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欣赏教育中抽象艺术的教学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常常会发生“欣赏障碍”的心理现象。学生进行鉴赏活动时,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即在欣赏著名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和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时,很容易就能感到作品身上所散发出的艺术的魅力,而在欣赏著名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时,却往往感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很少在作品身上显现出来,甚至觉得根本就没有显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不管进行审美鉴赏活动的欣赏者是否意识到,其实他们所给予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判断、评价,并非是凭空生发的。在我国,经过从古至今两千多年的传统艺术观念的积累沉淀,已经在全社会中产生了一个较为稳定和普遍的审美心理范式,对于长期在传统艺术的审美心理范式熏陶、同化之下的学生来说,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这种艺术特性,就使得这时的审美震撼力对他们心理所产生的刺激骤然发生改变,在强度上形成巨大的落差,而欣赏者在原来的心理定势制约之下,没能及时做出调整,因而赋与应对审美震撼力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这样,以“异质”形态出现的审美震撼力骤然倾泻下来,越过了欣赏者感觉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的承受阐限,于是诱发出“欣赏障碍”。
  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美术教育中始终是个难点,在素质教育中又赋与美术教学突破点的显要地位,虽然学生对上美术欣赏课是感兴趣的,但真正围绕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其构成因素的复杂性,教学手段的相对滞后性、教育转轨时期的矛盾性,给我们现实教学带来许多困惑,引出许多新的课题。
  如今,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常见的有三种基本方法:教师主导型即传授型教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师生互动型即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探讨、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对话法、实践法、情境法。学生自主型即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形成由学生自主运用自身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解决课题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在现实条件下组织并发展自主型的学习活动。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即是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课程化。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知识爆炸”,需要终身学习在不断获取新知识中进行创造的要求,人们必须在学生时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富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及创新能力,决不要再认为知识量的累积是学习目的,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会是真正的成功者。同样从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也可以体悟出一部社会文明发展史也是人们不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历史,培养学生学会对美的学习和创造无疑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教师主导型”教学进度较快,传播信息量大,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美术知识、熟悉较多的美术作品并掌握欣赏的方法,但学生个体处于被动的接受继承;“师生互动型”教学进度适中、信息精选适量,欣赏教学往往需要先施以主导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和相关的美术基本知识后进行,师生处于教学相长的氛围;“学生自主型”教学进度较慢、课题挖掘深、教会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求知创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然而,当前对美术欣赏教学方式中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认为鉴赏教学应该融入多种表现形式,但却走上为“形式”而形式。有的鉴赏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有的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小组讨论,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误区二: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如果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有可能还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误区三: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但却末涉及到具体的作品欣赏,有时美术家的事迹是很重要的,但必须与作品风格与美术家的个性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一些著名的作品产生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成为举世杰作是由于它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而某些教师忽视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大谈作品的历史影响就不算完全进入美术欣赏领域。同时在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学生常用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来评价。而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学生产生认同感后,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面对抽象艺术作品,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既有新奇感,又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有时学生会因看不到任何与原有经验相联系的形象而产生茫然排斥之感。欣赏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以及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审美疲惫”现象无形中对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产生了制约。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学生进行欣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基础的启蒙教育,唤起人的世俗感情,培养并促进当代学生适应该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11月3日至5日,全国课改基地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专家组一行,在汪兴盛校长的带领下,就如何推进实施"五环"高效大课堂来我校传经送宝。汪校长的演讲报告对"五环"大课堂实施的意义、方法进行精辟、生动的诠释。专家们的示范展示课使我校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展示课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见了,更多呈现的是"互动式""发动式"的教学场景;自研、导学、合作、探究、互动、展示等课堂教学新元素得到充分体现。以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基础上实现的,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验,拓辰思维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创新;实践;认识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重要期,在校期间需要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健康的身体发育成长。因此,本文就心理素质的培养角度下,探讨初中生体育教学,首先,引出初中生所遇到的心理状况问题;其次,阐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心理素质给出了参考性措施或者建议。  关键词:初中
摘要:班主任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自己仪表形象,还要在语言、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注意自己形象,要能够以身作则,以博爱的心怀关心学生。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  关键词:班主任;形象;仪表;语言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良好的班主任形象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不良形象则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时刻注
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以一种空前的热情接受这种新事物,我们可以将这种新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以拓宽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路。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与工具,更需要使用各种新式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学习效果才会变得极其明显。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那这种被我们称之为网络环
如果问现在的学生,你喜欢思想品德课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不喜欢。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思想品德课成了学生最头疼的课。事实上,思想品德课更需要学生的参与、互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教学效益。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话。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克服一言堂,构建师生互动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心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就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活化教材内容来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使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认知、情感、个性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并在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