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儿童产品行业在飞速的发展,设计师以及消费者对于儿童产品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促使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投入到各类儿童产品设计中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怎样的产品设计结晶才是真正符合其内心需求的呢?鉴于现今儿童产品市场产品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本文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认知阶段理论及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就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儿童产品设计的三大要求:即安全性、游戏性、学习性。安全性是游戏性和学习性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游戏性是产品设计的基本目标,学习性是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的对外功能的拓展。
关键词:产品设计;儿童产品;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设计心理学;抽象思维
一、基于设计心理学研究儿童产品设计的意义
(一)设计心理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与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加注重精神需求,追求优质的享受。因此,设计心理学在上层建筑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与应用。现今,设计心理学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超市里各种商品的包装,到家中客厅的设计;从列车客椅的摆列,到人民大会堂墙壁的设计,处处都有设计心理学的痕迹。设计心理学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参考大量的案例,从中找到人们的真正需求。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强盛,儿童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儿童早期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样的儿童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将形成不同的性格与习惯,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尽量为他们创造最优的环境,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行为习惯良好、行为能力较强、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最终成长成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智商与情商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儿童的早期培养关系重大,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成长期,为一生的发展埋下伏笔,因此,优秀的儿童产品设计,不仅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儿童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特点区别于成人,在对成人的心理研究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理论体系也趋于完善,但是在儿童心理方面却缺乏有力论证,由此也给我们的儿童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应用,对于学前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现状
关于儿童产品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宏观方面看,国家对于设计师的培养范围尚不广泛,我国设计师人数上不充足,从具体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缺乏儿童产品設计的关注,导致很少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产品设计,现在的设计师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关注于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大工程的设计,而忽视了小方面的儿童产品设计。另一方面,尽管有部分设计师注意到了儿童区别于常人的特殊心理,也为儿童专门制作了产品设计,但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和考虑不周或没有真正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的产品并不能更贴切的符合儿童真实的心理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将越来越关注儿童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儿童产品设计,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儿童心里发展的特点
关于同一儿童不同时期的心里发展的特点,这里主要引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在0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官和行动体验世界,比如儿童在遇到陌生人时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害怕见到陌生人;在2到7岁阶段,处于准运算阶段,这时儿童以文字和图像表征事物,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在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7到11岁,儿童处于具象运算阶段,可以有逻辑地思考具体事件,抓住具体类比的含义,拥有了数学转换能力;11岁以后,儿童就开始渐渐步入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思考抽象情形并处理抽象思维,可以进行成熟度的道德论证。
由此可见,儿童发展特点不仅在每个个体之间不同,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差异,就具体发展特点具体设计。
四、儿童产品设计的三性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是孩子心理特点,有依据才能有方向,考虑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又如何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人在儿童时期的创造性最强,在儿童产品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扬他们的这种创造力,而不要束缚他们,要让孩子能有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儿童产品设计上要体现这些,使得孩子能够发扬好的习惯与性情,把不好的变成好的,如何才能最好的适应和引导他们。儿童有探索的欲望,我们在设计儿童产品的时候,要使得它对儿童产生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孩子优点, 避免不良习惯的产生。另外一点就是充分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一些设计探讨。
(一)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其它性质原则的前提条件。社内设计如果不符合安全性原则,那么必然是一份不合格的设计。安全,“即不处于危险状态”。安全性原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平整性
