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水平低,学习热情不高,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把原因归结为学生语文基础差,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等。诚然,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语文课程本身,在于“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全部由阅读课文组成。语文教学主要甚至完全成了以理解文意为主要取向的阅读教学,语文考试也侧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一种以阅读理解或文章分析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优势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些阅读的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主体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只能是句空话),尤其是能使道德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得到强化,但是它的致命缺点在于难以保证“表达”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听说与书面表达的训练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是直接导致学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必须破除“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模式,坚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对语文课程进行改革。
一、重新认识课程任务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负载了太多的重任,“文以载道”的传统更是强化了语文的德育任务。诚然,作为母语教育来讲,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培塑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强调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否则,不分主次,什么都重要,最后肯定什么都要打折扣;如果主次颠倒。则势必距离初衷越来越远了。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洪镇涛也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从属于上述根本任务,决不能脱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个根本。
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作了如下表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新《大纲》把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语文教育的首要位置。虽然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是同一个概念,但笔者认为所谓语文应用能力应该主要指语言应用能力。
因此,可以这样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以及段篇,这是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学习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技能,这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
二、重新构建学习领域
在传统的“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程当中,学语文主要就是学课文。学课文又主要着眼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和写的训练根本得不到落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作文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互相促进,但是它们毕竟有不同的培养途径和方法。通过阅读活动,可能会影响或者促进学生听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但阅读活动绝不可能替代听说、写作活动。
因此,职校语文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根据语言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规律,针对学生字写不好、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的现实问题,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语文学习领域。将语文学习领域具体划分为写字练习、听说训练、写作训练、阅读欣赏等,并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领域教学课时,明确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把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当作每个阅读单元后面的点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写作训练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课。因为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课。虽然对学生语言通顺连贯、组织加工、书面表达技巧的熟练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学生来讲主要是一种输出,是已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经由它学生无法积累到新的词汇与句式,不能获得关于新的词汇和句式运用的训练。这里的写作训练确切地讲应该叫书面表达训练课,包括句、段、篇的训练,类似于美国英语教育中的词汇练习、句子练习、写作练习。
作为职业学校,听说训练与写作训练应充分考虑与生活及专业的联系,贴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着眼于实用性。成篇文章的写作应以实用文写作为主,但要合理选择文种,按照“有用”、“够用”的原则,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特点,删减掉那些虽是传统文种,但距离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学生语文基础要求相对比较高的那部分,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将那些虽然不是传统的应用文种,但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学生应该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的实用写作形式纳入其中,比如短信编写、工艺说明、工件制作程序说明等等。
三、重新编写语文教材
在某种程度上,教材规定着教学的内容与路径,体现着某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以阅读课文为主体进行编写的,或按文章体裁编排。或按文章内容编排,间或穿插些语文知识。思考与练习题只是附录在课文后面,供学生课后完成,就思考练习的内容来讲,大多指向课文理解,少有涉及语言训练的。这样一种教材编写体例完全是为“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服务的。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从来就是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相提并论的,并没有偏废哪个方面,一般教材中也都注明阅读、口语交际与写作的课时分配,但在真实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却还是没有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应有的位置。原因何在?教材的编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破除“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重新构建“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必须在继承本民族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
大致来讲,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材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 应充分体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领域。
2 每个学习领域,除了呈现必要的知识外。还应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项目和语文实践活动,便于教师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能力训练。
3 体例上,一是分册编写,阅读、写作、听说训练彼此独立;一是以阅读为基础,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听说与 写作训练。前一种有利于矫枉过正,突显写作、听说训练与阅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缺点在于,如果听说、写作与阅读训练内容上毫无联系,很可能彼此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内容上彼此关联,那么课与课的衔接、课时安排很难做到最经济、最高效。后一种体例的优点在于便于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融为一体,缺点是不能突显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容易使语文教学回到“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老路上去。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比较而言可能更加经济、高效。但无论哪种体例,都必须遵循阅读、写作、听说能力形成的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分专题,按照由浅入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形成训练序列。
