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述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1]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则是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在学习历史课程中和学生一起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探寻与思考中形成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个性、持续地发展。
  历史规律的找寻需要相应的学科素养的支持,而历史学科素养的达成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设计。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但有时合适的设计会让学生操一曲也可知音。高三一轮复习的实践证明,结合年表讲解更加简单、实用,本文试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课为例,在探寻14-18世纪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时,以《14-18世纪的欧洲历史大事年表》为依托(以后简称《年表》),培养学生在时空架构下对历史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和理解。课堂活动设计的核心围绕《年表》进行,反复利用《年表》来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的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得以训练,并在过程中站在宏观角度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找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基于上述理念,本课设计如下:
  一、架构时空观——探寻规律的准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的联系。时间是历史发展的天然脉络,时间表则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发现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所以,时间表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对于夯实学生基础、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广,想要探寻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必须先有整体观才行,因此,引入时间表是最佳解决方案。《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历史年表的填充开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把《年表》补充完整。如下表:
  通过让学生把《年表》补充完整来架构历史,去认识思想解放的来龙去脉,不但史实清晰明确而且事件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课前教师会提示让学生关注加重、加粗的字体(有关思想解放部分的史实),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思想解放的影响的重要性,为历史规律的探寻做好铺垫。
  二、史料实证——探寻规律的桥梁
  如果说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媒介,那么史料实证则是探寻历史规律的桥梁,因为历史规律的总结,是通过对史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最后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年表》作为史料存在,让学生通过对它的分析与理解,明辨出题者的意图,去发现问题、探寻规律,因此设计活动如下:
  首先让同学们依据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再让学生一句话总结。学生很容易概括出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的具体事件,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等。再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欧洲走向了近代化。
  此问题设置难度为史料实证水平三,让学生在探究欧洲的变化时,能够对大事年表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从多方面对年表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详尽地阐释,最后总结出规律。
  此时,学生已经发现问题,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下一步就是要利用史料证明他所认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教师先给出关于14-18世纪欧洲发展过程中关于社会转型原因论述的两则材料,如下:
  材料一:宗教改革是通过国家与教会关系的革命性转变,来克服德国主权被侵犯、国家核心利益被损害等重大危机的一种努力,宗教改革产生了新的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为近代德国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
  ——朱孝远《宗教改革对近代德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材料二:文艺复兴……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第一步,先让学生总结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再用《年表》上的史实去证明。
  该部分的设计属于史料实证水平二、四,让学生不但能够分析不同观点的史料,而且通过提炼不同学者的观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他学者的观点,使其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尝试运用《年表》作为证据论证观点,让学生明白年表作为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为之后历史规律的总结提供实证基础。
  三、历史解释——历史规律的表达
  “历史解释体现的是历史学的阐释属性,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2]这是探寻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能力,历史规律的表达也是要通过历史阐述来实现。为了培养学生历史表达,让其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会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和信息,准确地运用历史术语来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不但语言通畅,逻辑上更要能自圆其说。因此,《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设计的最后,设计成了全国卷第42题的形式,最能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题目。设计如下: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有时是通过剧烈的革命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14-18世纪欧洲大事年表》围绕“文化基因与资产阶级革命”快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
  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再在纸上独立完成论证。再在学生中巡视,用PAD拍下具有代表性的答案投屏,然后让被投屏的学生起来解释他的答案,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他的讲解进行针对性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文化基因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在学生的点评过程中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找寻规律。
  高考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最终落脚点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此部分设计依据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首先,通过对《年表》与题干的分析,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提出“启蒙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等相关论点,然后再运用《年表》中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述、解释。   其次,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论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恰當使用这个《年表》作为史料,让学生解释为何这样立论,以及如何证明自己观点,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在阐述观点以及互评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检测出学生知识的遗漏,还可以边评边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更具有针对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时效性。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思维,从而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