幼儿活动时喜欢跑、跳、追等,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顾及不到场地的许可与否和周围的障碍物。因此, 尽可能避免凹凸的布置。另外平整性还体现在产品的“无棱角”方面,棱角是一种很大的潜在威胁,儿童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因此而受伤,所以应该尽量用圆角来代替棱角。在儿童产品设计中,“软”的理念也是平整性的一部分,所以在采用材料时应当尽量避免直接使用硬质材料,而替换成软质材料。 2.低度性
低度性主要指产品的高度要适当降低。比如儿童睡觉的床高度要低,而且在两边必修装上护栏,防止儿童晚上睡觉翻身造成的不安全;还有桌椅的高度也应当降低,不仅仅是为了让儿童在使用这些物件时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时为了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
低度性还体现在产品的“低密度性”。首先,儿童正处于学习模仿时期,物件过多容易造成室内凌乱,会给儿童留下负面印象,不利于培养儿童整洁的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物件越多,隐藏的安全隐患就会越大,越不利于儿童的安全性。比如玩具车的轮胎,若是被儿童含在嘴里,意外情况下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情况。
(二)游戏性
游戏性是产品设计的主体所在。游戏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主观感受,也是儿童自身评价社内设计优良的最主要指标。好的游戏设计,可以增加儿童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儿童的活跃程度,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劣质的游戏设计,可能会枯燥无味,甚至会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具体的游戏设计方面可以在上下床之间设置“滑梯通道”,在大门的下方设置一个圆形“山洞”,甚至在平常使用的桌椅板凳上图画一些有趣的图案,在房间里适当的摆放一定数量的玩具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注意玩具不宜过多,否则会挤占儿童在自由空间,而且过多的玩具对儿童兴趣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学习性
儿童产品除了供儿童娱乐之外,也是要具备启发学习的效果的。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产品设计的學习性。具体设计可以从物品的多样性等方面考虑,比如在物品形状上不能单一,应当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球体、圆柱体、漏斗形体等等,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儿童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
学习性不仅体现在智力方面,还体现在美育性上。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够帮助儿童尽快地将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抽象,进而体会到抽象之美。比如在对于同一片湖泊,在具象思维下,只是一个玩游戏的地方;而在抽象思维下,却是一个落日与候鸟织成的美丽画卷。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设计,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尽早体会到“落日与候鸟”之美。
五、总结
综述以上内容,可以意识到,专门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儿童产品设计的需求市场将会越来越大。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儿童、不同年龄的具体特点,进而根据设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依据特点而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社内设计的安全性、游戏性和学习性,还要综合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儿童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语言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王白鸽.关于儿童产品设计的探讨[A]陕西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王政(1997—),男,汉族,山西临汾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注: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8146。
关键词:产品设计;儿童产品;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设计心理学;抽象思维
一、基于设计心理学研究儿童产品设计的意义
(一)设计心理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与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加注重精神需求,追求优质的享受。因此,设计心理学在上层建筑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与应用。现今,设计心理学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超市里各种商品的包装,到家中客厅的设计;从列车客椅的摆列,到人民大会堂墙壁的设计,处处都有设计心理学的痕迹。设计心理学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参考大量的案例,从中找到人们的真正需求。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强盛,儿童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儿童早期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样的儿童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将形成不同的性格与习惯,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尽量为他们创造最优的环境,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行为习惯良好、行为能力较强、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最终成长成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智商与情商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儿童的早期培养关系重大,因为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成长期,为一生的发展埋下伏笔,因此,优秀的儿童产品设计,不仅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儿童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特点区别于成人,在对成人的心理研究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理论体系也趋于完善,但是在儿童心理方面却缺乏有力论证,由此也给我们的儿童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应用,对于学前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儿童产品设计的现状
关于儿童产品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宏观方面看,国家对于设计师的培养范围尚不广泛,我国设计师人数上不充足,从具体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缺乏儿童产品設计的关注,导致很少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产品设计,现在的设计师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关注于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大工程的设计,而忽视了小方面的儿童产品设计。另一方面,尽管有部分设计师注意到了儿童区别于常人的特殊心理,也为儿童专门制作了产品设计,但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和考虑不周或没有真正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的产品并不能更贴切的符合儿童真实的心理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将越来越关注儿童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儿童产品设计,必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儿童心里发展的特点
