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大多数家庭比较重视早期教育,但是托育教育形式杂乱,婴幼儿接受教育、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遇到问题又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服务供给能力有限,缺少政府规划、资源整合,明显影响着国内托育的发展进度。而国外在托育服务无论从政策、福利、设施环境,还是课程类型、服务种类、托育体系等都是较为成熟、完善、创新,值得国内借鉴学习,并给予托育行业启迪。本文总结和比较各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政府主导、家庭教育、依托社区、多层次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中国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托育现状
目前,市场化的托育机构呈百花齐放的状态,未来托育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其发展将由政府多部门牵头,公办托育服务体系有望重新建立;同时政府将从场地、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托育服务。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形式多样,具体可见下表:
二、国外儿童托育服务
(一)国外主要托育服务模式
过去,儿童保育中心包括婴儿和2岁以下幼儿的日间托儿所和2至6岁儿童的日间托儿所。如今,有六种类型的儿童保育服务,现分为两大类,即中心式儿童保育服务和志愿式儿童保育服务。服务概要如下:
1.中心儿童保育服务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中心服务,为3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护理。以中心为基础的儿童保育服务还包括两项辅助服务,即OCC和EHS。OCC旨在为6岁以下的无人看管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网,在全天、半天或两小时的课时基础上,将其附在独立的辅助CCC上,并在其作业时间内为父母或有突发事件或各种承诺的保育员提供辅助KG-cum CCC。SWD通过在当时的托儿所和托儿所扩大服务范围来实施这项服务,为资源部署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资金和服务协议。
2.志愿儿童保育服务
两个以志愿者为基础的儿童保育服务机构之一是MHCCCS,以非营利和自筹资金的方式为0至3岁或6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服务。在互助儿童保育小组的志愿者、邻居或父母在互助和自愿的基础上照顾儿童。
另一个,国家儿童保护委员,为6岁以下儿童提供灵活形式的儿童保育服务,以避免他们在社区或社區无人看管,其主要提供两个服务:家庭儿童保育服务和中心保育组。
3.图书馆婴幼儿服务
从国外公共图书馆0-3岁婴幼儿的服务项目发现,形式以馆内服务为主,有故事时间、亲子阅读室、儿歌与童谣、游戏空间以及对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开展的演示或培训等。更有延伸到家庭的阅读项目、与社区中心及非营利组织合作的项目,以及服务残障等特殊婴幼儿人群的项目。
(二)国外主要服务保障
1.学前服务的开支[8]
芬兰幼儿教育及照顾的GDP百分比开支为五地之中最高,约1.12%,南韩的0.88%紧随其后。唯就政府开支百分比而言,南非最高,约5.9%。中国香港与2013年花费约0.19%,并于17-18年度上升至0.26%GDP。就政府开支百分比而言,香港比其他地区低,约2%。
2013-14至2017-18财政年度,政府对学龄前服务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大部分投入到幼儿教育。在此期间,学龄前教育的大部分支出属于幼儿园教育。香港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支持儿童保育服务,对于所有初级服务前的总支出而言,已由2013-14财政年度的4.152亿港元增至2017-18财政年度的7.19亿港元修订估计数,开支增加73%。政府开支总额也从43.35亿港元增加至47.10亿港元,增幅为9%。政府正在分配更多的学龄前服务支出,从2013-14年占政府支出总额的0.96%增长到2017-18年的1.53%。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看,增长率从2013-14年的0.19%上升到2017-18年的0.26%。
2.整合其他政策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国香港在对比的地区中,是处于最低税率;同时,选择对低收入和需要的人群提供学费减免政策;但是,对比其他国家提供了只提供了最低的参加/待产假。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对婴幼儿服务的关注点更多落脚在婴幼儿出生以后甚至上学之后的服务,但是,对于保障准妈妈们身体以及精神层面的关注服务仍是涉及甚微,导致家长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第一年的发展。
