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好爸爸,会撒娇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的一生非常酷,先是参与“公车上书”,成为维新派代表人物,失败后逃亡日本14年,归国便踏上历史舞台,却发现打不过那些虚伪的政客与军阀,转而投身教育和著述事业,成为“古往今来第一等人物”。
  如果说还有比他的经历更酷的事情,那就是他的九个子女,被后人称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1898年,自梁启超在日本流亡后,时代风云变幻,一封封家书成了他出席孩子生命里的父爱载体。在信里,他时而自夸,时而撒娇,时而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但是,在充满善变的情绪里,他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以“言传身教”的家风传递教育的力量。
  爱起昵称
  梁启超共有10个子女,除了第10个孩子出生不到六个月夭折外,其余9个子女都成了各自领域的专家。
  长女梁思顺,字令娴,是他最爱的宝贝,他经常在家书中称她“娴儿”,还唤她“BABY思顺”,偶尔也一本正经地偏心:“七日的晚上,想到你一直渴望有一本《东坡集》,就去逛了一趟琉璃厂,可算买来送给你了,等拿到这份礼物,娴儿便可雄视你的弟弟妹妹们了啊。”
  对二女儿梁思庄,他称她为“小宝贝庄庄”;三女儿梁思懿在家书里的昵称是“司马懿”;四女儿梁思宁,则叫“六六”。二儿子梁思永,小名“永儿”;三儿子梁思忠,叫“忠忠”;四儿子梁思达,小名“达达”。
  到了五儿子梁思礼这里,那简直是梁启超最宠爱的小儿子了,小名“老白鼻”,毕竟“old baby”这么普通的英文名称不足以表达他成吨的父爱。
  不过对长子梁思成,梁启超在家书里谈到他时,就是一句“思成”,还跟长女思顺说:“思成学课由你监督测验,等到明年二月,你出报告说他有不错的进步,那我就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他仿宋本四书中的一部。”
  父亲对孩子果然都是嘴上的严肃,行动上的宠爱啊。这样肉麻亲昵的父爱就算放到现在,也是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何况在当时那样传统的大家族里,更是难得。
  所以说,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的家庭关爱,将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富足一生。
  爱撒娇
  “问问思庄为什么只写信给二叔不写给我,是最近忙得没有时间吗?我寄回去的缎子,你们三个记得要穿好拍个照片,再寄回来给爹爹看。”
  撒娇争宠不是孩子的专利,身为父亲的梁启超也会因为没收到女儿的书信而不高兴,要么怨船走得太慢,要么就表面委屈地说“女儿你是不是太忙了”,这种被忘掉的感觉真是让他这位老父亲受不了啊。倒是他的几个孩子都要比他成熟稳重些,但他很享受被孩子们管着,偶尔还撒起娇来。
  一次,梁思忠给他写了一封足足六页纸的信,提醒他要保重身体,梁启超却在回信里说:
  “好啰唆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八九了。”
  在爱的教育上,梁启超始终把孩子当成如自己一般独立的人,因为这世上,财富、知识、官爵都可以代代继承发展,唯有爱,有时候大人反而要从孩子身上学习。
  尊重孩子
  如大多数父亲一样,梁启超也为自己的九个子女都做了人生规划,希望他们投身国家正急需人才的学科,但到了二女儿梁思庄这里,她却在求学中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茫然,并不喜欢父亲给她推荐的学科。
  “听你二哥说,你不太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同我早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的治学针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
  信里,梁启超因女儿一味遵照自己的意愿而深感愧疚。其实,这也不怨梁启超,在孩子还未将整个世界看得足够远时,他们总是会借助父母的眼光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失误,甚至产生痛苦,身为父亲的梁启超,在这封关于抱歉的书信里,给予了梁思庄足够的尊重及信任。
  梁启超深知,这世上好的事业不止三百六十行,但与自己性情相近的学问,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趣
  1923年春,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某间大教室里,梁启超正在讲“中国文学里表现的情感”。他讲得认真吃力,中间停顿喝水的时候,朝坐在前排的儿子说了句:“思成,上来把黑板擦擦。”
  彼时的梁思成已经22岁,是清华大学一名建筑系学生。关于这个儿子,梁启超曾在书信里给他提了点意见:“你本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人,现在又学了那么久的建筑学,所以我建议你在毕业前多学点文学,给自己增添一点情趣,然后回来时还给我一个活泼灿烂、欣欣向荣的面貌。我可不愿因为你学了建筑这个专业,回来后说不能说、写不能写,更没有一点趣味。”
  在“变得有趣”这件事上,梁启超自诩,如果把“有趣”从他的生活里剥去,那所剩下的便是个“零”。而他也注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把这项本领给予自己的孩子。
  “思永每次回家和我谈谈学问,都极有趣。我想再过几年,你们都回来,我们不必外求,将就家里人每星期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已经不知多快乐了。”
  “有趣”所带来的必定是豁达的人生观,它会在一个人今后的岁月里始终陪伴着他,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有烂漫向荣的快乐。这样“有趣”的快乐,是看书而来的,是向前辈们学习得来的,是在广阔的摸索中寻来的。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规矩是学校教来的,它是生活的及格线,而真正的“巧”,才是一个人终身有趣的开始。
