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 千年古村南国韵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闽浙边界深山腹地的西浦溪与犀溪从西面与北面奔袭而来,在这里交融汇聚。巨大的水流碰撞声震动天庭,于是“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在这层峦叠嶂的山地中闪出一道峡谷,亮出一块盆地。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避战乱从浙江会稽(今绍兴)一路南迁至寿宁犀溪的缪录,其后裔见此青山秀水之地,便逐渐移居于此,因村庄坐落溪水之西,故取名“西浦”。
  福建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距浙江泰顺县城仅十几公里,闽浙边界崇山峻岭的阻隔,使这方青秀之地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正因为比较封闭,故山水依旧,生态原始,习俗沿袭,人文景观得以较好存留。走进西浦,让你感受到的是这座千年古村的恬静与纯美。
  积翠重苍深山滋养的两条大溪环绕着西浦。这里的水与这里的天一样蓝幽幽的,一如大地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蓝天,显得是那样的含蓄文静。“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置身其间,亦觉融于天地之间,顿感心清身轻。面对这大树下古渡口一弯静默而清澈的溪流,不禁令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身临其境的联想给人一种久违重逢的愉悦感觉。可当这静谧的水向前奔流冲向“鱼鳞坝”时,又是另一番景象,徐缓的溪水变成了湍急的浪波,层层叠叠,次第跌落,如盛开的白色杜鹃般布满溪面,犹宽幅瀑布横挂天地间。其声浪,其气势,大有“春潮带雨晚来急”的意味。
  西浦的水流变幻莫测,西浦的桥也形形色色。当地民谣曰:“西浦风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五桥”。西浦有马蹄桥、石板桥、木拱廊桥和钢筋水泥桥……桥,成了西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代,为方便两岸往来,西浦人用最简便的办法进行沟通。他们在溪流浅处按一定间隔打下一块块方形石桩,形成齿状的水中石路,每隔6齿,旁倚一块矮石,以便行人交会相让。这种被称之“碇步”的石路(又称马蹄桥),西浦至今还保留三排,每排都长达80多齿。
  碇步,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琴桥,石为“琴键”,水奏和声,脚踩碇石,心生乐章。走在清流湍急的“琴键”上,与水花四溅的急流相近相亲,极富刺激,甚至有些惊险,却别有一番情趣。沈从文先生故乡凤凰古城的沱江碇步,为这个“中国最美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多少人为之歌为之吟。西浦拥有三排“碇步”,且都位于坡坝之上,碇石间清流潺潺,坝坡上雪浪翻滚,极富浪漫情调。
  “碇步”虽美其名“马蹄桥”,其实只是一条低矮石齿路,一遇大水就被淹没,失去应有的作用。后来西浦人在“碇步”上方建起一座石板桥——永安桥。这座全石砌造的桥梁有16组桥墩,每组上铺5排并拢的长条石,80根首尾相接、密不透缝的石板连成一座平直的大桥雄踞溪面,飞架南北,气势恢宏。为防漂流物冲撞桥身,桥墩上方还立了一排称之“石将军”的护墩石,而桥的下方则筑起一道石坝,坝上设一排“碇步”,上拦下固,有效地减缓流速、保护桥身。这座“寿宁最长,闽东仅有”的石板长桥历160余年的溪流冲击,依然完好如初,巍巍然屹立于西浦溪上。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条石板桥肩负着闽浙交往的重任,沟通南北,人来货往,使西浦成了商贾往来的旺地,聚集着各方的“仙气”。桥头的“聚仙亭”和亭中磨得发光的石板凳见证了当年盛况。“仙气”的积聚,带动了集市贸易,亭前的百米小街当年商铺林立,人流熙攘,成了闽浙边界寿(宁)泰(顺)之间这个村落的商业、交通和信息的中心。如今虽因路向改变集市不复存在,然从两排相向而立的木屋和石板铺就的闪亮路面还能依稀领略当年的繁华情景。
  如果说雄健的石板桥如山里硬汉用肩膀扛起一段岁月的话,那么溪面上的贯木拱廊桥则如村姑般展示其妩媚姿色。“一桥一景兮景各异,最具魅力兮数廊桥。彩虹卧波兮凌云志,如山廊屋兮挺九霄。”这说的就是西浦的福寿木拱廊桥。福寿桥因建在状元缪蟾当年赴京赶考时走过的“前桥”遗址上,故又名“状元桥”。长40.7米,宽4.9米,桥的拱架由数十根巨木在不用一根铆钉的情况下穿插叠架而成,桥身有18开间76柱。廊屋两边设有两排木凳供行人歇息。远看如一座飞檐翘角的恢宏木屋屹立溪面。
  比起“碇步”的“双脚戏水”和石板桥的“两翼生风”来,走在这种似厝亦桥、既遮风又挡雨的廊桥上,不仅安全而且舒适。桥居犀水高处,凭栏远眺,可见群峰竞秀,万木滴翠,流水欢歌东去,潭渊绿染天际,闽浙边界的远山近壑尽收眼底。难怪许多来到这里的游人只要走一回福寿桥,便“爱在廊桥”,赞叹不已。
