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教育今后走向及其改革的几点想法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中职中专的职业教育,何去何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绝对的优势享誉全球,该模式在我国已实践研究了十多年,就其精髓可概括于三个方面;从职教改革角度而言,一些有益的基本经验已借鉴到我国职教改革中。结合目前我国职教改革的众多实践,谈谈笔者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 机制 能力本位
  
   我国中等职业中专的职业教育,何去何存。在这近十多年的历程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已分离进入高职,留下来的,也作了不少的改革。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不外乎课程内容的紧缩,专业的调整,就业方式的改变,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符合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近年来借鉴最多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这种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以及德国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致其享誉全球。该模式在我国也已有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对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加以借鉴。
   所谓“双元制”指的是一种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以了解实训技能操作中“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在于:
   一、其指导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的目的就是未来的就业。在“双元制”教学中, 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双元制”职教体系从各个侧面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二、其规范性的机制。“双元制”是一种制度,是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双方都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办学制度。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等等。同时,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理论课教师必须大学毕业, 且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师范训练,掌握教育理论;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具备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五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三年在企业工作经历。此外, 学校还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及时了解更新技术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实践教学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专家。所有教师必须通过规定的资格考试。这样既保证了师资质量,也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教学制度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三、培养学生旨在以能力为本位。德国职业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明文规定学生要具备“关键能力”, 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决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质量意识;合作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强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实际知识、职业实践中的经验;强调从职业实践中提出问题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
   “双元制”教学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随着“双元制”在我国的推广,人们对职业人才要求有了新的思考,对教育和学习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近20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走一条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清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优势。目前,加快完善发展政策与优化环境,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和迫切要求。
   第一,建议启动对中职教育的立法工作,为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作为法律制定的基础,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软硬件资源配置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政策积累;但是,中职学校的招生方式、招生规模及学生来源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模式,学生的特色和质量如何保障,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管理。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企业在中职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法律规定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为了保障合作关系的长效性,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强烈营造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社会和政策环境,确保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但还缺少宏观层面的法律约束及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政策来保证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执行力度。
   第三,加快改革职业教育投入政策,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据调查,“以学生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多元投入政策虽然在一定阶段内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问题,但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改革这一投入政策与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强度,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加快完善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和企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要制定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结构和教师资格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在培养、引进、使用、培训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制度化,细则化。尽量减少兼职教师的比例,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应专职专用,以提高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第五,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强制行业企业将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要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的目标扎根于“能力为本位”上,从而挟制职业学校的合作和敬业精神,并制定相应的学生学业考核和评价制度,要法规化、细则化、校企双方监督化。
   第六,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层和企业培训机构领导层的培训。培养领导层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管理方法,使领导层确实的了解学校所开专业的基本知识脉络,使他们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技能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双能的专业的领导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3]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我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岗位上已经近七年了,在小学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发觉情景英语交际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英语教学与学习方法。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他们使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将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新课改的趋势,也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它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期刊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改革任重道远,每个学校的改革也不尽相同。本文着手于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几方面介绍了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 大学计算机 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方式     一、引言     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计算机课程,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为了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相区别,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网络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稳步推进。  [关键词 ] 思想政治教育 新视野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
期刊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青年教师年龄、思想、生活等方面较接近学生,所以青年教师的言行举止更容易被学生所效仿。下面就 “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谈一点个人体会,即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发扬如下四种精神。     一、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虽然只为我国的教
期刊
[摘 要] 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发挥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对教师进行激励,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教职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以便求得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 教师管理 激励 教育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某高中新引进的几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听课、观察、记录以及自身体会后,发现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毕业生与老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就影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针对此问题从师范院校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困扰新教师的问题,为师范院校更好地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关键词 ]
期刊
[摘 要] 以创新实验基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并提出解决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 重点实验室 创新设计 创新竞赛 创新人才     一、前言     近年来我系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在机械CAD/CAM专业学生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我系机械CAD/CAM
期刊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师生关系既有和谐的因素,也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探讨师生关系的目的,就是分析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转化,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局面,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标
期刊
培养高素质的IT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所需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的要求     职业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与素质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1.理论知识结构   (1)公共课。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法学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还有数学物理知识,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