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学员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学模式、内容指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微课程方式对课内教学进行有效、高效的补充和完善。依托微课程 “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的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结合教育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微课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知识、技能构成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实施难度高。现阶段他们学习的主要渠道还是来自于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章节式、专题式教学,内容指向覆盖面宽,课堂容量大,容易造成学员对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不够充分和具体,留给学员自身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小,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和重新建构。
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改变了课程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拓宽了教育思路,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调动其内因并实现学习的自主性,是一次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获得了多个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
1. “微课程”的内涵
国内外教改发展史上,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并不罕见。目前,理论界对微课程认识尚处于“前科学”阶段,没有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概念系统。我们在这里也只能说“微课程”主要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它是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富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 微课程建设的意义
(1)引发传统教育变革
微课程具有打破时空限制、各取所需、可重复、強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
(2)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分配
微课程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空间。而这5分钟的时长,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既精简又到位,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微课程既区别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也不同于现在的网络教学。它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而且具有精巧、短小、自由、使用、高效等特点。
(3)将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从课程深入到知识点
微课程是将一个整体教学模块科学合理地拆分成若干微单元,与目前采用的模块化教学有所不同,它将模块化思想深入到课程的细枝末节,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是一个完整操作。虽然微课程看似是化整为零,但正是由于这样的拆分才使得课程的横向与纵向整体性和延展性更强,有效形成全面覆盖的知识网络。
3. 微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的应用
(1)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程,它一般只有5分钟的时长,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但虽然是片段,其结构还是完整的,能详细地阐述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要的全部求助于老师,可以打开微课程。微课程它并不是取代我们正常的教学,彻底颠覆我们的教学模式,而是嵌入我们的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的剖析,让学生自己研究。
(2)引领实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在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一开始就接收大量的知识和内容,让大脑处于饱和状态,而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求同存异,学生能动地学习新知识
以学生为本位,为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服务。不是拿僵化单一的课堂去套学生,而是为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建构适宜的课堂。虽然只有五分钟,却能引起很多的思考,鉴于此,微课程不仅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他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讨论,钻研其中的难点,对更深层次地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程以其灵活、共享、自主、开放、高效等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微课程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有待研究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微课程的引入不仅能够完成知识层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素质教育中主体的能动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当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资源现状,微课程的应用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推销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
关键词:微课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知识、技能构成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实施难度高。现阶段他们学习的主要渠道还是来自于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章节式、专题式教学,内容指向覆盖面宽,课堂容量大,容易造成学员对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不够充分和具体,留给学员自身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小,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和重新建构。
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改变了课程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拓宽了教育思路,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调动其内因并实现学习的自主性,是一次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获得了多个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
1. “微课程”的内涵
国内外教改发展史上,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并不罕见。目前,理论界对微课程认识尚处于“前科学”阶段,没有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概念系统。我们在这里也只能说“微课程”主要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它是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富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 微课程建设的意义
(1)引发传统教育变革
微课程具有打破时空限制、各取所需、可重复、強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其中,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静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互动是学生学习的动态,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体验和互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其教学价值取向强调的依旧是学生的学习。
(2)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分配
微课程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空间。而这5分钟的时长,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既精简又到位,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微课程既区别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也不同于现在的网络教学。它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而且具有精巧、短小、自由、使用、高效等特点。
(3)将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从课程深入到知识点
微课程是将一个整体教学模块科学合理地拆分成若干微单元,与目前采用的模块化教学有所不同,它将模块化思想深入到课程的细枝末节,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是一个完整操作。虽然微课程看似是化整为零,但正是由于这样的拆分才使得课程的横向与纵向整体性和延展性更强,有效形成全面覆盖的知识网络。
3. 微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的应用
(1)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程,它一般只有5分钟的时长,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但虽然是片段,其结构还是完整的,能详细地阐述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必要的全部求助于老师,可以打开微课程。微课程它并不是取代我们正常的教学,彻底颠覆我们的教学模式,而是嵌入我们的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将课堂化整为零,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度的剖析,让学生自己研究。
(2)引领实践,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入微课程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在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一开始就接收大量的知识和内容,让大脑处于饱和状态,而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求同存异,学生能动地学习新知识
以学生为本位,为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服务。不是拿僵化单一的课堂去套学生,而是为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建构适宜的课堂。虽然只有五分钟,却能引起很多的思考,鉴于此,微课程不仅能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指导,他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讨论,钻研其中的难点,对更深层次地研究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程以其灵活、共享、自主、开放、高效等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微课程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有待研究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微课程的引入不仅能够完成知识层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素质教育中主体的能动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当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资源现状,微课程的应用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推销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