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实现科学育人的基本目标。c语言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中职学生学好C语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 c语言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课题: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合同编号[2018]SJG第01号)、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合同编号[2018]第11号)研究成果。
新课改的主题是核心素养,课堂是中职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落实下来。C语言语法较复杂,概念繁多,使用灵活,初学者难以掌握,易出错,如何让基础较差的中职生爱上C语言这门课程、正确掌握C语言?笔者认为,将C语言教学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目标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大内容:第一,信息意识: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第二,计算思维: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后所产生的计算思维。第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创新发展的过程。第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对信息社会应尽的责任。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期望得到的学习结果,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循环结构是C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在C语言中,最基本的语句都离不开循环结构。设计该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严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数字化资源观看循环结构的实例,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了解循环语句的三种格式及执行过程。
第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画程序框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第三,体会算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将信息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社会责任。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内容设计
1.教材分析
从内容来看,循环结构主要包括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五部分内容。从整本教材来看,循环结构作为三大基本结构之一,位于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章节之后,前面两章的学习为循环结构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将三章的知识结合起来对比教学,深度挖掘教材,理解学科的真正内涵和计算思维。
2.学情分析
学生己系统学习了选择结构和顺序结构,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相关知识和结构框图有所了解。由于循环语句比较抽象难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使用流程图,并融入数学计算思维,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讲解时,理实一体化,引导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for语句、do-while语句、while语句的含义及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循环的嵌套的学习,形成多重循环嵌套的计算机思维。
二、1言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算出1*2*3*…*50的值。然而题目数字多,计算结果较大,不容易计算,如果把这个问题交给计算机,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要用到今天将要学习到的while语句来实现了。
设计意图:从数学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意识。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教师:处理50的阶乘没有什么巧妙的公式计算,只能依次1*2=2,2*3=6,6*4=24…这样一步步求乘积,分析每次相乘的数有没有规律?为了更好地理解,画出题目的N-S流程图来表示这个算法,然后运用for循环,定义两个变量,乘积area和循环变量i,其核心代码如下。
inti:
double area-l:
fbr(i=1:i
关键词:核心素养 c语言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课题: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合同编号[2018]SJG第01号)、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合同编号[2018]第11号)研究成果。
新课改的主题是核心素养,课堂是中职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落实下来。C语言语法较复杂,概念繁多,使用灵活,初学者难以掌握,易出错,如何让基础较差的中职生爱上C语言这门课程、正确掌握C语言?笔者认为,将C语言教学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目标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大内容:第一,信息意识: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第二,计算思维: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后所产生的计算思维。第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创新发展的过程。第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对信息社会应尽的责任。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期望得到的学习结果,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循环结构是C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在C语言中,最基本的语句都离不开循环结构。设计该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严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数字化资源观看循环结构的实例,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了解循环语句的三种格式及执行过程。
第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画程序框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第三,体会算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将信息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社会责任。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内容设计
1.教材分析
从内容来看,循环结构主要包括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五部分内容。从整本教材来看,循环结构作为三大基本结构之一,位于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章节之后,前面两章的学习为循环结构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将三章的知识结合起来对比教学,深度挖掘教材,理解学科的真正内涵和计算思维。
2.学情分析
学生己系统学习了选择结构和顺序结构,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相关知识和结构框图有所了解。由于循环语句比较抽象难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使用流程图,并融入数学计算思维,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讲解时,理实一体化,引导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for语句、do-while语句、while语句的含义及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循环的嵌套的学习,形成多重循环嵌套的计算机思维。
二、1言息技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算出1*2*3*…*50的值。然而题目数字多,计算结果较大,不容易计算,如果把这个问题交给计算机,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要用到今天将要学习到的while语句来实现了。
设计意图:从数学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意识。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教师:处理50的阶乘没有什么巧妙的公式计算,只能依次1*2=2,2*3=6,6*4=24…这样一步步求乘积,分析每次相乘的数有没有规律?为了更好地理解,画出题目的N-S流程图来表示这个算法,然后运用for循环,定义两个变量,乘积area和循环变量i,其核心代码如下。
inti:
double area-l:
fbr(i=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