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四平在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平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2015,2016年举办了多次职业农民培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很多农民对培训不认同,积极性不高,认为培训内容、培育模式没有满足农民的需求。针对这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否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最近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其中重点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
吉林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平市也提出在吉林省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动转移,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显现。种种问题困扰着农村问:“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谁来经营农村”、“谁来发展农村”,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上日程。
1 四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进程中,四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四平市在新型職业农民培训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如2015年四平市阳光办完成职业农民培育任务3750人,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培育任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在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主要以“理论培训”为主,很难实现“实践培育”。培育工作很难满足职业农民的现实需求。培育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达不到既定的培训目标。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策略分析
2.1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为了实现四平市农业现代化,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就需要根据各个县域或者农村的实际特点选择或发展适合当地的实践模式,不需要也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创新适合当地特点的教育培训模式,目前,在四平各地所形成的模式有由农技推广部门主导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由农村种田能手所主导的能人培育行模式和现场传导型培育模式、经营成功的农民或农村所主导的典型示范型培育模式、有政府部门所主导的项目推动型培育模式等,作为农技推广部门主导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是四平市大力推行的培育模式;信息化建设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农村的基础信息网络建设逐渐完善,家庭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使农民都能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
2.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2.1 建立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
为了满足农村的需求,解决农村的现实问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其紧迫性。作为政府部门就有必要扶持、统筹建立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协调涉农、劳动培训、教育等部门参与的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符合农民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2.2.2 明确培训主体和对象
作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职业院校以及农委等部门应该作为培训主体,明确相应的责任与权力,有效实现培育出“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而作为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管理者、家庭农场主等作为培训重点对象,进行专业技能和文化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3 新型职业农民政府政策扶持机制的优化
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既是巩固培训成果的需要,更是吸引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育的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为农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切切实实使农民减少后顾之忧,使职业农民实现在农业大环境中就业创业:一是农业产业扶持。对于各种涉农项目倾向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培育职业农民的目标:会经营,懂管理。二是政策扶持。作为政府的政策应倾向于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职业农民流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快速流转,特别是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通过支持和帮助职业农民对自己产品打造各种优势竞争力,实现有效的市场开拓。三是资金支持。支持建立各种农民互助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贷款担保,农业保险,提高补贴力度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财力支持。
2.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
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评估,应借鉴劳动部门的职业鉴定经验,就涉农职业的不同门类设定初、中、高三级标准,依据新型职业农民再教育培训证书的培训情况,激励农民在实践和接受再教育中不断充电,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职业素质。同样,农民通过培训后的技能水平,也从正面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对于政府购买验收培训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5).
[2]牟爱州.农民培训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张文君.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N].农民日报,2016-01-28.
[4]农业现代化的定义,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12162-5650288.html.
[5]黄克飞.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评价与完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06).
[6]孙丽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0-12-01.
[7]吕春燕.农民知识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战略意义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
作者简介
于恩顺,高知灵,张莹。均为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分院讲师。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分院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1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否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最近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其中重点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
吉林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平市也提出在吉林省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动转移,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显现。种种问题困扰着农村问:“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谁来经营农村”、“谁来发展农村”,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上日程。
1 四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进程中,四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四平市在新型職业农民培训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如2015年四平市阳光办完成职业农民培育任务3750人,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培育任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在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主要以“理论培训”为主,很难实现“实践培育”。培育工作很难满足职业农民的现实需求。培育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达不到既定的培训目标。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策略分析
2.1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为了实现四平市农业现代化,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就需要根据各个县域或者农村的实际特点选择或发展适合当地的实践模式,不需要也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创新适合当地特点的教育培训模式,目前,在四平各地所形成的模式有由农技推广部门主导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由农村种田能手所主导的能人培育行模式和现场传导型培育模式、经营成功的农民或农村所主导的典型示范型培育模式、有政府部门所主导的项目推动型培育模式等,作为农技推广部门主导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是四平市大力推行的培育模式;信息化建设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农村的基础信息网络建设逐渐完善,家庭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使农民都能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
2.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2.1 建立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
为了满足农村的需求,解决农村的现实问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其紧迫性。作为政府部门就有必要扶持、统筹建立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协调涉农、劳动培训、教育等部门参与的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符合农民需求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
2.2.2 明确培训主体和对象
作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职业院校以及农委等部门应该作为培训主体,明确相应的责任与权力,有效实现培育出“会种地、懂经营、会管理”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而作为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管理者、家庭农场主等作为培训重点对象,进行专业技能和文化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3 新型职业农民政府政策扶持机制的优化
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既是巩固培训成果的需要,更是吸引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育的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为农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切切实实使农民减少后顾之忧,使职业农民实现在农业大环境中就业创业:一是农业产业扶持。对于各种涉农项目倾向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培育职业农民的目标:会经营,懂管理。二是政策扶持。作为政府的政策应倾向于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职业农民流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快速流转,特别是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通过支持和帮助职业农民对自己产品打造各种优势竞争力,实现有效的市场开拓。三是资金支持。支持建立各种农民互助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贷款担保,农业保险,提高补贴力度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财力支持。
2.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
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评估,应借鉴劳动部门的职业鉴定经验,就涉农职业的不同门类设定初、中、高三级标准,依据新型职业农民再教育培训证书的培训情况,激励农民在实践和接受再教育中不断充电,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职业素质。同样,农民通过培训后的技能水平,也从正面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对于政府购买验收培训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05).
[2]牟爱州.农民培训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张文君.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N].农民日报,2016-01-28.
[4]农业现代化的定义,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12162-5650288.html.
[5]黄克飞.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评价与完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06).
[6]孙丽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0-12-01.
[7]吕春燕.农民知识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战略意义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
作者简介
于恩顺,高知灵,张莹。均为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分院讲师。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分院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