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和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基础实施教学以及运用过程,通过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掌握,既能突显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围绕当前高中生材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实例进行材料作文的整体技术性研究,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关键词】材料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 技术性结合
高中语文的材料作文写作,既是一个审题与立意的全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还是学生情感态度的再现,因此,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可以解读出高中语文知识的根基,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积累,提高高中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一、简述高中生材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材料作文中的各种角度思考不是很全面,有些教师甚至是简单的提供学生材料,平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讲解,造成学生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没有深入的思考。有些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材料作文的时候,“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没有整体的分析过程,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引导,没有创新方式,作文教学显得呆板、枯燥无味。
2.审题有点偏差。在高中材料作文中,有些学生追求标新立异,但是由于受到自己知识点等多方面的约束,往往驾驭不了,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偏差,有时还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论证。譬如这样一篇材料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要求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有的学生没有把握材料的意思,蛮目性大,结果一部分学生侧重写红花和绿叶、警察和小偷、好学生和差学生、台上和幕后等此类话题,这些话题说的都是两个事物,严重偏离了材料的本意,导致得分较低,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
二、探讨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方式
1.懂得从生活中提升素材。在打破传统写作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原汁原味,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抓住材料的精髓,这样,就会写出具有情感体现的文章,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照中心组织材料,同时,积极打开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强调一个“新”字,看好一个“活”字,求异思维以及各种想象力的培养,都可以充分的运用到材料作文的教学之中,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对材料的精准把握的能力。
2.多角度选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选题立意上,可以遵循主题思想表达明确的原则,在不违反材料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上,从对角度进行权衡,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很快从材料中列举各种主题和提纲以及鲜明的观点,然后认准自己的目标进行细致的写作。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进行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进行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因此,从多方面考虑材料的选题性,进行整体的文字组织,都有很大的意义。
3.审题写作的技巧性运用。在高中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审题是行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不准,就会造成整体的缺陷,造成利益不新,表达不全、思维不流畅等后果,造成作文缺少灵气。因此,要做好材料的整体审题,可以采用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的审题,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针对这样的材料作文,应该要有全面的分析,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总之,通过多种综合性的材料作文训练方式,在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特点基础上,教师积极思考并创新教学手段,将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瞿秋霞.高中生材料作文偏题问题及对策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2]高惠彦,包恩齐.新材料作文最佳角度立意的技巧[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7).
[3]陈惠.材料作文训练教学案例[N].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42).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材料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 技术性结合
高中语文的材料作文写作,既是一个审题与立意的全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还是学生情感态度的再现,因此,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可以解读出高中语文知识的根基,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积累,提高高中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一、简述高中生材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材料作文中的各种角度思考不是很全面,有些教师甚至是简单的提供学生材料,平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讲解,造成学生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没有深入的思考。有些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材料作文的时候,“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没有整体的分析过程,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引导,没有创新方式,作文教学显得呆板、枯燥无味。
2.审题有点偏差。在高中材料作文中,有些学生追求标新立异,但是由于受到自己知识点等多方面的约束,往往驾驭不了,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偏差,有时还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论证。譬如这样一篇材料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要求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有的学生没有把握材料的意思,蛮目性大,结果一部分学生侧重写红花和绿叶、警察和小偷、好学生和差学生、台上和幕后等此类话题,这些话题说的都是两个事物,严重偏离了材料的本意,导致得分较低,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
二、探讨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方式
1.懂得从生活中提升素材。在打破传统写作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原汁原味,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抓住材料的精髓,这样,就会写出具有情感体现的文章,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照中心组织材料,同时,积极打开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强调一个“新”字,看好一个“活”字,求异思维以及各种想象力的培养,都可以充分的运用到材料作文的教学之中,更好的培养出学生对材料的精准把握的能力。
2.多角度选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选题立意上,可以遵循主题思想表达明确的原则,在不违反材料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上,从对角度进行权衡,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很快从材料中列举各种主题和提纲以及鲜明的观点,然后认准自己的目标进行细致的写作。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进行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进行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因此,从多方面考虑材料的选题性,进行整体的文字组织,都有很大的意义。
3.审题写作的技巧性运用。在高中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审题是行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不准,就会造成整体的缺陷,造成利益不新,表达不全、思维不流畅等后果,造成作文缺少灵气。因此,要做好材料的整体审题,可以采用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的审题,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针对这样的材料作文,应该要有全面的分析,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总之,通过多种综合性的材料作文训练方式,在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特点基础上,教师积极思考并创新教学手段,将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瞿秋霞.高中生材料作文偏题问题及对策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2]高惠彦,包恩齐.新材料作文最佳角度立意的技巧[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7).
[3]陈惠.材料作文训练教学案例[N].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42).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高平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