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对学生语文掌握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态度,文学修养的考察。“如何写好作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老难题,本文通过自身在高中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针对高中普通班学生作文和教师在教作文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作文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它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之大更是让人捏把冷汗。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高中作文教学的层层阻碍,他们虽是高中生,但是因为没有严格训练及如重点班较多的语文素养的积累,所以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方式仍摆脱不了单调乏力,结构杂乱无章,风格随意变化,语言浅尝截止的困境。因此我通过课上辅导及课后交流,更全面了解学生在作文时的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解开学生“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心结。
一、 高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作文兴趣低
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布置作文的时候,全班怨声四起,即使他们能够按时上交,大部分也是滥竽充数,应付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观察及与一些学生个别交流,总结出几点原因:
1. 知识面狭窄,缺少作文材料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是禁锢了学者思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一个酸溜溜的秀才都能作出一两首卖弄于乡里之间的诗,而他们的“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的閱读量是我们的学生难以相比的。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并没有安排阅读课,而订阅与作文有关的报刊书籍的学生也极少,绝大部分学生手上的课外书大多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学生的阅读面如此狭窄,即使有创作的激情,也会被贫乏的句子表达泼冷水,所以就有学生说:“我很想写,也知道要写什么,但是绞尽脑汁都没办法把它们转为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单从课堂上学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全面积累作文素材,在作文中举步维艰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
2. 生活经验少,作文内容千篇一律
学生一周都呆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考试的压力使他们没有用心感受生活的时间和习惯。狭小的生活圈和短浅的视野都决定了他们的作文缺少活力。试想,一个人不出门,不看书,不关注社会,不认识世界,腹中空空怎么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又怎么在文章中表达出让人共鸣的情感?
3.不细心观察生活,没有养成练笔的习惯
很多学生抱怨无事可写,其实并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小练笔其实刚好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通过小练笔把细腻的心情,特殊的视角,心灵的碰撞化作一段段小练笔跃于纸上,不仅能够让你更加细心挖掘生活,还能让你更好地驾驭文字。
(二) 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不透彻
以所在学校为例子,每个星期只开两节作文课,教师在课上能教给学生的其实并不多。有的老师在这两节作文课上多为向同学朗读一些范文,虽然好的范文能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的材料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情感,不同的视角,甚至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只是能表面地给学生一些作文经验,却不能真正让学生灵活地用于作文中。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因人制宜”,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挖掘特长,弥补不足,才能真正达到作文指导的效果。老师在指导的时候更应“言传身教”,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站在一个作文者的角度去感受作文题带来的各种情感,在作文评讲的时候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此外老师还要像剥洋葱一样对学生的文章一层层地指导,这种深层剖析能力,就要求老师具备“小文学批评家”的素养。
二、 高中文教学的困惑解决对策探索
作文本是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事,不应是学生的负担。为打败这个 “拦路虎”,我寻找了些资料,如参考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著作。针对学生提出的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于漪提出:“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作文材料,必须身人生活,心人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人脑人心。”我由此组织了一个“作文速成班”,由10个人组成。他们的作文水平在42分左右,每周六上一次作文辅导课。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作文能力也有了进步!下面把这一次“作文速成班”中的一些教学方法概括为几点:
(一) 创设情境激趣法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最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有了生活的经历,自然在情境中产生会有最真实的感情。如我设定作文题目“校园里的文明”,作文前没有给他们灌输“文明”的各种概念,而是下课带着他们走进校园,用眼睛,耳朵,感官近距离感受校园的文明。回来时我提问到:“逛了圈校园,你最想说什么?请你从一个小细节展开说。”开始大家都沉默,我再次强调只需说出最打动你的一个细节就好。不久,他们纷纷发言:“我观察到的小细节是虽然校园整体是文明的,但是其中还是有插队的现象”“我发现有人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但是却愿意弯腰再次将它放入垃圾桶”,学生各抒己见,都期望说出自己独特的视角。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了作文中的“以小见大”,把生活中的大事取一个你最想谈的视角,化大为小来作题,挖掘这些现象产生的结果,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多积累“米”,筹建作文材料库
一个作文材料库空空的人,就算他有丰富的感情,较好的作文技巧,也无法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好作文。作文的材料库一部分来自直接的生活体验,这是材料库中最灵动的部分。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故还需更广泛的间接体验来充实材料库,如阅读。阅读使人大开眼界,当读到一篇好文章时,心灵会为之颤动,久久不能平息。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文也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模仿,从而实现超越。在给“作文速成班”上课时,我强调他们必须每天读一篇作文,或者几段精彩语段,每天写一小段文字。一开始,他们还是生硬地把别人的东西搬到自己的作文里。但真正学会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仍需时间的沉淀。 单是积累还不够,还需教他们如何使用材料。有了“米”,怎么樣煮才好吃,也是关键。使用材料库有 “小材大用”的方法,同一个题材可以运用在许多作文题中。如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屈精神可在考试失意,但下决心奋起努力的作文情境中使用。除了使用题材库的方法以外,还有仿写的方法,这对积累了一些精彩片段的同学是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描写紫藤萝瀑布的片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可改写为:从未见过生命如此强的小草,只见它顽强奋力从石间伸出的嫩芽,像一根钢筋,从土地里挺出,不见其发端,却往更高的地方伸长。只是那一抹淡淡的绿,仿佛在跳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如此反复练习,既能让自己离好文章更接近,又锻炼自己的作文能力。当你已构筑了个内容充实的材料库时,手头有“货”,腹中有“墨”,心中有“底”,落笔行文时文思泉涌,内容取之不绝,一挥手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何有“望题兴叹”之苦?