三、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目前,要想解决托育机构短缺、托育服务质量低下的中国托育难题,则亟须建构起基于社区、深人家庭的托育服务网络。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积极鼓励市场和社会资本进入,建构起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幼儿托育行业的良性发展。从整体上看,为改善托育服务,现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一、国内托育现状
目前,市场化的托育机构呈百花齐放的状态,未来托育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其发展将由政府多部门牵头,公办托育服务体系有望重新建立;同时政府将从场地、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托育服务。中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模式形式多样,具体可见下表:
二、国外儿童托育服务
(一)国外主要托育服务模式
过去,儿童保育中心包括婴儿和2岁以下幼儿的日间托儿所和2至6岁儿童的日间托儿所。如今,有六种类型的儿童保育服务,现分为两大类,即中心式儿童保育服务和志愿式儿童保育服务。服务概要如下:
1.中心儿童保育服务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中心服务,为3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护理。以中心为基础的儿童保育服务还包括两项辅助服务,即OCC和EHS。OCC旨在为6岁以下的无人看管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网,在全天、半天或两小时的课时基础上,将其附在独立的辅助CCC上,并在其作业时间内为父母或有突发事件或各种承诺的保育员提供辅助KG-cum CCC。SWD通过在当时的托儿所和托儿所扩大服务范围来实施这项服务,为资源部署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资金和服务协议。
2.志愿儿童保育服务
两个以志愿者为基础的儿童保育服务机构之一是MHCCCS,以非营利和自筹资金的方式为0至3岁或6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服务。在互助儿童保育小组的志愿者、邻居或父母在互助和自愿的基础上照顾儿童。
另一个,国家儿童保护委员,为6岁以下儿童提供灵活形式的儿童保育服务,以避免他们在社区或社區无人看管,其主要提供两个服务:家庭儿童保育服务和中心保育组。
3.图书馆婴幼儿服务
从国外公共图书馆0-3岁婴幼儿的服务项目发现,形式以馆内服务为主,有故事时间、亲子阅读室、儿歌与童谣、游戏空间以及对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开展的演示或培训等。更有延伸到家庭的阅读项目、与社区中心及非营利组织合作的项目,以及服务残障等特殊婴幼儿人群的项目。
(二)国外主要服务保障
1.学前服务的开支[8]
芬兰幼儿教育及照顾的GDP百分比开支为五地之中最高,约1.12%,南韩的0.88%紧随其后。唯就政府开支百分比而言,南非最高,约5.9%。中国香港与2013年花费约0.19%,并于17-18年度上升至0.26%GDP。就政府开支百分比而言,香港比其他地区低,约2%。
2013-14至2017-18财政年度,政府对学龄前服务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大部分投入到幼儿教育。在此期间,学龄前教育的大部分支出属于幼儿园教育。香港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支持儿童保育服务,对于所有初级服务前的总支出而言,已由2013-14财政年度的4.152亿港元增至2017-18财政年度的7.19亿港元修订估计数,开支增加73%。政府开支总额也从43.35亿港元增加至47.10亿港元,增幅为9%。政府正在分配更多的学龄前服务支出,从2013-14年占政府支出总额的0.96%增长到2017-18年的1.53%。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看,增长率从2013-14年的0.19%上升到2017-18年的0.26%。
2.整合其他政策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国香港在对比的地区中,是处于最低税率;同时,选择对低收入和需要的人群提供学费减免政策;但是,对比其他国家提供了只提供了最低的参加/待产假。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对婴幼儿服务的关注点更多落脚在婴幼儿出生以后甚至上学之后的服务,但是,对于保障准妈妈们身体以及精神层面的关注服务仍是涉及甚微,导致家长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第一年的发展。
三、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目前,要想解决托育机构短缺、托育服务质量低下的中国托育难题,则亟须建构起基于社区、深人家庭的托育服务网络。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积极鼓励市场和社会资本进入,建构起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幼儿托育行业的良性发展。从整体上看,为改善托育服务,现提出以下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