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海军涉外任务的增多,海军官兵军事外语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迫切需要广大军校培养出大量外语能力优良、军事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军事院校的外语课程体系状况,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主要原则。最后详细讨论了新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军事素质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资助项目】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10-02
军事院校是向军队输送人才的重要管道,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部队需要的军事人才。而目前,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往的日益频繁,联合军演、护航任务等重大国际事务涉外活动渐趋常态化,迫切要求我军具备大量外语能力优良、军事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军事院校急需改革原有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突出外语教学的军事特色,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素质以及军事外交能力。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课程体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狭义上,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从广义上讲,课程体系既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包括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师资配备等。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设置是否可需,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目前军事院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分析
纵观目前各军事院校的外语课程体系状况,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目前,多数军校所使用的都是与地方院校统一的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它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内容,同时还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各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军校的专业使命很明确,学习者的语言运用领域很具体和独特,泛泛使用《课程要求》造成了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的状况。
(二)课程内容缺乏军事特色
各军校使用的教材多为地方出版的通用性教材,无法满足军事院校的特殊要求。即使涉及到一些专业,大多是科技类的一些语用材料,课程内容相对笼统,不能贴近学员的自身特点,更不能突出学员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需求特色,因此,学员感觉不到学习外语的迫切性,而他们认为学习外语只是为了应付其中、期末、四、六级等各种考试,只是为了满足短期利益。从而,无法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造成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状况。
(三)忽视了学员军事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引进了交际法以来,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但就教学成果来看,改革效果不理想。且不说军事外语交际能力,就通用的外语交际能力而因,目前学员所学到的大多仍是哑巴外语,有很多学员还是难以开口讲话,学员的外语应用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外语教学对培养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于军校来说,如何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交际能力、满足今后部队的实际需求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军事院校外语教学中的诸多弊端要求教员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设置体现军事特色的课程目标,推进外语教学的军事转型。各军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外语课程,增加与部队需要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实现外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军事化。
二、改革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主要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统一培养口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的“一刀切”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不同水平与不同要求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及学生多样化的就业目标。军事院校要将社会需求、部队需求和本校校情结合起来,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特点等具体情况,根据针对性原则,建立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性原则
与地方大学相比,军事院校的学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拥有明显的军事特色。军校学员所面临的英语除了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外,更重要的是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并属于军事领域的ESP。因此,一方面学员需要完成基础英语学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将来可能运用ESP的情况,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素质培养原则
军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较强语言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的综合性外语人才。对于学员来说,学习外语除了学习该语言的知识结构、构成规律外,还要获取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等各方面信息,此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与学员本人专业领域相关的军事用语、军事表达以及外语国家的军事相关情况等。因此,学习语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习一种工具,具备熟练使用这种工具进行相关能力。在外语课程体系中,应该充分体现外语教育的素质培养目的,着力培养学员的外语语用能力,培养具有优秀人文内涵和军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四)发展性原则
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本身应该是一个存在变化的开放性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与此同时,外语课程的设置还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给予学员一定的选择空间,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状况,从而提高学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课程质量。
三、型新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课程目标 为了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各军校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结合部队需要、以《课程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要体现注重学员实际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英语的掌握和外语军事素质的培养三大方面,并强调学员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否全面、科学、实用直接影响学员的能力获取和素质养成。军事院校所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既有深厚的外语基础功底,又要有开阔的视野、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根据设置课程体系的原则,可将大学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为如下几个主要模块:
1.基础外语模块。不管将来从事何种具体工作、执行何种任务,学员都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基础外语模块的学习是对学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员获得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和军事素养的奠基石。基础外语主要指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基础外语模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外语最基础的知识,了解该语言的规律,夯实学员的基本功,培养学员的语感。具体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听力”等,主要为语言输入的部分。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可在第一、二学年开设,为必修课。
2.技能训练模块。学习基础外语、打好坚实基础的目的,是为了熟练自如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从事相关活动、完成相关任务,技能培训尤为重要。该模块可开设“交际口语”、“高级听力”、“高级写作”、“高级翻译”等课程。根据具体情况,大部分为必修课,小部分为选修课,既注意到点、也顾及到面,给予学员一定的选择空间。此外,还要注重学员方法、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组织“系列演讲”、“热点话题辩论”等课程内容。该模块要突出学员听、说、译能力的培训,注重其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