四、重新选择教学模式
“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主要是阅读教学的模式)是教师讲课文、学生听课文、课后做练习(练习主要指向课文理解),讲完了,听完了,练习做完了,课文也就学完了,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似乎也就完成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口头说和书面写的训练几乎没有。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必须重新选择教学模式。具体的模式当然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它们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共同特点:
1 实践性特点。默会知识论认为:“在语言拓展人类的智力,使之大大地超越纯粹默会领域的同时,语言的逻辑本身——语言的运用方式——仍然是默会的。”语言的运用,像理解和赋义的活动一样,是认识者的默会能力的运用。默会能力因具有默会性、情景关联性、传递性、个人性、行为和行动关联性的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实践进行积累。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昕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的规范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中应该设计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2 主体性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已经成为整个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心理特点与智能类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与训练的项目,真正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那种热衷于教师表演,纯粹把学生当听众和看客的课堂是提高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
3 生活化特点。与学生生活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是过去几十年里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定要将听说与书面表达实践训练设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了有用,学了能用,从而解决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提高学生语言生活的质量。作为职业学校来说,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专业学习领域和未来职业生活、社会生活领域的语文因素,精心挑选典型情境、典型事件,设计听说、写作的训练项目,实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
五、重新确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主要是纸笔测试,内容着重于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就评价类型来讲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就评价方式而言,要变单一的纸笔测试为小报告、小论文、口头测试等多种形式;就评价内容而言,应变偏重于理解能力的评价为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书面能力的评价为口头书面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语文能力的评价为能力、习惯和方法过程并重的评价。就知识与能力的维度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评价至少应该包括几方面:
1 汉字书写。要求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方法、策略,阅读习惯、态度,阅读速度和熟练程度,阅读理解能力,记诵要求背诵的经典语段和篇目情况,还包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等。
3 口头表达。根据各年级听说能力和习惯的要求,考查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着重就和学生生活与就业关系密切的不同情境中的表达技巧、求职面试、即席发言等进行评价。
4 书面表达。除实用文写作之外,还包括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进行书面表达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全部由阅读课文组成。语文教学主要甚至完全成了以理解文意为主要取向的阅读教学,语文考试也侧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一种以阅读理解或文章分析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优势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些阅读的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主体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只能是句空话),尤其是能使道德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得到强化,但是它的致命缺点在于难以保证“表达”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听说与书面表达的训练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是直接导致学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必须破除“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模式,坚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对语文课程进行改革。
一、重新认识课程任务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负载了太多的重任,“文以载道”的传统更是强化了语文的德育任务。诚然,作为母语教育来讲,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培塑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强调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否则,不分主次,什么都重要,最后肯定什么都要打折扣;如果主次颠倒。则势必距离初衷越来越远了。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洪镇涛也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从属于上述根本任务,决不能脱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个根本。
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作了如下表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新《大纲》把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了语文教育的首要位置。虽然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是同一个概念,但笔者认为所谓语文应用能力应该主要指语言应用能力。
因此,可以这样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以及段篇,这是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学习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技能,这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
二、重新构建学习领域
在传统的“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课程当中,学语文主要就是学课文。学课文又主要着眼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和写的训练根本得不到落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作文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互相促进,但是它们毕竟有不同的培养途径和方法。通过阅读活动,可能会影响或者促进学生听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但阅读活动绝不可能替代听说、写作活动。
