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学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1 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让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 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3.1 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通过旧知识,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在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中,皂荚树春天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夏天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秋天牺牲自己给我们去污;冬天燃烧自己给我们取暖。这样让学生明白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方便,从而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3.2 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要在他们脑海中印有不断的“为什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3.3 构建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识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4 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做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在自学辅导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5.1 首先就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方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沟通新的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例如李绅的《悯农》,现实性强,文字简练,含义深刻,学生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往往浅尝辄止,不愿深究文字的深意。此时,教师的分析,还可综合课文和练习,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启发。
5.2 教学中教师须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把握文章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开来,可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学生在默读静观中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对语言的理解、辨析能力可加强,对课文内容会产生种种精彩的看法,因此,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和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就可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脑海中潜在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并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去“异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1 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让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 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3.1 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通过旧知识,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在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中,皂荚树春天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夏天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秋天牺牲自己给我们去污;冬天燃烧自己给我们取暖。这样让学生明白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方便,从而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3.2 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要在他们脑海中印有不断的“为什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3.3 构建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识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4 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做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在自学辅导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5.1 首先就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方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沟通新的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例如李绅的《悯农》,现实性强,文字简练,含义深刻,学生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往往浅尝辄止,不愿深究文字的深意。此时,教师的分析,还可综合课文和练习,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启发。
5.2 教学中教师须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把握文章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开来,可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学生在默读静观中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对语言的理解、辨析能力可加强,对课文内容会产生种种精彩的看法,因此,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和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就可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脑海中潜在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并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去“异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