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夫妻”的“搭档”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的小品演员蔡明、郭达又双双登台,扮演了小品《家有毕业生》中的妻子与丈夫。面对大学毕业的儿子请来帮助推销土豆的小姑娘,这对夫妻还以为她是儿子的女朋友,摆出两种不同的态度,闹出了不少笑话,让观众在他俩的“洋相”中享受一种幽默的快乐。
  自从1992年蔡明与郭达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携手演出小品《黄土地》后,他俩已经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连续20多年“亮相”。有的观众将蔡明、郭达误以为是一对夫妻演员,其实,他俩只是舞台上的一对“黄金搭档”。
  
  蔡明成功的背后
  
  1976年初中毕业后,蔡明就被推荐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成为北影厂演员剧团一名年龄最小的演员。剧团领导对这棵“艺术苗子”很关心,就送她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深造了两年。1980年,她回北影后接到了第一个角色,出演彩色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女扮男装的魏小明。后来,她陆续在《印有金锚的飘带》《生财有道》《闲人马大姐》系列、《我爱我家》《带着孩子结婚》《找啊找啊找朋友》等许多影视剧中,成功地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在《倒蛋部队》中扮演过热情率真的农村女青年,在《恋爱角》中演过爱情失意、无病呻吟的小姑娘,还在著名导演陈国星执导的影片中,出演了一位可爱而又庸俗、浅薄的小歌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蔡明戏路很宽,她的表演贴近生活,非常自然,该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刻粗野的时候也十分粗野;演喜剧的角色她可以让你开怀大笑,演悲剧的角色也会让你为之流泪;尤其她那带着磁性的声音,让你不看屏幕也知道是她的演出。多才多艺的她还为许多译制片,动画片配过音。
  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和“笑星”巩汉林合作,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出小品《陌生人》。1993年春晚,她和郭达联手演出了小品《黄土地》。由于表演诙谐幽默,就像相声演员那样,表情、动作、语言都颇有特色,一下就演火了。从此,她几乎每年的春晚都要与郭达演上一个小品。能连年上春晚表演,并且拿到观众投票评选出的大奖,应该说蔡明是个成功者。
  在蔡明成功的背后,其实有她先生丁秋星的默默支持。按蔡明的说法就是军功章有他的一半。丁秋星原本也是文艺界的一位青年才俊,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当导演,曾执导过多场大型文艺晚会,拍摄过一些电视剧和专题片。1983年,蔡明与丁秋星相识于一次首都文艺界联欢活动中。丁秋星对蔡明的表演比较欣赏,虽然此前人未见面但印象深刻。在这次联欢活动中,同是北京人的他与蔡明一见如故。在交谈中,他发现蔡明说话既风趣幽默,又有女性的温柔体贴。而蔡明也发现丁秋星不仅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特别是当导演的他对影视剧的表演技巧很懂行,彼此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经过几次约会后,两人坠入爱河。
  经过两年的热恋后,蔡明和丁秋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86年7月儿子丁丁出生。事业和生活便不断出现了矛盾:如果两个人都扑在工作上,家庭的生活就摆不平。本来可以请个保姆,但两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希望由自己来带。怎么办?夫妻俩商量了几次,丁秋星觉得当时蔡明的名气比自己要大,发展的前途也要好一些,就主动提出“让贤”,由自己来操持家务,让蔡明一心一意搞艺术。从此他推掉了团里安排他导演晚会、电视剧和拍摄专题片的工作,做一些比较有规律的工作,能按时上下班,每天负责接送孩子、买菜、烧饭、洗衣、搞卫生等,一直要忙到深夜10时才能睡觉,俨然成了个标准的“模范丈夫”。
  随着蔡明知名度不断上升,有朋友问起丁秋星与老婆的关系,他回答说:“我们是树根与树苗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是啊,丁秋星本来是团里的骨干,完全可以成为明星,1989年中国广播艺术团的领导曾打算派丁秋星到法国进修两年,蔡明也支持他去,可为了妻子的事业他还是作出自我牺牲。由于演出需要,蔡明和郭达经常在小品中以夫妻出现,那种夫妻亲热让很多观众误以为他俩就是一对“真夫妻”。对这样的误解,丁秋星最初也有点不舒服,但当导演的他稍稍一想就想开了,他平心静气地说:“这是在演戏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明他俩演得好。”
  每次蔡明演出回来,丁秋星除了当好“服务员”外,还兼当“教练员”,把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如实地告诉蔡明。特别是凭导演的眼光,丁秋星发现妻子在喜剧表演方面有天赋,就鼓励她从原来拍摄影视剧转攻演小品。因此,蔡明在许多场合都夸自己的背后有位好老公。为了报答丁秋星的付出,蔡明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每次出远门演出,都会买些衣服或土特产给丈夫和儿子作奖赏;有时节假日在家,她也会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为先生炒几个下酒菜,陪他边吃边聊。
  