(三) 抓住“灵感”的一瞬间作文
作文往往讲究一个灵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大自然的一个现象,对某事的看法,都会是灵感来源。学会准确地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让灵感成为文章的灵魂。但灵感突如其来,又突然而去,故我们要抓住“灵感”的瞬间马上作文。所以我建议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灵感一旦出现,要马上拿出笔和纸把它写出来,再整理出一段话。灵感是稍縱即逝的,我们不能等待灵感的降临,而是要不停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机会让灵感出现。
两个月训练后,这些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虽不能够马上写出优秀作文,但是他们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习惯渐渐养成,对生活中的小事也开始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思考,去捕捉细小的感动。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材料积累,优美句子的仿写,在他们的文章里也感受到文字使用上的进步。可见,只要充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合理的训练,增加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作文这一头“拦路虎”也不是固不可摧的。
三、 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更有效
作文是一种技能,它要我们在观察,取材,立意,结构,布局,谋篇,修改各环节有序而统一进行,这种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不是一触而就的。多读多想多写是写好的关键,这也是一个学生想要扎实作文功底,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而提高作文能力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老师旁敲侧击。但如老师只是口头上教导要写“风头,猪肚,豹尾”的文章,要写优美句子,要写饱满感情,其实这都是没用的。他们要老师更加深入地个别教导,要拿出他的作文,针对不足,自己再写一段给他看。通过师生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说出不同,怎么改能更好等。个别指导比在班上集体评讲的效果要好,因个别指导符合个性发展,师生面对面交流,更容易了解学生作文时的想法,深入了解学生在作文上的不足,让学生及时弥补。在老师的认可和建议中,学生既可更加主动积极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又通过参考老师的样本,在审评能力上得到提高。
此外,作文评讲课上老师应培养学生的评鉴能力。作文评讲课不同于平常,而是同桌互改。每次课上将作文发下,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如结构、论证手法等,同桌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点评后,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最后做总结。故教师在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上,如能多花心思,提升作文能力其实并不难。
四、 教师应深思作文的意义
但我们在重抓学生作文时,须仔细考虑这个出发点,即老师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作文?若老师都不能确定目标,那么他所指导学生走的作文之路就很容易走歪。如仅把眼光放在提高成绩,而重考场作文,势必会让学生阅读视野变得狭窄。专啃考场作文的书,背出一些作文常用的素材和句子,在不同的题目中套进去用,换汤不换药,从短期来讲好像还真有有效。但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却是有害无益的。如此套用无异于禁锢思想,缺乏创新的八股文,文章缺乏感情,与作文所要求的感情要真挚丰富大相径庭。作为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驾驭能力,使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细心感受生活的习惯,及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洗涤心灵,激发求知探索的欲望。而作文则是对学生现阶段的一个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文积累的考察,也能通过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作文已成为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情浓墨写童心”是李镇西先生对学生作文的要求,“真情”即写出真情实感,不虚假捏造,真情流露于自然,要倡导学生说心里话,说自己的话。“浓墨”即重描写,重文字使用和细节描写,重文章文学气息。而“写童心”即是让学生写出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自由的看法,不受拘束地运用作文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简单而又快乐地表达自己,快乐作文,快乐学习,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冯葆玲.考场作文篇[M].出版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骊鲍,志伸.新作文实用材料宝典[M].出版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于漪.教你学作文[M].出版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申士昌.初中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分类速查宝典[M].出版地: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5] 梁颂.初中生作文素材全能宝典[M].出版地:凤凰出版社,2010.
[6] 梁颂.获奖作文精读范本[M].出版地:凤凰出版社,2011.
[7]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出版地:中学用民智书局,2011.