  凡是生活里的大家,无不是用充盈的趣味去轉化枯燥的事业和生活,所以,梁启超才有那句:“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活得有价值的人,在这世上总有那么一束光会打在他身上。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敲门  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  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  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
如果你(历史学家钱穆)穿越回清朝末年,被扔进江苏省无锡县的水乡小镇,作为祖上曾阔过的大家族的一支,耕读传家,书香不断。  你于1895年出生。为什么是这年?纯属巧合。如果非硬要扯,那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甲午战争。  你七岁时上了私塾,离家有五里地。同宗伯父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伯父的儿子外,还有先生的儿子,加上你哥和你,一共就四个学生。  先生让你每天认20个生字。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名震朝野的胡中藻案中,从案发到胡中藻人头落地,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后续奏折、谕旨却往后延伸了半年。这是因为乾隆不满足,他要知道,杀了胡中藻,到底还有没有“后来人”。而要真正了解这个,就得靠“钓鱼”和“告密”了。  早在乾隆十七年,刑部尚书梁诗正就以父亲年迈要回家照顾父亲为由乞归杭州。然而,生性多疑的乾隆一直怀疑梁诗正回家奉养父亲只是借口,肯定是因为之前被革职留任的事对他
在明代很多“清流”眼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个“拼爹”的草包,但其实他天生博闻强记,从小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育,亲舅舅更是进了“世界科学家名录”的欧阳德,于是各种本事学得精熟。  严世蕃凭老爹的权势就任工部侍郎后,每次下去巡查,只要翻下账本,再去工地走两步,工程质量能打几分、经办官员黑了多少钱,全能判个分毫不差,当面给相关人员点明。每次他一开口,立刻跪下一群人。  就连老爹的首辅政务,他也能轻松搞定。嘉
明朝官员王恕从小受家族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性格耿直,为官四十余年,虽饱受官场陋习熏染,却不改耿直本色,但凡遇到看不顺眼的事都会上疏弹劾。  成化二十年(1484年),某僧人在宫内大搞神仙方术、点石成金的把戏,耍得明宪宗团团转。刑部员外郎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那名僧人,结果惹得明宪宗大怒,将刑部员外郎判了死刑,并宣称谁再提此事,一律问斩。  众人深知刑部员外郎是被冤枉的,但都不敢替他求情。就在万马齐喑之
《红楼梦》里,惜春看似出身金贵,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贾敬的女儿,但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她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首先,她在贾府的存在感较低。贾府三艳初次登场时,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惜春则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不管是形象还是个性,她都没刷出太多存在感,让人忍不住忽略。在贾府那样一个迎来送往的大家族中,她单薄瘦小的影子比之黛玉更有茕茕之感。  其次,她缺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發动武装叛变。朱棣既然下了战书,建文帝就得应对,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撑场子的军事统帅。幸好有个朱元璋杀剩的老将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师黄子澄的建议下封他为大将军北伐。  耿炳文虽打过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龙套,加上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听说后,又气又慌:“耿炳文是老将,竟然会损兵折将,这该怎么办啊?”这时,黄子澄自告奋勇,开导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文人的推崇,曹植一直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印象,以致没有当上曹魏接班人。实际上,曹植并非怀才不遇。  首先,曹植的才主要体现在文学上,其他方面的才能有限。  纵观曹植的履历: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步,并因文学上的突出表现多次受到曹操的欣赏。  最典型的事迹是,建安十五年(21 0年),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落
永嘉六年(312年),京城中最靓的仔、清谈神童、年仅27岁的卫玢去世。两晋之际,死于祸乱的名士不在少数,而卫玠尤其令人惋惜。据说,因为姿容美丽、气质风流,卫玠每次出行,建邺城内观者如堵,美少年实在不堪其扰,身体因此被拖垮。时人谓之:看杀卫玠。  卫玠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围观——他还是个小朋友时,坐着羊车在洛阳城中出行,见过大世面的洛阳群众就曾为之轰动,称他为“玉人”。而卫玠绝对是个值得追捧的偶像
美剧《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已收官,原著作者乔治·马丁又被人盯上了。他从1996年开始创作《冰与火之歌》,多次被催稿,有次被催急了,放出狠话:“你们再催,我就把角色全部写死!”  像乔治·马丁一样拥有拖延症的大作家还真不少。  达·芬奇:有哪样事情是完成了的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在拖延症群体中也格外醒目。他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同时涉猎建筑、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在其六千多页的手稿中,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