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的愿景,常呈现规律性变化。
起初是要“做大”,挤入世界500强成了不少企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很多企业因此走上了多元化的快速膨胀之路。后来说,大不一定强,“做强”才是真功夫,这样很多企业又走上了行业内收购,包括跨国收购的整合之路。近年来,商业领袖讲得最多的则是“做久”,大家齐心协力向“百年老店”目标奋进。这并不奇怪,在经历了做大做强的大喜大悲之后,一个简单的“活下去”的要求,应该是最纯粹,最不容质疑的了。
然而,就好像一个整天想着要长寿的人,处处小心谨慎,反而可能活得不健康,不快乐。依照着某些教条去生活,到头来发现教条是错的,反而受损更大,更为懊恼。
当一个企业整天想的就是做久时,它很难是一个充满激情,崇尚创新的组织。循规蹈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会开始在企业内蔓延;按部就班的做法,会开始在各个层面流行,而且常以冠冕堂皇的管理面目出现,比如ERP,六西格玛等——看似中规中矩,深含管理底蕴,实则僵化教条,不具创新精神。
当一个企业整天想的就是做久时,它很难是一个敢于冒险,灵活应变的组织。由于目标是“活下去”,不免要四平八稳。那些需要决断的,被推迟了;那些需要你死我活的,被回避了。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企业如果做成这样,还能有战斗力吗?华为的成功,一大要素是它的“狼性”,敢于搏斗善于搏斗;与此相反,“做久”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龟性”,用盔甲保护自己,追求安稳和延年益寿。问题是,当龟碰到狼,到底谁能活下去?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美国长途电话业的翘楚,人们一度认为,只要长话业存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江山就牢不可破。而它也慢慢染上了不思进取的“老年病”,只求把现有业务做成金牛,对通讯领域新兴技术不但缺乏兴趣,甚至深为抵触,因为这些新兴技术会对传统长话业务有冲击。
你可以把头埋入沙子,别人却不会停下脚步。
于是,当IP电话、网络电话纷纷登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长话业务开始日薄西山。
退一步讲,即便企业能做久,就一定好吗?企业如同人,是有生命尽头的。没有能长生的人,也没有能永葆青春的企业。当一个企业步履逐渐蹒跚,可能它的历史使命已经接近完成,是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壮士断腕,固然痛苦,但往往比苟延残喘更好。
未来,某些领先企业可能反而是“短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应市场需要而生,具有快速聚合各种资源(包括海外融资)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资源解散能力,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可以迅速摆脱。目前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可以说初步具备这种来去如风,做短不做长的特征。以市场为导向,聚也容易,散也容易,不必聚散两依依。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
企业的生死,影响亦大矣。企业要做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挂在嘴边,因为一旦成了行为准则,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反而做不久。健康的企业,一般能活得久,其他的,就属于运气了。正如圣雄甘地所说:“活着,就像你明天就要死去;学习,就像你将永远活着。”
编辑 陈玮
E-mail: chw@shangjie.biz
起初是要“做大”,挤入世界500强成了不少企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很多企业因此走上了多元化的快速膨胀之路。后来说,大不一定强,“做强”才是真功夫,这样很多企业又走上了行业内收购,包括跨国收购的整合之路。近年来,商业领袖讲得最多的则是“做久”,大家齐心协力向“百年老店”目标奋进。这并不奇怪,在经历了做大做强的大喜大悲之后,一个简单的“活下去”的要求,应该是最纯粹,最不容质疑的了。
然而,就好像一个整天想着要长寿的人,处处小心谨慎,反而可能活得不健康,不快乐。依照着某些教条去生活,到头来发现教条是错的,反而受损更大,更为懊恼。
当一个企业整天想的就是做久时,它很难是一个充满激情,崇尚创新的组织。循规蹈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会开始在企业内蔓延;按部就班的做法,会开始在各个层面流行,而且常以冠冕堂皇的管理面目出现,比如ERP,六西格玛等——看似中规中矩,深含管理底蕴,实则僵化教条,不具创新精神。
当一个企业整天想的就是做久时,它很难是一个敢于冒险,灵活应变的组织。由于目标是“活下去”,不免要四平八稳。那些需要决断的,被推迟了;那些需要你死我活的,被回避了。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企业如果做成这样,还能有战斗力吗?华为的成功,一大要素是它的“狼性”,敢于搏斗善于搏斗;与此相反,“做久”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龟性”,用盔甲保护自己,追求安稳和延年益寿。问题是,当龟碰到狼,到底谁能活下去?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美国长途电话业的翘楚,人们一度认为,只要长话业存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江山就牢不可破。而它也慢慢染上了不思进取的“老年病”,只求把现有业务做成金牛,对通讯领域新兴技术不但缺乏兴趣,甚至深为抵触,因为这些新兴技术会对传统长话业务有冲击。
你可以把头埋入沙子,别人却不会停下脚步。
于是,当IP电话、网络电话纷纷登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长话业务开始日薄西山。
退一步讲,即便企业能做久,就一定好吗?企业如同人,是有生命尽头的。没有能长生的人,也没有能永葆青春的企业。当一个企业步履逐渐蹒跚,可能它的历史使命已经接近完成,是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壮士断腕,固然痛苦,但往往比苟延残喘更好。
未来,某些领先企业可能反而是“短命”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应市场需要而生,具有快速聚合各种资源(包括海外融资)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资源解散能力,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可以迅速摆脱。目前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可以说初步具备这种来去如风,做短不做长的特征。以市场为导向,聚也容易,散也容易,不必聚散两依依。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
企业的生死,影响亦大矣。企业要做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挂在嘴边,因为一旦成了行为准则,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反而做不久。健康的企业,一般能活得久,其他的,就属于运气了。正如圣雄甘地所说:“活着,就像你明天就要死去;学习,就像你将永远活着。”
编辑 陈玮
E-mail: chw@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