因此,职校语文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根据语言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规律,针对学生字写不好、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的现实问题,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语文学习领域。将语文学习领域具体划分为写字练习、听说训练、写作训练、阅读欣赏等,并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领域教学课时,明确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把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当作每个阅读单元后面的点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写作训练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课。因为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课。虽然对学生语言通顺连贯、组织加工、书面表达技巧的熟练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对学生来讲主要是一种输出,是已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经由它学生无法积累到新的词汇与句式,不能获得关于新的词汇和句式运用的训练。这里的写作训练确切地讲应该叫书面表达训练课,包括句、段、篇的训练,类似于美国英语教育中的词汇练习、句子练习、写作练习。
作为职业学校,听说训练与写作训练应充分考虑与生活及专业的联系,贴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着眼于实用性。成篇文章的写作应以实用文写作为主,但要合理选择文种,按照“有用”、“够用”的原则,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特点,删减掉那些虽是传统文种,但距离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学生语文基础要求相对比较高的那部分,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将那些虽然不是传统的应用文种,但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学生应该掌握并且能够掌握的实用写作形式纳入其中,比如短信编写、工艺说明、工件制作程序说明等等。
三、重新编写语文教材
在某种程度上,教材规定着教学的内容与路径,体现着某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以阅读课文为主体进行编写的,或按文章体裁编排。或按文章内容编排,间或穿插些语文知识。思考与练习题只是附录在课文后面,供学生课后完成,就思考练习的内容来讲,大多指向课文理解,少有涉及语言训练的。这样一种教材编写体例完全是为“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服务的。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从来就是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相提并论的,并没有偏废哪个方面,一般教材中也都注明阅读、口语交际与写作的课时分配,但在真实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却还是没有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应有的位置。原因何在?教材的编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破除“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重新构建“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必须在继承本民族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
大致来讲,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材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 应充分体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领域。
2 每个学习领域,除了呈现必要的知识外。还应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项目和语文实践活动,便于教师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能力训练。
3 体例上,一是分册编写,阅读、写作、听说训练彼此独立;一是以阅读为基础,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听说与 写作训练。前一种有利于矫枉过正,突显写作、听说训练与阅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缺点在于,如果听说、写作与阅读训练内容上毫无联系,很可能彼此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内容上彼此关联,那么课与课的衔接、课时安排很难做到最经济、最高效。后一种体例的优点在于便于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融为一体,缺点是不能突显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容易使语文教学回到“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老路上去。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比较而言可能更加经济、高效。但无论哪种体例,都必须遵循阅读、写作、听说能力形成的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分专题,按照由浅入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形成训练序列。
四、重新选择教学模式
“以阅读理解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主要是阅读教学的模式)是教师讲课文、学生听课文、课后做练习(练习主要指向课文理解),讲完了,听完了,练习做完了,课文也就学完了,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似乎也就完成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口头说和书面写的训练几乎没有。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必须重新选择教学模式。具体的模式当然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它们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共同特点:
1 实践性特点。默会知识论认为:“在语言拓展人类的智力,使之大大地超越纯粹默会领域的同时,语言的逻辑本身——语言的运用方式——仍然是默会的。”语言的运用,像理解和赋义的活动一样,是认识者的默会能力的运用。默会能力因具有默会性、情景关联性、传递性、个人性、行为和行动关联性的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实践进行积累。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昕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的规范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中应该设计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2 主体性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已经成为整个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心理特点与智能类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与训练的项目,真正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那种热衷于教师表演,纯粹把学生当听众和看客的课堂是提高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
3 生活化特点。与学生生活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是过去几十年里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定要将听说与书面表达实践训练设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了有用,学了能用,从而解决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提高学生语言生活的质量。作为职业学校来说,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专业学习领域和未来职业生活、社会生活领域的语文因素,精心挑选典型情境、典型事件,设计听说、写作的训练项目,实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
五、重新确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主要是纸笔测试,内容着重于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就评价类型来讲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就评价方式而言,要变单一的纸笔测试为小报告、小论文、口头测试等多种形式;就评价内容而言,应变偏重于理解能力的评价为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书面能力的评价为口头书面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语文能力的评价为能力、习惯和方法过程并重的评价。就知识与能力的维度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评价至少应该包括几方面:
1 汉字书写。要求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方法、策略,阅读习惯、态度,阅读速度和熟练程度,阅读理解能力,记诵要求背诵的经典语段和篇目情况,还包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等。
3 口头表达。根据各年级听说能力和习惯的要求,考查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着重就和学生生活与就业关系密切的不同情境中的表达技巧、求职面试、即席发言等进行评价。
4 书面表达。除实用文写作之外,还包括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进行书面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