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教师应以励志教育为抓手,以人为本,德能并重,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励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和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正确树立并勇于追逐自己的志向。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励志活动;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3-2
一、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必然性
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增强中职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职学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中职学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的特殊性,要达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新举措、新方法。运用教育基本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素质养成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2.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诱发了一些中职生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中职学校德育越来越呈现多层次性。要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成为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开展励志教育,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的各种德育方式,通过激励、鼓励、勉励、磨练、振奋等多种途径,开展立体化、综合化的德育工作,树立学生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做成某事的意志,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技艺、有责任感的人。
二、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实践
1.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员体系。建立和锤炼德育队伍,一是全员参与,明确职责,建立以德育组织、授业组织、共建组织为支撑,各部门协同管理的组织架构。二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辖区主管部门、社区、企业、家长共同参与。三是目标分级,权责明晰,分级推进,整体联动。四是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五是健章立制、加强考核,将教职员工在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方面的情况列入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或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
2.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程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三者有机统一。一是挖掘凝炼,进入教材,从遴选的《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职校生现代文明修养读本》等德育教材中,提炼励志的榜样力量和辐射效应。同时,将身边的榜样事迹纳入德育课教学案例,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深度融合,进入课堂,通过德育课、班德课、主题班会、晨会和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同时,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收集企业立足岗位成才的先进范例并溶入教育教学中,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引领示范、进入头脑,用学生熟悉的优秀典型,切实增强励志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方位体系。坚持阶段性、连续性和全面性,一是中技阶段依照个性发现、目标引领的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技阶段依照能力提升、逐步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并掌握高超的技能;下厂实习阶段依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社会,有所作为。二是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教师道德操守监督办法,并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奉献”、“责任与能力”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严谨、务实、高效、廉洁党风、政风、校风、师风、学风、班风的形成。三是拓展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得到潜移默化启迪,促其全面发展。四是打通活力源泉,通过“升旗仪式”、“校史教育”、“道德讲堂”、校刊、聆听“校园之声”;开好晨会、班会、班德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
4.构建励志教育的活动载体。在教学、生活、工作区域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名人名言灯箱或匾牌,以一条标语、一幅广告牌、一张海报引起学生的共鸣;用宣传栏、活动剪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风采展示、才艺大赛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励志教育”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两站、三校、三室、三基地、一超市”为主的德育载体。
5.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为坚持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院先后组建学生社团20多个;成立江海志愿服务队30余支;组建辖区共建团队20多支;在辖区共建机关、企业、社区、学院的组织带领下,走进社会,融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励志实践活动。
三、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1.促使学生贴近社会。逐渐适应社会,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接受得到公认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影响,从而将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我院“励志教育”从课本辐射到社会,从课堂拓展到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社会影响力,综合开发了学院、社区、家庭多种励志教育方式,开展了具体化、主体化、现实化、整体化、连贯化的励志实践活动,提高了个体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坚定了其志向与追求,学会如何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其次,促使受教育者通过励志教育活动,提高了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学院、社区、家庭的互相配合,为学生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提供了条件。通过多方位的启迪引导,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2.促使学生贴近企业。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源动力,一是学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学生为本位、以育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用人需求,专业建设不断拓展实力。二是技能训练见真功。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技能节、技能创新大赛、专业渗透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竞技比武屡获佳绩。近几年学生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160余项。
3.促使学生贴近自我。学生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在丰富的课堂生活、课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展了自我。绝大部分学生“行”道德,而不是“说”道德,学会在认真做人、做事、提高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励志教育活动促使我院的德育工作不论是在目标上、模式上,还是具体生活实践中,更加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具体化、现实化,途径和方法更加综合和多元,有效地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变“被成长”为“自觉成长”,初步养成社会所期待具有的思想品德。
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反思
1.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院励志活动大多是在“统一号召”下的集体行动,相当部分是在教师的具体组织下进行的。因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被动接受”的意味,导致一些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意识不强。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活动的重心放在更好地内化学生的认知上来,进一步挖掘励志教育活动志存高远、爱岗敬业、钻研技能、勤奋务实、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内涵和辐射效应。
2.要不断拓展励志教育的活动形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在学生励志践行活动的形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如,一些学生帮助他人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往往乐于助人,但却不善于助人。为此,今后需要加大学校、社会、企业、家庭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大多方引导的力度,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助人,学会善于助人。
3.要注重提高励志教育活动的成效。我们感到:励志教育不能是空泛地复述大道理,教职工应注重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关爱之心,成为学生励志的无言向导和动力之源。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组织评价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模式,以评优促发展、以评优挖潜能,使评奖、评优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达成发展目标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岗.开放多元社会环境下中职德育社区化探索[J].高等教育理论,2007(09).