  郭达背后有妻子的关爱
  
  说到小品《换大米》,很多读者脑子里也许很快就会跳出一个人来:一个质朴的农民身穿一套又旧又脏的衣服,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进城,车上放着一编织袋大米,沿街一边走一边高喊着“换大米啦”,其情其景让人动容动心。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正师职演员、家喻户晓的“笑星”郭达。
  郭达是西北汉子,出生在古城西安。他的父亲爱好文艺,小提琴拉得很不错,只可惜在郭达出世28天后就因病去世。当年他的母亲才28岁。在母亲一口水一口饭的喂养下,小郭达逐渐长大。当他开始懂事时,母亲就把父亲留给他的“宝贝”,就是那把半新的小提琴给了他,陪着他睡觉。
  1974年,郭达高中毕业就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话剧表演艺术。经过3年时间的苦学,郭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被分配到陕西话剧院当演员。在陕西话剧院的10年间,他参加排演了30台戏,等于一年排3台大戏,且他在剧中大多数都担任男主角。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陈佩斯和朱时茂演出《吃面》《警察与小偷》等小品,在笑声中他受到启发:我何不试一试呢?他尝试着编排出第一个小品《产房门前》在西安演出,不仅夺得陕西省喜剧、小品大赛专业组一等奖,还被中央电视台选入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从此以后,郭达告别了话剧舞台和故乡西安,来到北京专门从事小品的表演。1990年他与蔡明合作,在央视第三期《综艺大观》中搭档演出小品后,两人合作演出了50多个小品,成为一对稳固的“郭蔡”组合,并从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合演了《黄土地》《越洋电话》《父亲》《机器人趣话》《过年》等16个春晚小品。郭达那1.81米的高大身材、那光亮的脑袋、那淳朴的表情、那畅亮的话声,都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与赵本山、黄宏被称为中国小品界的“三架马车”。
  妻子吴芳与郭达原是陕西话剧院的同事,她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当年从话剧改演小品《产房门前》时,吴芳很理解,坚决支持丈夫进行新的尝试,并为他精心设计了小品的演出服装,提出了表演中的一些建议。在妻子的支持下,郭达的小品《产房门前》一炮打响了。
  吴芳年龄大郭达1岁,所以郭达常说:“女大一,抱金砖,我这个老婆是‘金不换’。”特别是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央视春晚演出,当时郭达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吴芳将准备过年用的150元钱全给了郭达,自己则带着孩子回山东娘家过年。有山东人豁达性格的吴芳说:“自己苦一点、累一点都不怕,只要看到郭达经常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小品就好了。”
  有一段时间由于外界的原因,郭达与蔡明暂停了合作,彼此与别人的合作又不是很理想,郭达心里有点忧愁,蔡明也很苦恼。因为在许多观众的心目中已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郭蔡组合”是不能拆散的,甚至编出了“锅(郭)不离菜(蔡),菜(蔡)不离锅(郭)”的顺口溜。吴芳理解丈夫的苦衷,便为“郭蔡组合”继续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在各方的努力下,“郭蔡组合”又重新亮相,赢得了观众的一片掌声。郭达事后说:“由于我家里有个‘贤内助’,蔡明家里有位‘模范丈夫’,我们‘郭蔡组合’才能为观众演出这么多的小品,他俩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其他文献
2010 Hangzhou Gourmet Festival opened in Singapore on September 8 in celebration of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The four-day festival not only demonstrate
期刊
Georgia on the Black Sea that spans Europe and Asia did not produce tea until the mid 19th century. Officially it started in 1893 when Liu Junzhou and his people from Ningbo began building a tea farm
期刊
On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16, 2010, a grand ceremony was held in Xulun Hall on the Xiasha Campus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to launch Lou Bo’an New Art Center. The center was unveiled jointly by
期刊
Time was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the venue was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located in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eastern China’s coastal Zhejiang Province; the occasion was the West Lake For
期刊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 2010 (Beijing Time), UNESCO during its 34th session in Brazil inscribed several of the most renowned sites across Dengfeng onto its World Heritage List under the title of “
期刊
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球迷们为祝愿本国球队取胜,纷纷在球赛前放飞一盏盏印有国旗或球星名字的孔明灯。浪漫华灯承载着人们的愿望冉冉飘向夜空,灿若星辰……谁能想到,这些“许愿灯”均出自中国一个80后小伙的工厂。他以400元起家,竟把我国传统的孔明灯卖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    400元搏出人生第一桶金    今年28岁的刘鹏飞出生在江西宁都县农村,因父亲早逝,哥哥姐姐靠打工赚钱供他念完了大学。2007年从
期刊
On March 14th 2010, Premier Wen Jiabao mentioned the famous “Mountain Dwelling on Fuchun River” at a press conference during the National People Congress. The premier’s account of the separation of th
期刊
Longhu Mountai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inscribed in August, 2010 o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name of Danxia Landform of China, has a great scenic beauty and legends to offer. The mo
期刊
2010年5月18日,浙江省作家协会、杭州市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郎中》的首发式。原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薛家柱和上海作家卞茵合写的纪实文学作品《郎中》,受到与会者热情的赞扬和高度的评价。在座的每个人对《郎中》一书都赞扬有加,人们对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郎玉麟更是敬佩不已。  这本书的面世,给予人们很多深层意义的思考。因为它是两位作家出于社会责任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激情
期刊
张建国和张国庆是一对来自河南的孪生兄弟,哥俩最大的特点是外形酷似著名演员陈佩斯。自参加“明星模仿秀”一炮打响后,他们屡屡成为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座上宾。哥俩哪里会想到,他们竟会与真的陈佩斯携手共同打拼。    孪生兄弟出世    1974年10月1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乡的一个农家,诞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因为这天是举国同庆的国庆节,父亲便给这哥俩分别取名为“张建国”“张国庆”。1998年9月的一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