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案】
龙龙和妈妈曹女士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看上去,龙龙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尽管没有说话,但那份机灵劲儿还是从闪亮的眼睛里透射出来。从曹女士的口中我了解到,刚满7周岁的龙龙是个不听话、逆反心理很强、爱撒谎、甚至曾离家出走的孩子。曹女士很担心,龙龙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龙龙的爸爸脾气不好,只要有一点不遂心,对曹女士非打即骂;不生气的时候,对曹女士又挺好的。而龙龙爸小时候是被父母打骂着长大的。
龙龙爸离过一次婚,就是因为前妻忍受不了他的暴力言行。
曹女士没有工作,生活全靠丈夫。他是个手艺不错的水暖工,经常出外做工,偶尔承包一些小工程,挣的钱足够维持全家生活。
龙龙3岁时,因为一件小事,曹女士和丈夫有了分歧,她被丈夫劈头盖脸打了一顿。当时,龙龙亲眼看见他爸爸拉着妈妈的头发,从屋里拖到屋外。孩子躲在门背后,吓得瑟瑟发抖。从那之后,只要爸爸在,龙龙总是躲在门后。
后来,龙龙爸承包了个工程,去了外地,这个家终于平静了一段时间。这时,曹女士才发现,儿子变得陌生了:他很不听话,经常撒谎,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拐弯抹角地要这要那。只要没有满足他,他就会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妈妈,甚至恶言相向。
一次,曹女士告诉儿子玩具玩过后要放回原处,说了几次他都当耳边风。一怒之下,曹女士把儿子的玩具全扔进了垃圾桶。年仅7岁的龙龙居然因此离家出走。心急如焚的曹女士终于在车站找到了儿子,龙龙说他要去姨妈家,因为姨妈从来不打他骂他……
我拉过龙龙,问他:“龙龙,告诉我,你喜欢妈妈吗?”龙龙用力点点头,回答道:“喜欢。”“喜欢妈妈什么地方呢?”“妈妈不打我。”我又问:“你看到爸爸打妈妈,心里怎么想?”龙龙的眼里泛起了泪花,有些哽咽地说:“我不想他们打架,我害怕,我恨爸爸。”“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跟着谁呢?”龙龙立刻回答道:“我跟着妈妈。”“可是你为什么离家出走呢?你不知道妈妈会担心你吗?”龙龙沉默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妈妈不给我买玩具,扔我的东西,我不高兴。我也不是真的讨厌她……”
【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梅利·鲍恩说过,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往决定着他将来营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我们先从龙龙的父亲说起,因为从小生活在打骂之中,龙龙的父亲以为打骂是生活的正常方式。他在畸形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仇恨、偏执、狭隘、悲观的思想,又将这种思想倾向带进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他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施暴者。这种可怕的家庭氛围传承下来,使龙龙从小就生活在恐惧的世界里。
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形成来分析,儿童的心理成长对于成人后的为人处世,以及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打骂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倔强的孩子容易产生抵抗意识,产生对父母的对立、怨恨情绪,受父母影响容易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对同学和伙伴也常以拳脚相向;性格怯懦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只有服从,或者用欺骗、说谎的办法来逃避父母的打骂。
此案中,爸爸去了外地,这在龙龙的潜意识中是一种解放,以前都是压抑而遏制的,而妈妈的温柔和爱,让他将自己真实的本性完全展示出来。应该说在年幼的龙龙心里,妈妈是唯一的避风港。当他发现妈妈和爸爸一样粗暴和武断时,其绝望心情可想而知。
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母亲,没有权利将属于孩子的东西扔进垃圾桶。这件事严重剌伤了孩子的自尊,使龙龙感受到一种比打骂还要深的伤害。寻求保护的本能使龙龙想到了姨妈——一个从不打他骂他的大人。
【建议】
在办公室里,龙龙时不时地偎依在妈妈怀里,可见他对妈妈并没有逃避的心理,他渴望爱。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是父母的行为对龙龙造成了伤害,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本能地保护自己。因此,我建议:
首先,曹女士应该和丈夫多沟通,努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实在无法改变丈夫的暴力行为,就要考虑带着孩子,远离家暴伤害。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不和谐,孩子就会在人格的形成上受到影响,不能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其次,我建议曹女士找一份工作。经济上独立了,可以不再依赖丈夫,还可以适当压制丈夫因为养活家人而滋生出的说一不二的霸气。
第三,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愿望。简单的压抑与粗暴的扼杀只会迫使孩子说谎。尽管孩子畏于父母的压力,表面听话了,可内心并不服气。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撒谎和见风使舵,养成不诚实和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还有,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也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得到孩子的理解。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