  西浦水美、桥美,村落民居也美。沿溪而建的村庄,半是流水半是厝。岸边柳丝起舞,溪面绿波荡漾,氤氲流淌,满目清翠。溪边几棵与村庄患难与共、风雨相守数百年的高大古樟,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些历尽沧桑的树中王者被尊为“状元树”,受到人们如敬神般的敬重,也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走进村巷坊间,古老的土楼、灰瓦的木屋和敞亮的白墙楼房沿溪随岸,各就其位,“千年名村”的石牌楼高高屹立村头,格外醒目。鹅卵石编织的村间小道一头连着古屋,一头通向新居,历史和现代在这里碰撞,于古香飘逸中映透出现代气息。看惯了水泥森林的我们,当然更喜欢探访古朴的建筑。村中隔河相望的两座缪氏宗祠,规模宏大,造型华丽,翼角飞扬,古色古香,祠中那极显奢华的古戏台更吸引人的眼球。还有气势轩昂、雕饰精美的缪家宅院,坐落于村西山坳里庵祠合一的“荆山祠”……品读这一处处古建筑,让人感受闽浙边界山村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的太阴宫,堪称西浦古建筑之“祖”,这座依山而建、面迎两溪的宫庙,大殿正中三个龛供奉的全是女性菩萨:陈靖姑、妈祖、南海观音。令人惊讶的是大殿藻井和两侧壁画,历经700多个春秋,色彩依然不减当年,《西游记》、《封神榜》等神话故事人物和跃跃欲斗的锦鸡、翩翩开屏的孔雀,栩栩如生,鲜亮如初。
  地灵人杰、山水竞秀的宝地西浦孕育出了一批聪颖人才。从西浦“南阳祠”谱牒记载中得知,自唐代始迁肇基以来,缪姓人才辈出,先后走出文武状元和进士20位,以及众多的举人、贡生、太学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还涌现出数十位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祠堂大殿正中高悬一块精制的巨匾特别引人注目,匾上刻“状元”两个漆金大字,中部上方还刻“旨”字,匾之四周饰以金漆花边。这块古老的牌匾记录着这里曾出过状元的史实。
  这里所说的状元就是缪蟾。查《寿宁县志》得知:“缪蟾,字升之,一都(犀溪西浦村)人。宋绍定二年(1229年)状元。补修职郎,转儒林郎,武学博士。”据西浦《缪氏宗谱》记载:“蟾才貌双全,宋绍定五年(1232年),理宗皇帝以皇姑临安公主赘蟾为驸马,蟾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又载:“父守愚,淳熙五年(1178年)特奏名,初任黄陂县主簿,后诰封翰林学士,奉议大夫。”史料还记载,宋理宗皇帝在招聘缪蟾为驸马时曾发诏文曰:“昆山宝玉,年少登科。羡龙头之首占,才貌冠世,抒输忠之勤渠,实临风之玉树,照乘之明珠也。”
  缪蟾高中状元后,寿宁县城和犀溪、西浦村都先后建起状元坊,还将绕穿县城的寿宁母亲河取名为蟾溪,以显荣耀和纪念。明末寿宁县令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写道:“……而蟾之称状元为是。今子孙请重建于西溪,余姑听之,以为诸生劝。”冯氏同意缪蟾后裔请求于西浦立坊。由于年代久远,当年所立牌坊均已毁坏,仅留基石。上世纪90年代西浦村重建了雄伟的状元坊,成了钟灵毓秀山村的重要标志。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着衣裳;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状元坊内镌刻的这首《应举晓行》的状元缪蟾自述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学习、奋力前行。向往文化、追求文明的优良传统正在这个峰峦叠嶂的村庄里弘扬光大。
其他文献
福建儒村受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畲族文化、三山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熏染,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主题功能都独具特色。此外,还有许多涉台村落作为整体形式存在的物化印证,至今仍延续着闽台“五缘”纽带这一功能和传统。  经专家考证,福建境内现存古村落最早可上溯到两晋时期,但由于历史变迁,现存绝大多数村落格局都是在明清时期完成的。目前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大都地处偏僻,其中不少整体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完整地保留了下
期刊
9月16日傍晚,台风“万宜”袭击日本,京都、大阪等地河水泛滥,浊流湍急。而就在当天,中国留学生严俊在危急时刻,勇敢跳入河水中救出日本落水儿童,这一新闻立即在日本传播,并成为当天暴雨中“感动日本的一幕”,日本媒体和民众一片赞叹,称他为“勇敢的中国人”。9月18日,大阪警察署和严俊所打工的日本罗森超市分别向他颁发了感谢状,以表彰他英勇救人的勇气。现在中日之间由于钓鱼岛问题、历史问题等因素,关系一直僵化