  最后,有些学生还会上升到唯物史观的高度,想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来论述、证明。用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思维的提升,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总结规律所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充分地论证更是总结规律不可或缺的表达能力的体现。通过这一部分的设计,不但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表达能力的训练,更为之后历史规律总结与表达夯实基础。
  四、总结升华——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通过和学生一起对欧洲近代转型的探究,再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中的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前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导学生找到并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结合所学进而推出结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只不过是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初步实现。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是初步实现,才会不完善,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创新与完善。但事实上,这种完善还走在路上,距离近代西方思想家所描绘的蓝图还相差甚远。通过种种对比、层层提问,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间联系的思考、对历史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刻。
  最后,引导学生在时间表中有所发现,文艺复兴的高潮出现在英国,宗教改革英国也是典型代表,就连最早的启蒙思想也是在英国提出,在西方社会大变革中,英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引出下次课的内容,引出和学生下一次历史规律的探索。
  总之,《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无论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围绕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目标是通过年表的运用而实现,教学过程围绕对历史规律的探寻。“运用历史年表,可以帮助学生以年表中的重点事件为依托,有理有据地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揭示其中的本质联系”。[3]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发现历史规律,找到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对西方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过后,在此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延伸思考,任何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中国也一样,鼓励学生更应该以此为目的,树立人生目标,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激发家国情怀。
  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寻找历史主旋律的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精神动力。事实证明,这一课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大都是来自《14-18世纪的欧洲历史大事年表》,它代表我们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其实,我们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已经具备,关键是学会如何运用,让学生能通过这次课可以更有自信,能快速训练出能力,应对高考。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页。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5页。
  [3]苏继红:《历史年表: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年第7期 。
其他文献
【热点材料】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
2020年10月,笔者有幸代表佛山市团队在广东省2020年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师培训活动中展示课例。下面结合本次课例展示,谈谈如何在“大概念”理念指导下,从单元视角出发,构建教材子目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理念的倡导者,希望教师拥有一种单元主题教学设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组成的“四层”规定了高考命题的内容,主要评价考生素质的内涵[1],其中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具有导向作用[2],依据学科素养,确定应考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在新情境中测量学生的综合品质。因此,分析高考试题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路径,对于指导教学和复习备考,推进学科核心素
众所周知,函数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届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而函数及其图像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函数图像是相互依赖的两个变量之间外在、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函数解析式本质属性的直译语言,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何识辨函数与其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理清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考试作答时是否能像老中医那样“望、闻、问、切”似的快速获得正确答案?分析表明,函
201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各地一线老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却从未停步,2018届高三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诚然,2017年高考试题的风向标作用不言而喻。为此,笔者结合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和理解,仔细分析一下2017年理综全国卷?玉化学试题(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江西、山西、山东、广东、安徽、福建共10个省份同题),并提出一些备考建议与对策,供2018届高三备考参考。  (二)选择题备
近几年,区块链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投身其中。它是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多链多账户数字资产管理应用Kcash创始人祝雪娇,就是这个浪潮中最耀眼的创业者之一。  从“清华学霸”到“链圈老人”,诸多称号见证了祝雪娇从2013年投身区块链创业至今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祝雪娇经历了太多创业艰辛。  令人欣慰的是,从2017年9月份上线,仅仅三四个月时间,K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主要具有四个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1]。“思想性”强调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性”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人文性”强调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综合性”强调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2]教师在进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考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的不同,因此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所以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不断帮助考生发现错误、弥补错误、完善认知.比如考生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只停留在“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机械记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地理解其含义导致错误“屡屡再犯”.下面笔者结合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出现的一些错误来辨析,归纳常规易错题
语文高考一般类论述文本全国卷以三道选择题的模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核,三道选择题的设置各有侧重点,第一题侧重文本语段的转述,第二题侧重分句间关系的把握,第三题多是基于文本之上的理解、概括与推断。我们以2016年课标全国Ⅰ卷第二题的四个选项为例:  【例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
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2016年部编版教材抗日战争单元的编写与之前的人教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按照教育部的精神,以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从传统的八年抗战改称为十四年抗战。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盡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