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足跟部严重损伤的骨及软组织修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足跟部严重损伤的骨及软组织修复方法.方法 对9例(11侧患肢)儿童新鲜的足跟部严重损伤患儿急诊实施跟骨皮质包埋跟腱法修复跟骨及跟腱,腓动脉穿支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伴有足底皮肤缺损的患儿同时行腓肠外侧皮神经移位后用于感觉恢复,术后随访1年.结果 临床9例(11侧患肢)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跟骨及跟腱均愈合良好,皮瓣均成活,随访1年,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踝关节屈伸平均达48°,接近健侧.修复足底的皮瓣共4例,感觉恢复达S3+,两点分辨率为7~10 mm.结论 儿童足跟部严重损伤采用跟骨皮质包埋跟腱法修复跟骨及跟腱,腓动脉穿支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其手术方式安全、可靠,腓肠外侧皮神经用于修复足底感觉时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及WN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研究该SP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方法 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SP细胞,并再次经流式细胞仪分析验证.采用免疫荧光及RT-PCR分析SP细胞ABCG2,CD133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SP细胞及NSP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人神经母细胞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培养的菌群分布情况以及导管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两年对334例0~14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加药敏.结果 334例中心静脉导管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2.57%.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药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和类缘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近年来的6例先天性巨结肠(HSCD).2例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14例HSCD+ IND和4例神经节发育不良症的手术切除标本,4例对照标本和5例肠黏膜活检标本.选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钙视网膜蛋
目的 通过对临沂市6年中儿童肠套叠的发病趋势及复发特点分析,探讨当地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复发规律,为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和对疾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2011年入院的所有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初发和复发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年来共收治1805例,其中男1282例,女523例,男:女=2.45:1.空气灌肠整复1451次,手术354次,整复成功率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降低和预防使用止血带痛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60例患者,手术开始前C组(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 Dex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性发育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32例尿道下裂合并隐睾患儿,均行腹腔镜性腺探查,其中有12例性发育障碍患儿,本文对该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患儿经腹腔镜性腺探查及活检,明确诊断后,切除与确定性别不符的性腺、内生殖管道(卵巢及输卵管)、尽量保留男性性腺.术后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所有患儿均按男孩抚养,性腺切除术后6~9个月
目的 回顾总结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探讨阴茎背侧白膜紧缩在尿道板切断后残留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术(Duckett法)修复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746例,平均年龄3.1岁.切断尿道板,松解尿道板以及尿道周围纤维索带,做阴茎海绵体人工勃起试验检查阴茎下弯矫正效果,对残留阴茎下弯病例做背侧白膜紧缩.术后随访6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转移修复儿童小腿创面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对5例儿童小腿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混合供血皮瓣转移修复,年龄4岁7个月至13岁.创面范围为4 cm×4 cm~7 cm×6 cm.皮瓣范围5 cm×5 cm~8 cm×7 cm,蒂长5~7em.3例皮瓣穿支位于小腿中下1/3附近,2例皮瓣穿支位于小腿中上1/3附近.2例胫骨骨折.供区植皮修复.结
目的 比较激素注入与病灶刮除、植骨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共48例.其中,激素注入治疗的患儿25例;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的患儿23例.平均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60±1.76)年.采用Neer/Cole分级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1.67:1,发病年龄2~15岁平均(7.77±1.67)岁.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儿童皮肤性并指畸形的外固定装置——“儿童并指间皮肤牵张器”,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开始至今,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儿童并指间皮肤牵张器”治疗儿童并指畸形共6例,均为第三、四指并指畸形,并指类型均为单纯皮肤性并指,右侧4例,左侧2例.安装并指间皮肤牵张器后,逐渐牵开并指间皮肤和软组织,达到预定设计要求后,二期行并指间皮肤牵张器拆除、并指分离术.从临床外观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