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现代文学起步阶段传统抑扬与外因接受——以鲁迅与春园的文学创作比较为中心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和春园的文学创作,各为中韩现代文学起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两国现代文学"没有影响的类似性"的典型代表。其文学起点处在各自国家的启蒙时期,都抱着以"文学之器"批判和揭露同源的封建伦理思想及其给国民造成的罪状的初衷,展开各自的文学实践。他们都采取批判与接收的辩证态度取舍本国文学传统,都通过留学日本接触并接受了各自所需的"舶来"文艺思想,丰富了自己的文学世界,也为各自国家的现代文学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以比较文学的方法,考证二人在各自文学实践当中的传统抑扬与外来文艺思想的接受状况,分析二人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异同点,不仅有助于比较研究中韩两国现代文学各自的特征、演变进程,对论证中韩两国文学从"影响关系"逐步走向"独立体系"的文学史实,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根据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结构特征、使用方式等可能对人体产生的风险,将其分为三类。对于风险最低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实行备案管理,企业只需进行书面告知,准入门槛较
狄更斯从事創作的时代(通常叫做維多利亚时代,由在位很久的英国女王維多利亚的名字而来),常常被說成一个升平、統一、安定的时代。但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在它的初期爆发过摄
提到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人们都会想到他的小说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据说,这部“史诗性小说”的主人公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对于我,则要感谢父亲,是他把《约翰·克利斯朵夫》推荐给了我。  年少无知的时候,“三观”尚未成型,有一天发现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版四卷本的书静静放在我的书桌上——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那个暑假,用了很长时间才艰难读完它。看罢第二卷,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把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