期刊
千年古邑三溪村位于福建长乐市江田镇,背倚屏山面向东海,潼溪、北溪和南溪穿村而过,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朱熹曾游览和传学于此,题“溪山第一”四字。  三溪村的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是省级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进士上百人,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横跨溪上的五座唐宋古石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意韵,端午龙舟夜渡是当地独有的习俗。“爱想闲,嫁到三溪石门前。水碓米,柴对行,担水门
期刊
法国公司CiteCreation在德国柏林某地制作了这么一个超级涂鸦墙,面积约有2.2万平方米,把整个楼盘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整个涂鸦请了80名涂鸦师进行设计和制作,整个项目花了一个月时间,在今年8月完工。他们也希望这个作品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涂鸦。
期刊
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村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三龙怀抱;村外5个山头,又像是五虎雄据,风景宜人。据载,明、清时期培田村处于长汀、连城两县官道的驿站上,同时又是汀州、龙岩等地竹、木、
期刊
下梅村保存着明清时代典型的建筑群,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下梅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梅溪下游东岸,自古以来就是茶村。一到春天,家家户户采茶、做茶,满村茶香。清康熙、乾隆年间
期刊
桂峰古民居历史上曾名桂岭、又叫蔡岭、岭头。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占地面积13公倾,传统街区建筑群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古民居39幢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整个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之东北向,海拔550米,地处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
期刊
闽东是福建与全国的重点茶区,产茶历史悠久。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坦洋工夫,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在名茶之乡福安,至今仍传承着茶香传奇。  福安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到了唐代已有“比屋皆饮”的习俗,入宋又盛行“斗茶”,出现了“茶马交易”、“茶马互市”方式,以后历经元、明、清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并开始对外贸易。  张天福与“坦洋工夫”  2009年2月21日,“坦洋工
期刊
典雅整齐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苔迹斑驳的古道碑、气派庄严的祠堂,廉村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透出一股幽然、静肃之气。这个远近驰名进士名村虽然在闽东山水里低调地隐藏着,但这里的一景一物,却无不映照出这个古老村庄久远岁月里积淀的辉煌。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  廉村位于福建省宁德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
期刊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的漈下村,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籍地。一条清澈的溪流把村庄一分为二,村里遍布黄墙黑瓦、廊桥、水车、祠堂、庙宇、石头垒成的水圳和卵石铺就的小巷、沟渠,有着江南水乡的恬淡。  漈下村得名于由附近文笔峰上奔流而下的龙漈瀑布,涧水流经古村,村民沿溪而居。站在高处远眺,整个古村落四面环山,双溪夹流,美不胜收。绕村而过的漈川溪清澈透底,村民往溪里放养了许多鲤鱼,并沿溪建了一条栈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