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开展展示交流课设计和实施需要准备事项、实施办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交流课;导学课;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2.3 【文献标识码】A
我校自2010年4月份开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参观、学习、探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预习指导课的延伸;是学生互帮互学,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思维碰撞、解除困惑的主阵地,展示交流课的有效开展是实现高效的重要环节。
在改革初期,展示交流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合作质疑环节,组内交流不踊跃,基本处于对答案层次、对子组不发生反应或反应不强烈;“学困生”懒于请教,“学优生”鄙视“学困生”,认为他们太笨,帮助起来有困难;展示交流环节,学生口语表达差,过于生硬,“学困生”羞于展示,展示依赖组长;解题方法与技巧展示得少,只展示了解题过程;板书不规范;展示期间,其他学生补充、质疑不积极等。达标测评时,“学优生”相对于“学困生”时间充裕,完成较快,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领导和我们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群策群力,更新实行了许多办法,取得了很大成效,下面谈几点我在开展展示交流课时的做法。
一、组长培训
组长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展示交流课的领导者,是合作质疑环节的组织者,组长作用的发挥对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改革之前先对组长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明确地位的重要性(包括监督权和任务分配权)、组名的落实和组规的制定、合作交流模式的确定等。
二、导学案设计
一篇好的导学案能引领师生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导学案由“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点拨、拓展反馈”五大板块组成,自从实行“导学案”教学之后,教学重心逐渐由教师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导学案更好地沟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导学案的设计使得学生的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而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教师的课前批阅也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导学案是整个学科组几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提前编写,在授课之前下发,以便于学生进行预习和感知学习目标。编写分为以下步骤:
(一)学习目标
它是每篇导学案的灵魂,其他环节均为它服务。它的设计应包含3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全面、具体。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依据考纲、课标等确定重点。
(三)学习过程
分为“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点拨”和“拓展反馈”五大板块,这一步是导学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主阵地。这一步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三、自信心的培养
针对学生不敢展示、害怕展示、没有自信这一状况,在班级为学生做课改动员会,要求大组长和对子组组长率先示范,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明白自己现在有教师的帮助,有组长和对子组组长的帮助,相信自己——我能行。运用相应的评价机制去鞭策学生,逐渐使学生产生自信,例如A2、B2、C2的活动参与或展示有稍高的评价分值,对于课改初期的学生展示,采取言语表扬,激励的评价语,让学生看到上台就是好样的。
四、展示交流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对学生在展示时的语言表达进行培训,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表达事物。
(2)随机进行展示任务的分配,通常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重点准备某一任务的现象发生,这样的做法也为合作交流环节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即促使学生交流自己有困惑的问题,除随机进行任务分配外,也随机确定展示人员,这一做法对学生也能起到督促的作用,督促所有学生参与到交流活动中。
(3)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小组凝聚力。评价点包括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以及上课参与交流的主动性方面、展示的效果等。并且实行“组员展示效果好,分值就高”的评价方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到交流展示活动中,在分数评价这一方面控制分差,有差别,但不会过大,避免学生产生无希望而放弃现象的发生。
总之,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方法的运用,现在的交流展示课已步入正轨,学生已经完全适应、接受了这种课型,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地进行学习。展示中的语言表达已较为规范,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展示。尽管展示交流课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展示交流课更好地发挥作用,逐步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交流课;导学课;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2.3 【文献标识码】A
我校自2010年4月份开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参观、学习、探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预习指导课的延伸;是学生互帮互学,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思维碰撞、解除困惑的主阵地,展示交流课的有效开展是实现高效的重要环节。
在改革初期,展示交流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合作质疑环节,组内交流不踊跃,基本处于对答案层次、对子组不发生反应或反应不强烈;“学困生”懒于请教,“学优生”鄙视“学困生”,认为他们太笨,帮助起来有困难;展示交流环节,学生口语表达差,过于生硬,“学困生”羞于展示,展示依赖组长;解题方法与技巧展示得少,只展示了解题过程;板书不规范;展示期间,其他学生补充、质疑不积极等。达标测评时,“学优生”相对于“学困生”时间充裕,完成较快,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领导和我们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群策群力,更新实行了许多办法,取得了很大成效,下面谈几点我在开展展示交流课时的做法。
一、组长培训
组长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展示交流课的领导者,是合作质疑环节的组织者,组长作用的发挥对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改革之前先对组长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明确地位的重要性(包括监督权和任务分配权)、组名的落实和组规的制定、合作交流模式的确定等。
二、导学案设计
一篇好的导学案能引领师生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导学案由“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点拨、拓展反馈”五大板块组成,自从实行“导学案”教学之后,教学重心逐渐由教师的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导学案更好地沟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导学案的设计使得学生的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而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教师的课前批阅也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导学案是整个学科组几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提前编写,在授课之前下发,以便于学生进行预习和感知学习目标。编写分为以下步骤:
(一)学习目标
它是每篇导学案的灵魂,其他环节均为它服务。它的设计应包含3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全面、具体。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依据考纲、课标等确定重点。
(三)学习过程
分为“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点拨”和“拓展反馈”五大板块,这一步是导学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主阵地。这一步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三、自信心的培养
针对学生不敢展示、害怕展示、没有自信这一状况,在班级为学生做课改动员会,要求大组长和对子组组长率先示范,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明白自己现在有教师的帮助,有组长和对子组组长的帮助,相信自己——我能行。运用相应的评价机制去鞭策学生,逐渐使学生产生自信,例如A2、B2、C2的活动参与或展示有稍高的评价分值,对于课改初期的学生展示,采取言语表扬,激励的评价语,让学生看到上台就是好样的。
四、展示交流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对学生在展示时的语言表达进行培训,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表达事物。
(2)随机进行展示任务的分配,通常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重点准备某一任务的现象发生,这样的做法也为合作交流环节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即促使学生交流自己有困惑的问题,除随机进行任务分配外,也随机确定展示人员,这一做法对学生也能起到督促的作用,督促所有学生参与到交流活动中。
(3)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小组凝聚力。评价点包括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以及上课参与交流的主动性方面、展示的效果等。并且实行“组员展示效果好,分值就高”的评价方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到交流展示活动中,在分数评价这一方面控制分差,有差别,但不会过大,避免学生产生无希望而放弃现象的发生。
总之,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方法的运用,现在的交流展示课已步入正轨,学生已经完全适应、接受了这种课型,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地进行学习。展示中的语言表达已较为规范,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展示。尽管展示交流课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展示交流课更好地发挥作用,逐步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