[2]张美琴.探索“励志教育”四大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N].南通江海晚报,2013(09).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励志活动;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3-2
一、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必然性
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快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增强中职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职学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中职学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的特殊性,要达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新举措、新方法。运用教育基本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素质养成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2.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诱发了一些中职生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中职学校德育越来越呈现多层次性。要促进中职生个体社会化,成为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开展励志教育,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的各种德育方式,通过激励、鼓励、勉励、磨练、振奋等多种途径,开展立体化、综合化的德育工作,树立学生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做成某事的意志,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技艺、有责任感的人。
二、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实践
1.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员体系。建立和锤炼德育队伍,一是全员参与,明确职责,建立以德育组织、授业组织、共建组织为支撑,各部门协同管理的组织架构。二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辖区主管部门、社区、企业、家长共同参与。三是目标分级,权责明晰,分级推进,整体联动。四是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五是健章立制、加强考核,将教职员工在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方面的情况列入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或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
2.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程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三者有机统一。一是挖掘凝炼,进入教材,从遴选的《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职校生现代文明修养读本》等德育教材中,提炼励志的榜样力量和辐射效应。同时,将身边的榜样事迹纳入德育课教学案例,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深度融合,进入课堂,通过德育课、班德课、主题班会、晨会和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导向。同时,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收集企业立足岗位成才的先进范例并溶入教育教学中,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引领示范、进入头脑,用学生熟悉的优秀典型,切实增强励志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构建励志教育活动的全方位体系。坚持阶段性、连续性和全面性,一是中技阶段依照个性发现、目标引领的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技阶段依照能力提升、逐步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并掌握高超的技能;下厂实习阶段依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社会,有所作为。二是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教师道德操守监督办法,并通过开展“爱岗、敬业、奉献”、“责任与能力”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严谨、务实、高效、廉洁党风、政风、校风、师风、学风、班风的形成。三是拓展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得到潜移默化启迪,促其全面发展。四是打通活力源泉,通过“升旗仪式”、“校史教育”、“道德讲堂”、校刊、聆听“校园之声”;开好晨会、班会、班德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
4.构建励志教育的活动载体。在教学、生活、工作区域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名人名言灯箱或匾牌,以一条标语、一幅广告牌、一张海报引起学生的共鸣;用宣传栏、活动剪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风采展示、才艺大赛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励志教育”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两站、三校、三室、三基地、一超市”为主的德育载体。
5.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为坚持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院先后组建学生社团20多个;成立江海志愿服务队30余支;组建辖区共建团队20多支;在辖区共建机关、企业、社区、学院的组织带领下,走进社会,融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励志实践活动。
三、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1.促使学生贴近社会。逐渐适应社会,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接受得到公认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影响,从而将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我院“励志教育”从课本辐射到社会,从课堂拓展到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社会影响力,综合开发了学院、社区、家庭多种励志教育方式,开展了具体化、主体化、现实化、整体化、连贯化的励志实践活动,提高了个体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坚定了其志向与追求,学会如何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其次,促使受教育者通过励志教育活动,提高了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学院、社区、家庭的互相配合,为学生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提供了条件。通过多方位的启迪引导,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2.促使学生贴近企业。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源动力,一是学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树品牌、以学生为本位、以育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用人需求,专业建设不断拓展实力。二是技能训练见真功。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技能节、技能创新大赛、专业渗透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竞技比武屡获佳绩。近几年学生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160余项。
3.促使学生贴近自我。学生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在丰富的课堂生活、课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展了自我。绝大部分学生“行”道德,而不是“说”道德,学会在认真做人、做事、提高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励志教育活动促使我院的德育工作不论是在目标上、模式上,还是具体生活实践中,更加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具体化、现实化,途径和方法更加综合和多元,有效地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变“被成长”为“自觉成长”,初步养成社会所期待具有的思想品德。
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的反思
1.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院励志活动大多是在“统一号召”下的集体行动,相当部分是在教师的具体组织下进行的。因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被动接受”的意味,导致一些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意识不强。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活动的重心放在更好地内化学生的认知上来,进一步挖掘励志教育活动志存高远、爱岗敬业、钻研技能、勤奋务实、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内涵和辐射效应。
2.要不断拓展励志教育的活动形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在学生励志践行活动的形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如,一些学生帮助他人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往往乐于助人,但却不善于助人。为此,今后需要加大学校、社会、企业、家庭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大多方引导的力度,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助人,学会善于助人。
3.要注重提高励志教育活动的成效。我们感到:励志教育不能是空泛地复述大道理,教职工应注重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关爱之心,成为学生励志的无言向导和动力之源。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组织评价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模式,以评优促发展、以评优挖潜能,使评奖、评优成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达成发展目标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岗.开放多元社会环境下中职德育社区化探索[J].高等教育理论,2007(09).
[2]张美琴.探索“励志教育”四大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N].南通江海晚报,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