3.专业培训模块。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员来说,都存在着所学专业的专业外语问题。随着我军涉外活动的增多,、学员们都面临着在将来工作中使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外语进行相应工作的可能性,专业外语的培训十分重要。专业外语模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兼顾实际应用技能,既可具体也可笼统,本着实用性、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的重点。课程内容也需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可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
4.文化拓展模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独立产生与发展。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体现在语言中,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就会造成误解,影响交际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对学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拓宽学员的文化视野。可以在本科教育的第三、第四学年,以选修课为主、必修课为辅的形式开设“国情文化”、“影视赏析”、“报刊阅读”、“外国文学”、“文化与翻译”等课程,引领学员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经济、宗教知识,感受语言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并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5.军事培训模块。该模块是军事院校进行外语教育的特色,也是教育重点之一。在第三、第四学年,可考虑开设外语相关军事理论课程以及军事外语相关课程,比如“世界政治战略军事”、“外国军情”、“信息化作战”、“军事外语特点”、“军事英语翻译”等课程。开设形式可灵活多样,可是选修课,也可是必修课或学位辅修等等。此外,还可以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向学员灌输军事、军情相关信息,并在考评方式上予以鼓励。
(三)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关系到教员是否按照课程设计的意图实施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影响着学员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最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广大教育者已经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并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素质,除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军事内容外,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挫折教育,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根据军校学员的特点,研究、创设出带有竞争、合作、激励等有助于形成军事人才所必备的人格素质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教师通过描述和对话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相互的、参与性的活动。”)、任务式教学法、军事情境教学法(在硬件上,关注学校大环境的变化,立足建设教师小环境,增加军事人文气氛;在软件上,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有效利用课前、课间时间,营造外语军事教学环境;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军事情境,进行情境教学)等。
(四)建设师资队伍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力量。师资队伍的精良与否直接决定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切都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变化中,作为体现社会各因素的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军校外语教育的需要,就需建设一支先进的师资队伍,给教员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教员本身要加强自我修养,在关注外语教学领域前沿理论、先进理念的同时,研究最新的军事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在教学中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外语军事人才。
四、结束语
创新外语课程体系,是改革军校外语教学、实现外语教学军事特色化的重要步骤。科学有效的新型军事外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需要广大军事院校外语教育者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栋.人文教育视野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9.
[2]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3]杜丽辉.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建构的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35-37.
[4]唐伟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 (7):100-101.
[5]丁仁仑.自主合作与多元立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51-53.
[6]孙建奎,宫钦言.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0-102.
[7]应春艳.转型时期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9(12):75-77.
【关键词】军事素质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资助项目】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10-02
军事院校是向军队输送人才的重要管道,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部队需要的军事人才。而目前,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往的日益频繁,联合军演、护航任务等重大国际事务涉外活动渐趋常态化,迫切要求我军具备大量外语能力优良、军事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军事院校急需改革原有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突出外语教学的军事特色,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素质以及军事外交能力。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课程体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狭义上,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从广义上讲,课程体系既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包括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师资配备等。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设置是否可需,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目前军事院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分析
纵观目前各军事院校的外语课程体系状况,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目前,多数军校所使用的都是与地方院校统一的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它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内容,同时还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各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军校的专业使命很明确,学习者的语言运用领域很具体和独特,泛泛使用《课程要求》造成了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的状况。
(二)课程内容缺乏军事特色
各军校使用的教材多为地方出版的通用性教材,无法满足军事院校的特殊要求。即使涉及到一些专业,大多是科技类的一些语用材料,课程内容相对笼统,不能贴近学员的自身特点,更不能突出学员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需求特色,因此,学员感觉不到学习外语的迫切性,而他们认为学习外语只是为了应付其中、期末、四、六级等各种考试,只是为了满足短期利益。从而,无法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造成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状况。
(三)忽视了学员军事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引进了交际法以来,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但就教学成果来看,改革效果不理想。且不说军事外语交际能力,就通用的外语交际能力而因,目前学员所学到的大多仍是哑巴外语,有很多学员还是难以开口讲话,学员的外语应用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外语教学对培养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于军校来说,如何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交际能力、满足今后部队的实际需求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军事院校外语教学中的诸多弊端要求教员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设置体现军事特色的课程目标,推进外语教学的军事转型。各军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外语课程,增加与部队需要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实现外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军事化。
二、改革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主要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统一培养口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的“一刀切”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不同水平与不同要求的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及学生多样化的就业目标。军事院校要将社会需求、部队需求和本校校情结合起来,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特点等具体情况,根据针对性原则,建立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性原则
