上午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在运回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后,8名机组人员飞回西班牙,飞行全程耗时33个小时。 在西方国家从中国提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3月31日,法国航空公司飞赴上海来提货,在落地后有1名36岁的飞行员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随即被隔离,并于4月4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由此,法方订购的1600万只口罩无法按期于4月6日抵达巴黎。尽管这位被送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飞行员,于4月9日神速达到出院标准、解除隔离——满打满算,从确诊到治愈只用了6天,然而正是因为这位确诊病例的原因,法国航空甚至不得不调整4月8日开始的航班——原本直飞上海的航班,改为先飞首尔进行休整,然后再飞上海。德國RTL电视台在报道此事时,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法航可能与中方协商,看是否未来到中国提货的飞机降落后,飞行员不再下机,等装货后直接起飞。《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此前飞赴意大利运送救援物资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飞行员,无论是抵达罗马还是抵达米兰,都没有下飞机。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专家舍命拿出经验
法航吸取了中国东航抵达后不下飞机的经验,这只是这次应对全球疫情时,各国吸取中国经验的一个小案例。在4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介绍称,中国已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钱志平1月20日投入上海抗疫一线工作,2月29日抵达伊朗,从农历新年忙到了波斯历新年。忙归忙,当他看到伊朗的医院检测能力、民众防护意识和治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专家们的工作得到当地专业人士和民众一致好评时,由衷地感到欣慰。
早在2月初,伊朗方面就针对疫情,将中国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一书翻译成波斯语版,在伊朗总统府下属战略研究中心进行了电子版发布,并提交伊朗卫生部,供伊朗民众免费下载阅读,希望上海抗疫经验惠及伊朗民众,用科学知识抵御病毒,控制疫情。记者从这本书的中方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了解到,为支持伊朗抗击疫情,他们免费授予伊朗方面版权进行翻译出版。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则努力协助伊朗方面进行翻译工作,由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CCTSS会员巴兹拉夫尚·阿明(Bazrafshan Amin)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翻译该书的波斯语版。除了张文宏教授的书以外,根据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公布的数据,伊朗资深出版人通过该网平台寻求防疫图书版权合作,得到了中国多家出版社积极响应与支持,共收到29家出版社共40多本相关图书的简介与样章。中国文化译研网第一时间将符合需求的31本图书推荐给伊朗方面。
比起向有疫情的国家输送物资,比起专家深入疫区治病救人来,前往一些战火之中的国度,更考验中国专家的胆量与智慧。
亦有海外华人华侨作为中国医学界与海外疫情发生地沟通的桥梁。譬如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胡瑞连,就参与牵线搭桥之事。4月7日,广州一批中医药物资发往伊朗和智利。此时,作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当仁中医发起人的胡瑞连称,他们发起的“全球抗疫援助公益行动”,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抗疫物资的同时,还向各国提供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尤其是中医药抗疫经验。当天,当仁中医制作的《中医抗疫知识问答手册》中英文对照版,制作成电子书供全球分享。胡瑞连称,希望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能够被其他国家重视和应用。
许多受助国对中国专家充分尊重。中国抗疫专家还没到菲律宾,菲律宾卫生部助理部长肯尼思·龙基略就称:“我们有太多问题问中国专家。我们希望了解中国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菲律宾。”通过支援菲律宾抗疫,中国专家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翁山耕也感受到菲律宾医务人员非常敬业、具有奉献精神。他们在人员和医疗物资双紧缺的情况下,面对工作强度和危险性很高的局面,许多医护人员甚至将一次性防护服反复使用。 “他们是菲律宾的抗疫英雄。”翁山耕说。
比起向有疫情的国家输送物资,比起专家深入疫区治病救人来,前往一些战火之中的国度,更考验中国专家的胆量与智慧。当地时间3月9日抵达巴格达之际,一下飞机,陈淮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就根据当地的要求,穿上了防弹衣。钻入防弹车中时,两位中国专家心中不免紧张。进入下榻地后,这种紧张感,随着每晚耳畔传来的远方的炮声,反而渐渐松弛下来。而有一晚,他俩还听到了近处的一阵枪声,由此,心里的紧张之弦又一次绷紧。3月16日,中国专家组和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涛一行来到巴格达东部的海法巴勒斯坦社区活动中心,向社区居民捐赠口罩,并做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讲解。徐永昊讲解如何戴口罩时,附近沉闷的枪声突然响起,专家组的人心中一紧,但徐永昊仍继续讲了下去——他已完全适应了伊拉克当地的战火频仍,舍命讲课。出发前往伊拉克之前,徐永昊曾言:“此次接受援外任务,我们必定竭尽所能,把中国经验带到世界防疫‘战场’上,不负国家的重托!”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在伊拉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值得一提的是——徐永昊虽然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然而出发前他正带领西藏林芝人民医院的医生“回防”广州抗疫——他还是一名援藏干部。从藏区到伊拉克,他救死扶伤,万里辗转义无反顾。
视频会议分享抗疫经验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专门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领域的在线“知识中心”和国际合作专家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视频会议。其中比较典型的又有如下几种——
军方经验分享
4月9日下午,在北京、武汉和圣彼得堡三地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分享视频会上,中方向俄罗斯方面介绍了中国军队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和经验做法。俄方高度评价中国军队的抗疫成果,愿同中国军队保持密切沟通,加强疫情防控合作,凝聚合力,携手共同战胜疫情,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4月8日下午,中国和新加坡军队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分享视频会议,两军卫生部门及临床、检测、防控等相关领域专家共17人在北京、武汉、新加坡三地参加。新方高度评价中国军队抗疫阶段性成果,愿与中国军队继续开展抗疫经验分享交流,同舟共濟,携手抗疫,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合作交流
4月9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处及阿盟成员国首次进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就抗击新冠疫情进行交流。视频会上,中方专家介绍了新冠肺炎预防、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并与阿方参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回答了阿方提出的20多个问题。
3月23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日前举行视频工作会议。来自中国疾控、临床、海关、民航、社区等领域的专家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25国政府官员和卫生专家,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信息和经验。
3月25日,钟南山院士等中国专家参加中欧抗疫视频会,与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罗马尼亚等国的专家交流。
3月24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交流会。
3月18日晚,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电视电话会议与美国同行分享经验。
海外华人华侨专题交流会
由“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专题策划、开展了系列视频连线活动,包括对海外留学生的防疫知识指导、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新冠肺炎救治的团队合作、新冠肺炎与基层医生能力提升和新冠肺炎防控的国际经验等专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俊华在海外华人华侨视频连线专题交流会上表示,人们不会忘记,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购置口罩等防护物品寄往国内,支持国家抗击疫情。现在祖国同样牵挂海外炎黄子孙的健康安危,国家各部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也想方设法为海外的华人、华侨提供服务,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