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文化导入在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意识的导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的成因以及如何跨越文化障碍,使翻译教学和学习取得成效。
  关键词:英语文化导入 英汉翻译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引言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因为有翻译,哪怕是不免出错的翻译,文化交流才成为可能(王佐良,1989)”。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的转换。王佐良先生(1989)曾经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在英汉互译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导入。
  1 翻译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和文化障碍
  1.1 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取语言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学生接触外来语的机会很少,他们在日常交往中习惯了使用自己的本民族语言。而由于民族语言与汉语存在语义上的差异,汉语与英语又有很大的不同,民族地区的学生以汉语为中介学习英语,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语义困惑和障碍。他们按照自己的母语来理解和表达汉语,致使汉语的很多地方对他们来说都难以理解,再用这样的汉语来理解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再者,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处于汉语的大环境中,缺乏语言练习所需的真实环境,学生易受汉语语法、篇章结构以及汉语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英语表达不够准确、不地道。
  1.2 文化障碍
  由于英语的文化导入不够,受到自身民族语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在翻译时经常出现字对字的中文式英语。如,学生在翻译个人简历时,把“政治面貌”译成 “political appearance”,把“eat one’s words”译成“食言”,把“clock-watcher”(老是看钟等下班或下课的人)译成“看钟人”。这些译文都是由于对汉语原文或对英语词汇的含义理解不正确以及对英文文化不了解造成的。鉴于此,在英汉互译教学中增强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导入英语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相关文化,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的成因以及如何跨越文化障碍,使翻译教学取得成效。
  2 翻译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1 注重文化差异
  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翻译离不开文化,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渗透着文化的影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邓炎昌、刘润清,1990)。比如“apple”这个常见词,如果有人说:“Oh, that is an apple.”若是翻译者只知道“apple”为“苹果”,他很可能会出错。(曹青,2000)因为apple在英语中具有象征意义,意为诱惑。又如“red”一词,在汉语中意味着喜庆和吉利,但英语中“red”却有残暴、不吉利的意思,意味着流血。如“The murderer ran away so as not to be caught red-handed”(凶手跑开了,以免被当场抓住。);而在另一个句子中,“Talented as he is, if the new manager is not given full power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he will fail to get the company out of the red just like his predecessor(新经理虽然有才干,也将和他的前任一样无力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除非他可以全权管理人事)”。又如“peasant(a person who works on the land, esp. one who owns and lives on a small piece of land; a person without education or manners)”一词,其英语的含义和汉语的“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意义并不对等,但是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只要父母是农民的,都把自己的父母统称为“peasant”,在翻译时,也把“农民”一律译为“peasant”。而事实是,“中国现代农村(尤其在农业发达地区,多种产业并举的地方)的农民,应译为farmer;而那些至今在山区耕种小片土地并以之为生的农民仍然译为peasant(杨复兴,2007)。”因而,不难看出,注重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相当重要。
  2.2 增强文化意识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蕴含于文化之中。翻译中的大多数障碍是来自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联想意义的差别,成语与典故的翻译就属于这种情况。典故传说是历史的精髓,是文化的浓缩,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英语典故的翻译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英语里有很多由《圣经》里的人物、事件构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如,“David and Goliath”,意为“大卫和歌利亚”,大卫是个牧童,在与巨人歌利亚交战时用弹弓将巨人射死。后人以此来比喻弱小者与强大者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弱小者取胜。又如汉语中的“他壮得像头牛”,在英语中却要说“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在中国农村,牛是农民的好帮手,而英语国家早期则是用马来耕地的(许文胜,1997)。
  而像“‘高原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转眼已见‘山色空蒙雨亦奇’,早上出来穿毛衣,中午只能穿衬衫,到了晚上又得披大衣了” 这样的句子,在汉语中文化负载十分丰富,有些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尚费劲,更不用说在英语里找到十分满意的译文。因而,在英汉互译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导入英语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差异意识, 使学生善于识别句子、段落、文章中的文化术语和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处理文化差异。
  3 加强教师在英汉互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最大限度汲取文化知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能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可以通过原文向学生传授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收集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导入教学,使学生逐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民族习俗以及民族心理、道德、行为规范和传统观念,从而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跨文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 结语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在文字上的简单转换,也不仅仅涉及对相关语言的熟练程度,还必须要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和强烈的文化意识是学生学好翻译必备的基本条件。要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使之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在翻译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导入。
  参考文献:
  [1]曹青.宗教文化与翻译[A]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0.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许文胜,朱章华.英汉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级翻译[A]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杨复兴.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制度文化的分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云南新平县彝族山苏支系基础教育落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当地教育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新平县山苏支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地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入学率高辍学率严重,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等方法。  关键词:彝族山苏 基础教育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云南
期刊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learners’ needs, this paper reviews Munby’s target situation needs and Hutchinson & Water’ model of needs, and defines the English learning
期刊
Abstract: The essay defines L1 , L2, and then distinguish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their proficiency development. It is the author’s belief that the distinction a
期刊
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配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能使课程本身更具吸引力、趣味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文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系为例,介绍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具体实施技巧。  关键词: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多样化教学 方法设计 实施    1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意义  目前,我国
期刊
摘要:本研究编制的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初步确定为整体预测策略、词义推测策略、语义解码策略、语用解码策略和综合记忆策略5个因素25个题项。本文以云南财经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样本,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及良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结构的分项目更加精练和切合学生实际。本问卷为同类高校及相关研究测评大学生英语认知阅读策略状况提供了可参照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英语认知
期刊
摘要:通过对创造心理的内涵及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介绍,结合当前创新教育的要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培养学龄儿童创造心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 学龄儿童 创造心理    1 创造力与创造心理  创造力是一个范围广泛的话题,对于什么是创造力,有的研究者从创造产品和创造过程来定义,他们强调产品和过程的独创性;而另外一些研究者指出: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出具有新颖性和有用性
期刊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运用语言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沟通手段外,非语言的运用也非常重要。非语言的适当、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使教学变得轻松、容易,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就非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发现非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非语言 积极作用     “跨文化沟通的手段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很多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事实
期刊
摘要: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从教学创新开始。本文作者在“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把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学习调研,校外专家讲座,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以及实验教学与情境教学等方法和手段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营运管理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1 引言   2009年岁末,荣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留下“为
期刊
摘要:学习一门外语,语音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此过程中,母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关键词:语音学习 母语负迁移 教学建议    1 引言  在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中都含有浓重的中国腔,显得不够流利、地道,甚至会带来交际困难。这种现象,很有
期刊
摘要:立足积极心理学的要旨,联系后进生的影响因素,试从家庭积极教育与学校预防教育两方面着重探讨培养孩子优秀品质和乐观对待挫折的心态,教学相长与师生关系和谐,以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意义所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后进生优化 指导意义    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