与地方大学相比,军事院校的学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拥有明显的军事特色。军校学员所面临的英语除了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外,更重要的是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并属于军事领域的ESP。因此,一方面学员需要完成基础英语学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学生将来可能运用ESP的情况,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素质培养原则
军事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较强语言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的综合性外语人才。对于学员来说,学习外语除了学习该语言的知识结构、构成规律外,还要获取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等各方面信息,此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与学员本人专业领域相关的军事用语、军事表达以及外语国家的军事相关情况等。因此,学习语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习一种工具,具备熟练使用这种工具进行相关能力。在外语课程体系中,应该充分体现外语教育的素质培养目的,着力培养学员的外语语用能力,培养具有优秀人文内涵和军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四)发展性原则
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本身应该是一个存在变化的开放性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与此同时,外语课程的设置还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给予学员一定的选择空间,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状况,从而提高学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课程质量。
三、型新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课程目标 为了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各军校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结合部队需要、以《课程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要体现注重学员实际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英语的掌握和外语军事素质的培养三大方面,并强调学员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否全面、科学、实用直接影响学员的能力获取和素质养成。军事院校所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既有深厚的外语基础功底,又要有开阔的视野、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根据设置课程体系的原则,可将大学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为如下几个主要模块:
1.基础外语模块。不管将来从事何种具体工作、执行何种任务,学员都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基础外语模块的学习是对学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员获得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和军事素养的奠基石。基础外语主要指包括听、说、读、写、译在内的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基础外语模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外语最基础的知识,了解该语言的规律,夯实学员的基本功,培养学员的语感。具体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听力”等,主要为语言输入的部分。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可在第一、二学年开设,为必修课。
2.技能训练模块。学习基础外语、打好坚实基础的目的,是为了熟练自如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从事相关活动、完成相关任务,技能培训尤为重要。该模块可开设“交际口语”、“高级听力”、“高级写作”、“高级翻译”等课程。根据具体情况,大部分为必修课,小部分为选修课,既注意到点、也顾及到面,给予学员一定的选择空间。此外,还要注重学员方法、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组织“系列演讲”、“热点话题辩论”等课程内容。该模块要突出学员听、说、译能力的培训,注重其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
3.专业培训模块。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员来说,都存在着所学专业的专业外语问题。随着我军涉外活动的增多,、学员们都面临着在将来工作中使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外语进行相应工作的可能性,专业外语的培训十分重要。专业外语模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兼顾实际应用技能,既可具体也可笼统,本着实用性、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的重点。课程内容也需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可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
4.文化拓展模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独立产生与发展。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体现在语言中,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就会造成误解,影响交际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对学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拓宽学员的文化视野。可以在本科教育的第三、第四学年,以选修课为主、必修课为辅的形式开设“国情文化”、“影视赏析”、“报刊阅读”、“外国文学”、“文化与翻译”等课程,引领学员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经济、宗教知识,感受语言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并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5.军事培训模块。该模块是军事院校进行外语教育的特色,也是教育重点之一。在第三、第四学年,可考虑开设外语相关军事理论课程以及军事外语相关课程,比如“世界政治战略军事”、“外国军情”、“信息化作战”、“军事外语特点”、“军事英语翻译”等课程。开设形式可灵活多样,可是选修课,也可是必修课或学位辅修等等。此外,还可以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向学员灌输军事、军情相关信息,并在考评方式上予以鼓励。
(三)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关系到教员是否按照课程设计的意图实施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影响着学员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最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广大教育者已经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并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培养学员的军事外语素质,除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军事内容外,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挫折教育,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根据军校学员的特点,研究、创设出带有竞争、合作、激励等有助于形成军事人才所必备的人格素质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教师通过描述和对话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相互的、参与性的活动。”)、任务式教学法、军事情境教学法(在硬件上,关注学校大环境的变化,立足建设教师小环境,增加军事人文气氛;在软件上,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有效利用课前、课间时间,营造外语军事教学环境;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军事情境,进行情境教学)等。
(四)建设师资队伍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力量。师资队伍的精良与否直接决定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切都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变化中,作为体现社会各因素的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军校外语教育的需要,就需建设一支先进的师资队伍,给教员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教员本身要加强自我修养,在关注外语教学领域前沿理论、先进理念的同时,研究最新的军事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在教学中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外语军事人才。
四、结束语
创新外语课程体系,是改革军校外语教学、实现外语教学军事特色化的重要步骤。科学有效的新型军事外语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需要广大军事院校外语教育者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栋.人文教育视野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9.
[2]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3]杜丽辉.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建构的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35-37.
[4]唐伟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 (7):100-101.
[5]丁仁仑.自主合作与多元立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51-53.
[6]孙建奎,宫钦言.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0-102.
[7]应春艳.转型时期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9(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