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结合语境巧析实词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都知道要认真掌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要熟悉了解《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左右的文言虚词。但让我们困惑的是,把120个文言实词及不同义项的例句都背下来,18个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相关课文例句都记下来,好像也不能从容应对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怎么考,考些什么。
  我们对2012年全国部分地区的高考试题作个简单的统计:
  一、 关于“常见”实词的范围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什么样的文言实词才属“常见”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考查的实词并不一定在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范围内。全国课标卷和湖北卷最多,也只有两个;还有天津卷、福建卷、重庆卷,全部超出了大纲的范围。就像学习现代汉语首先需要掌握2500个常用字一样,120个实词只是个基础,是我们学习与理解浅近文言文的基础。高考“常见文言实词”的范围,一定会超出120个文言实词。其实,仔细看一看2012年各地所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日常文言课文中学习过的。这样,我们就清楚了,高考中所谓“常见”,对于高中生来说,主要就是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实词。
  二、 如何解文言实词题
  我们来个实战演练,先以2012年湖南高考题为例: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 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 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 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灵活联想
  在120个文言实词范围内的只有“期”,希望的意思。“分”作为本分之义,属常见,如成语“安分守己”。“劫”,解释为“劫持”,错误;应该是“威逼、胁迫”的意思。我们在课文中学过这个义项,《六国论》中有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这里的“劫”就是“威逼、胁迫”的意思。
  代入意识
  “谲”,诡诈之义。这个实词我们可能不熟悉,但我们可以把“诡诈”释义代入原文,根据语境特征来推断所给选项的释义是否正确。这是文言文阅读解题常用的“代入验证法”,做题时要有“代入意识”,不能看题做题,要看文做题。
  语境意识
  应该说,养成“语境意识”是顺利解题的重要前提。一篇文言文中的具体语境,对某一个实词的义项是具有限定制约作用的。文言文的语境,有三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2012天津卷中实词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无行之人。”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谲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意识,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有良好的语境意识,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选择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都有帮助。
  其实“代入意识”和“语境意识”两者殊途同归,都把目标指向原文,紧扣文言文来做题。所以反复揣摩,吃透原文方为解题之根本。
  我们再看2012年江西卷文言文实词选择题: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 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 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胜”在120个实词之列,且“能够承受,禁得起”义也属常见,如《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即此义。把这样的释义代入原文,文意也通顺。“给”作为“供给”来理解,我们看短语语境“赈给”,“赈”是救济的意思,那“给”译为“供给,施与”正与“赈”一致。“籍”译为“登记”,我们是熟悉的。《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就是“登记”的意思。但译为“没收”是否正确,我们就要看上下文语境了。“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获得的珍宝相当于皇宫所藏的一半,下文还有“桑哥既诛”。桑哥家里的珍宝被朝廷所得,他也被杀头了,那不是“抄家”吗?
  暂时“遗忘”
  有的时候,高考会考查常见实词的某一个相对冷偏的义项,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另一种方法“遗忘法”,就是暂时忽略这个实词,以“?”代替。因为有时常见义项会干扰我们的判断,那不如全部“抹去”。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这个实词可能是什么意思。比如说2012年辽宁卷“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中的“横”解释为横向、横陈、横渡、连横都说不通。那我们干脆略去我们了解的几个义项,完全按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这里的“横”是无缘无故的意思。
  半推断法
  根据语境与句子的结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某个实词的词性。往往在有的选项中,仅仅掌握了实词的词性特征,我们就能轻易地得到准确答案了,不需要再去考虑这个实词的准确意思。这样我们可以节约解题时间。比如2008年全国卷Ⅰ“部使者檄刚抚定”,根据上下文语境我们可以判定这句是部使者“檄”廖刚去做安抚平定的工作。这里的“檄”应当是谓语动词,而选项中解释为名词“公文”,肯定是错了。
  以上谈的是解题时的一些技法,还有排除法、反推法等等,老师平时都会讲到。但要真正掌握实词,靠的还是平时的积累。从历年各地高考的题目来看,不管是120个实词之内还是之外,都应该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所以复习时,我们应该立足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把课文读熟了,理解透了,背诵的篇目也要篇篇过关。
  就文言文阅读的高考复习来说,题海训练战术有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文言文复习重在课内的篇目,重在平时的积累与归纳。当然,我们说复习重点在课内篇目,不是指简单地读读背背,而是带着任务温习课文,要对文言实词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归纳:
  1.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有本义、引申义,还有比喻义、通假义,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多义项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很常见。比如说“易”,2011年江苏卷考查了“轻视,看不起”这个义项;2012年全国课标卷考查了“更换”这个义项。
  2. 古今异义
  随着文言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有些词古今义会有差别。古今异义中的词义扩大、缩小、转移以及感情色彩的变化需要我们在复习中多加关注。
  3. 活用通假
  活用是指某个具体语境中临时的活用义,一般伴随着词性的变化,是文言中常出现的考点。比如2012年上海卷“布衣草履而牧羊”中“布衣”活用为动词,穿着布衣。
  通假现象在高考实词考查中也常出现。2010年山东卷“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中的“卒”通“猝”,仓猝的意思;2011年重庆卷“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的“趣”通“促”,赶快、急速的意思。
  此外还有古今汉语单音节双音节词问题(2010年江苏卷“其平居语言容止”。容,容貌;止,举止)、偏义复词问题,都是我们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文言现象。
  从前面的统计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地高考考查的绝大多数实词,都是我们课文中出现过的。立足课本,扎扎实实地积累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我们相信,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顺利过关,肯定不是问题。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25日19:30,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汉华国际饭店举行,会议由曾宪成理事长主持。会议应出席23人,实际出席21人,列席5人,出席率91%。会议
结节性硬化症以家族发病者较为少见。我科于1977年10月遇到1例,进行了家系调查,现将其家系调查结果介绍于下。 患者(Ⅱ_8),男,21岁。因抽搐昏迷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4岁起不
每个单位发放工资时,最使财会人员伤脑筋的,就是元以下角分零钞的计算、搭配和发放。不仅手续繁琐,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对此,《财务与会计》刊登了几篇“结算工资尾
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从小养成,这不但影响自己读书期间的学习和品德,而且关乎一生的健康成长;对孩子过多的保护,未必是真正的爱,给孩子更多自由,让孩子独
一、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家长的任务提到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学校的事,与做父母的无关。你学校进行你的素质教育,我的家庭教育从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今后我该怎么教育还
血栓溶解疗法是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某些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概念和机理一、1893年Dastre发现血液凝块有自然溶解的现象,并称之为
辽宁省邮电管理局政治部是1978年成立的,主要管干部工作。1981年1月,省局党组决定健全政治工作机构,充实政工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省邮电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加强。一
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利推进工程实施和提高建筑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在招投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和结算
Wang Meiling, a middle-aged fanner from central Anhui Province, has to stop herself from crying when she thinks about what happened one night 18 years ago. Wan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评课的目的与意义    1.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