关于同一儿童不同时期的心里发展的特点,这里主要引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在0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官和行动体验世界,比如儿童在遇到陌生人时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害怕见到陌生人;在2到7岁阶段,处于准运算阶段,这时儿童以文字和图像表征事物,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在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7到11岁,儿童处于具象运算阶段,可以有逻辑地思考具体事件,抓住具体类比的含义,拥有了数学转换能力;11岁以后,儿童就开始渐渐步入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思考抽象情形并处理抽象思维,可以进行成熟度的道德论证。
由此可见,儿童发展特点不仅在每个个体之间不同,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差异,就具体发展特点具体设计。
四、儿童产品设计的三性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是孩子心理特点,有依据才能有方向,考虑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又如何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人在儿童时期的创造性最强,在儿童产品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扬他们的这种创造力,而不要束缚他们,要让孩子能有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儿童产品设计上要体现这些,使得孩子能够发扬好的习惯与性情,把不好的变成好的,如何才能最好的适应和引导他们。儿童有探索的欲望,我们在设计儿童产品的时候,要使得它对儿童产生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孩子优点, 避免不良习惯的产生。另外一点就是充分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一些设计探讨。
(一)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是儿童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其它性质原则的前提条件。社内设计如果不符合安全性原则,那么必然是一份不合格的设计。安全,“即不处于危险状态”。安全性原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平整性
幼儿活动时喜欢跑、跳、追等,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顾及不到场地的许可与否和周围的障碍物。因此, 尽可能避免凹凸的布置。另外平整性还体现在产品的“无棱角”方面,棱角是一种很大的潜在威胁,儿童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因此而受伤,所以应该尽量用圆角来代替棱角。在儿童产品设计中,“软”的理念也是平整性的一部分,所以在采用材料时应当尽量避免直接使用硬质材料,而替换成软质材料。 2.低度性
低度性主要指产品的高度要适当降低。比如儿童睡觉的床高度要低,而且在两边必修装上护栏,防止儿童晚上睡觉翻身造成的不安全;还有桌椅的高度也应当降低,不仅仅是为了让儿童在使用这些物件时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时为了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
低度性还体现在产品的“低密度性”。首先,儿童正处于学习模仿时期,物件过多容易造成室内凌乱,会给儿童留下负面印象,不利于培养儿童整洁的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物件越多,隐藏的安全隐患就会越大,越不利于儿童的安全性。比如玩具车的轮胎,若是被儿童含在嘴里,意外情况下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情况。
(二)游戏性
游戏性是产品设计的主体所在。游戏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主观感受,也是儿童自身评价社内设计优良的最主要指标。好的游戏设计,可以增加儿童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儿童的活跃程度,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劣质的游戏设计,可能会枯燥无味,甚至会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具体的游戏设计方面可以在上下床之间设置“滑梯通道”,在大门的下方设置一个圆形“山洞”,甚至在平常使用的桌椅板凳上图画一些有趣的图案,在房间里适当的摆放一定数量的玩具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注意玩具不宜过多,否则会挤占儿童在自由空间,而且过多的玩具对儿童兴趣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三)学习性
儿童产品除了供儿童娱乐之外,也是要具备启发学习的效果的。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产品设计的學习性。具体设计可以从物品的多样性等方面考虑,比如在物品形状上不能单一,应当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球体、圆柱体、漏斗形体等等,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儿童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
学习性不仅体现在智力方面,还体现在美育性上。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够帮助儿童尽快地将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抽象,进而体会到抽象之美。比如在对于同一片湖泊,在具象思维下,只是一个玩游戏的地方;而在抽象思维下,却是一个落日与候鸟织成的美丽画卷。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设计,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尽早体会到“落日与候鸟”之美。
五、总结
综述以上内容,可以意识到,专门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儿童产品设计的需求市场将会越来越大。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儿童、不同年龄的具体特点,进而根据设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依据特点而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社内设计的安全性、游戏性和学习性,还要综合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儿童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语言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王白鸽.关于儿童产品设计的探讨[A]陕西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王政(1997—),男,汉族,山西临汾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注: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KY1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