[8]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出版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9] 杨和平.突破作文瓶颈的三维教学法[M].出版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 雷其坤.中学作文高效教学[M].出版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 非常.作文,多大点事儿[M].出版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关键词: 作文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它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之大更是让人捏把冷汗。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高中作文教学的层层阻碍,他们虽是高中生,但是因为没有严格训练及如重点班较多的语文素养的积累,所以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方式仍摆脱不了单调乏力,结构杂乱无章,风格随意变化,语言浅尝截止的困境。因此我通过课上辅导及课后交流,更全面了解学生在作文时的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解开学生“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心结。
一、 高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生作文兴趣低
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布置作文的时候,全班怨声四起,即使他们能够按时上交,大部分也是滥竽充数,应付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观察及与一些学生个别交流,总结出几点原因:
1. 知识面狭窄,缺少作文材料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是禁锢了学者思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一个酸溜溜的秀才都能作出一两首卖弄于乡里之间的诗,而他们的“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的閱读量是我们的学生难以相比的。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并没有安排阅读课,而订阅与作文有关的报刊书籍的学生也极少,绝大部分学生手上的课外书大多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学生的阅读面如此狭窄,即使有创作的激情,也会被贫乏的句子表达泼冷水,所以就有学生说:“我很想写,也知道要写什么,但是绞尽脑汁都没办法把它们转为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单从课堂上学的知识,根本不可能全面积累作文素材,在作文中举步维艰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
2. 生活经验少,作文内容千篇一律
学生一周都呆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考试的压力使他们没有用心感受生活的时间和习惯。狭小的生活圈和短浅的视野都决定了他们的作文缺少活力。试想,一个人不出门,不看书,不关注社会,不认识世界,腹中空空怎么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又怎么在文章中表达出让人共鸣的情感?
3.不细心观察生活,没有养成练笔的习惯
很多学生抱怨无事可写,其实并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小练笔其实刚好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通过小练笔把细腻的心情,特殊的视角,心灵的碰撞化作一段段小练笔跃于纸上,不仅能够让你更加细心挖掘生活,还能让你更好地驾驭文字。
(二) 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不透彻
以所在学校为例子,每个星期只开两节作文课,教师在课上能教给学生的其实并不多。有的老师在这两节作文课上多为向同学朗读一些范文,虽然好的范文能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的材料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情感,不同的视角,甚至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只是能表面地给学生一些作文经验,却不能真正让学生灵活地用于作文中。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因人制宜”,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挖掘特长,弥补不足,才能真正达到作文指导的效果。老师在指导的时候更应“言传身教”,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站在一个作文者的角度去感受作文题带来的各种情感,在作文评讲的时候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此外老师还要像剥洋葱一样对学生的文章一层层地指导,这种深层剖析能力,就要求老师具备“小文学批评家”的素养。
二、 高中文教学的困惑解决对策探索
作文本是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事,不应是学生的负担。为打败这个 “拦路虎”,我寻找了些资料,如参考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著作。针对学生提出的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于漪提出:“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作文材料,必须身人生活,心人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人脑人心。”我由此组织了一个“作文速成班”,由10个人组成。他们的作文水平在42分左右,每周六上一次作文辅导课。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作文能力也有了进步!下面把这一次“作文速成班”中的一些教学方法概括为几点:
(一) 创设情境激趣法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最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有了生活的经历,自然在情境中产生会有最真实的感情。如我设定作文题目“校园里的文明”,作文前没有给他们灌输“文明”的各种概念,而是下课带着他们走进校园,用眼睛,耳朵,感官近距离感受校园的文明。回来时我提问到:“逛了圈校园,你最想说什么?请你从一个小细节展开说。”开始大家都沉默,我再次强调只需说出最打动你的一个细节就好。不久,他们纷纷发言:“我观察到的小细节是虽然校园整体是文明的,但是其中还是有插队的现象”“我发现有人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但是却愿意弯腰再次将它放入垃圾桶”,学生各抒己见,都期望说出自己独特的视角。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了作文中的“以小见大”,把生活中的大事取一个你最想谈的视角,化大为小来作题,挖掘这些现象产生的结果,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多积累“米”,筹建作文材料库
一个作文材料库空空的人,就算他有丰富的感情,较好的作文技巧,也无法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好作文。作文的材料库一部分来自直接的生活体验,这是材料库中最灵动的部分。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故还需更广泛的间接体验来充实材料库,如阅读。阅读使人大开眼界,当读到一篇好文章时,心灵会为之颤动,久久不能平息。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文也一样,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模仿,从而实现超越。在给“作文速成班”上课时,我强调他们必须每天读一篇作文,或者几段精彩语段,每天写一小段文字。一开始,他们还是生硬地把别人的东西搬到自己的作文里。但真正学会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仍需时间的沉淀。 单是积累还不够,还需教他们如何使用材料。有了“米”,怎么樣煮才好吃,也是关键。使用材料库有 “小材大用”的方法,同一个题材可以运用在许多作文题中。如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屈精神可在考试失意,但下决心奋起努力的作文情境中使用。除了使用题材库的方法以外,还有仿写的方法,这对积累了一些精彩片段的同学是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描写紫藤萝瀑布的片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可改写为:从未见过生命如此强的小草,只见它顽强奋力从石间伸出的嫩芽,像一根钢筋,从土地里挺出,不见其发端,却往更高的地方伸长。只是那一抹淡淡的绿,仿佛在跳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如此反复练习,既能让自己离好文章更接近,又锻炼自己的作文能力。当你已构筑了个内容充实的材料库时,手头有“货”,腹中有“墨”,心中有“底”,落笔行文时文思泉涌,内容取之不绝,一挥手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何有“望题兴叹”之苦?