比如,曹女士在被龙龙激怒后,不冷静地将龙龙的玩具都扔掉,导致龙龙离家出走。这就是家长不理智。其实,如果曹女士能够耐心地和龙龙讲道理,相信龙龙不会做出那么过激的行为。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龙龙和妈妈曹女士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看上去,龙龙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尽管没有说话,但那份机灵劲儿还是从闪亮的眼睛里透射出来。从曹女士的口中我了解到,刚满7周岁的龙龙是个不听话、逆反心理很强、爱撒谎、甚至曾离家出走的孩子。曹女士很担心,龙龙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龙龙的爸爸脾气不好,只要有一点不遂心,对曹女士非打即骂;不生气的时候,对曹女士又挺好的。而龙龙爸小时候是被父母打骂着长大的。
龙龙爸离过一次婚,就是因为前妻忍受不了他的暴力言行。
曹女士没有工作,生活全靠丈夫。他是个手艺不错的水暖工,经常出外做工,偶尔承包一些小工程,挣的钱足够维持全家生活。
龙龙3岁时,因为一件小事,曹女士和丈夫有了分歧,她被丈夫劈头盖脸打了一顿。当时,龙龙亲眼看见他爸爸拉着妈妈的头发,从屋里拖到屋外。孩子躲在门背后,吓得瑟瑟发抖。从那之后,只要爸爸在,龙龙总是躲在门后。
后来,龙龙爸承包了个工程,去了外地,这个家终于平静了一段时间。这时,曹女士才发现,儿子变得陌生了:他很不听话,经常撒谎,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拐弯抹角地要这要那。只要没有满足他,他就会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妈妈,甚至恶言相向。
一次,曹女士告诉儿子玩具玩过后要放回原处,说了几次他都当耳边风。一怒之下,曹女士把儿子的玩具全扔进了垃圾桶。年仅7岁的龙龙居然因此离家出走。心急如焚的曹女士终于在车站找到了儿子,龙龙说他要去姨妈家,因为姨妈从来不打他骂他……
我拉过龙龙,问他:“龙龙,告诉我,你喜欢妈妈吗?”龙龙用力点点头,回答道:“喜欢。”“喜欢妈妈什么地方呢?”“妈妈不打我。”我又问:“你看到爸爸打妈妈,心里怎么想?”龙龙的眼里泛起了泪花,有些哽咽地说:“我不想他们打架,我害怕,我恨爸爸。”“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跟着谁呢?”龙龙立刻回答道:“我跟着妈妈。”“可是你为什么离家出走呢?你不知道妈妈会担心你吗?”龙龙沉默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妈妈不给我买玩具,扔我的东西,我不高兴。我也不是真的讨厌她……”
【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梅利·鲍恩说过,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往决定着他将来营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我们先从龙龙的父亲说起,因为从小生活在打骂之中,龙龙的父亲以为打骂是生活的正常方式。他在畸形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仇恨、偏执、狭隘、悲观的思想,又将这种思想倾向带进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他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施暴者。这种可怕的家庭氛围传承下来,使龙龙从小就生活在恐惧的世界里。
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形成来分析,儿童的心理成长对于成人后的为人处世,以及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打骂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倔强的孩子容易产生抵抗意识,产生对父母的对立、怨恨情绪,受父母影响容易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对同学和伙伴也常以拳脚相向;性格怯懦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没有主见,只有服从,或者用欺骗、说谎的办法来逃避父母的打骂。
此案中,爸爸去了外地,这在龙龙的潜意识中是一种解放,以前都是压抑而遏制的,而妈妈的温柔和爱,让他将自己真实的本性完全展示出来。应该说在年幼的龙龙心里,妈妈是唯一的避风港。当他发现妈妈和爸爸一样粗暴和武断时,其绝望心情可想而知。
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母亲,没有权利将属于孩子的东西扔进垃圾桶。这件事严重剌伤了孩子的自尊,使龙龙感受到一种比打骂还要深的伤害。寻求保护的本能使龙龙想到了姨妈——一个从不打他骂他的大人。
【建议】
在办公室里,龙龙时不时地偎依在妈妈怀里,可见他对妈妈并没有逃避的心理,他渴望爱。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是父母的行为对龙龙造成了伤害,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本能地保护自己。因此,我建议:
首先,曹女士应该和丈夫多沟通,努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实在无法改变丈夫的暴力行为,就要考虑带着孩子,远离家暴伤害。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不和谐,孩子就会在人格的形成上受到影响,不能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其次,我建议曹女士找一份工作。经济上独立了,可以不再依赖丈夫,还可以适当压制丈夫因为养活家人而滋生出的说一不二的霸气。
第三,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愿望。简单的压抑与粗暴的扼杀只会迫使孩子说谎。尽管孩子畏于父母的压力,表面听话了,可内心并不服气。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撒谎和见风使舵,养成不诚实和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
还有,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也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得到孩子的理解。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
比如,曹女士在被龙龙激怒后,不冷静地将龙龙的玩具都扔掉,导致龙龙离家出走。这就是家长不理智。其实,如果曹女士能够耐心地和龙龙讲道理,相信龙龙不会做出那么过激的行为。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