(三) 抓住“灵感”的一瞬间作文
作文往往讲究一个灵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大自然的一个现象,对某事的看法,都会是灵感来源。学会准确地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让灵感成为文章的灵魂。但灵感突如其来,又突然而去,故我们要抓住“灵感”的瞬间马上作文。所以我建议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灵感一旦出现,要马上拿出笔和纸把它写出来,再整理出一段话。灵感是稍縱即逝的,我们不能等待灵感的降临,而是要不停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机会让灵感出现。
两个月训练后,这些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虽不能够马上写出优秀作文,但是他们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习惯渐渐养成,对生活中的小事也开始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思考,去捕捉细小的感动。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材料积累,优美句子的仿写,在他们的文章里也感受到文字使用上的进步。可见,只要充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合理的训练,增加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作文这一头“拦路虎”也不是固不可摧的。
三、 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更有效
作文是一种技能,它要我们在观察,取材,立意,结构,布局,谋篇,修改各环节有序而统一进行,这种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不是一触而就的。多读多想多写是写好的关键,这也是一个学生想要扎实作文功底,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而提高作文能力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老师旁敲侧击。但如老师只是口头上教导要写“风头,猪肚,豹尾”的文章,要写优美句子,要写饱满感情,其实这都是没用的。他们要老师更加深入地个别教导,要拿出他的作文,针对不足,自己再写一段给他看。通过师生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说出不同,怎么改能更好等。个别指导比在班上集体评讲的效果要好,因个别指导符合个性发展,师生面对面交流,更容易了解学生作文时的想法,深入了解学生在作文上的不足,让学生及时弥补。在老师的认可和建议中,学生既可更加主动积极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又通过参考老师的样本,在审评能力上得到提高。
此外,作文评讲课上老师应培养学生的评鉴能力。作文评讲课不同于平常,而是同桌互改。每次课上将作文发下,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如结构、论证手法等,同桌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点评后,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最后做总结。故教师在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上,如能多花心思,提升作文能力其实并不难。
四、 教师应深思作文的意义
但我们在重抓学生作文时,须仔细考虑这个出发点,即老师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作文?若老师都不能确定目标,那么他所指导学生走的作文之路就很容易走歪。如仅把眼光放在提高成绩,而重考场作文,势必会让学生阅读视野变得狭窄。专啃考场作文的书,背出一些作文常用的素材和句子,在不同的题目中套进去用,换汤不换药,从短期来讲好像还真有有效。但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却是有害无益的。如此套用无异于禁锢思想,缺乏创新的八股文,文章缺乏感情,与作文所要求的感情要真挚丰富大相径庭。作为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驾驭能力,使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细心感受生活的习惯,及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洗涤心灵,激发求知探索的欲望。而作文则是对学生现阶段的一个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文积累的考察,也能通过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作文已成为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情浓墨写童心”是李镇西先生对学生作文的要求,“真情”即写出真情实感,不虚假捏造,真情流露于自然,要倡导学生说心里话,说自己的话。“浓墨”即重描写,重文字使用和细节描写,重文章文学气息。而“写童心”即是让学生写出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自由的看法,不受拘束地运用作文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简单而又快乐地表达自己,快乐作文,快乐学习,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冯葆玲.考场作文篇[M].出版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骊鲍,志伸.新作文实用材料宝典[M].出版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于漪.教你学作文[M].出版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申士昌.初中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分类速查宝典[M].出版地: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5] 梁颂.初中生作文素材全能宝典[M].出版地:凤凰出版社,2010.
[6] 梁颂.获奖作文精读范本[M].出版地:凤凰出版社,2011.
[7]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出版地:中学用民智书局,2011.
[8]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出版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9] 杨和平.突破作文瓶颈的三维教学法[M].出版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 雷其坤.中学作文高效教学[M].出版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 非常.作文,多大点事儿[M].出版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