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领学生从固定框架中摆脱,从因循守旧中摆脱,从所谓的“自以为是”中摆脱。不断地“摆脱”,才使得阅读仿佛一串钥匙,层层开启文本的大门。而开启之后,必将发现更美的语言风景,发现另一重鲜活的语言乾坤。
一、在个性阅读中多一些思维落差
初中生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作家的思维肯定不一样,抓住这种“不一样”,并作为一种珍贵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或许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时,新课伊始,一位教师这样进行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有的说是故宫,有的说是敦煌莫高窟,有的说是桂林山水……唯独没有人说是“三峡”。在学生几乎说尽中国最美的景色之时,教师才道出最終答案。
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一开始就引领学生“求同”——必须是“三峡”,一定是“三峡”,而是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喜好与名人出现“落差”。实践证明,“落差”愈大,随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则愈加强烈,以此推动学生向着课文纵深处挺进。
二、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自主探索
如何让创意汩汩而出?关键在于教师要放权:自由阅读权、个性解读权、多元解读权……如何摆脱条条框框的阅读,如何摆脱“按图索骥”,如何跳出人为迎合教师的尴尬阅读,关键要让学生多一点自主探索。
例如,在《观潮》的学习中,可以安排“学做主持人”的环节:
“主持人”1: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如此壮观,是因为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所以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主持人”2: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正是这样的地形,形成了这样的奇观。
可以发现,教师尽可能地引领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让“主持人”的解说工作富有特色、极具个性,让“自主探索”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个性解读”时时闪现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拓展延伸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自能联想、自主拓展,课堂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欲罢不能”。
例如,八年级课文《敬畏自然》中,作者说:“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1:一开始,人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地心说”大受推崇,但后来才认为“日心说”是对的。
学生2:一开始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进了一层。
学生3:一开始,人们认同“上帝造人说”,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同“古猿进化论”。
这样的拓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极大的热情:“多一点拓展,与作者遥遥神交;多一点自主,与文本互为反衬;多一点扩充,有机会润泽自己”。这样的一种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问题架构方式,必将引领学生在求同存异中剥离外在的表面要素,并以此触摸言语生命的更深处,阅读到更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在个性阅读中多一些思维落差
初中生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作家的思维肯定不一样,抓住这种“不一样”,并作为一种珍贵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或许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时,新课伊始,一位教师这样进行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有的说是故宫,有的说是敦煌莫高窟,有的说是桂林山水……唯独没有人说是“三峡”。在学生几乎说尽中国最美的景色之时,教师才道出最終答案。
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一开始就引领学生“求同”——必须是“三峡”,一定是“三峡”,而是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喜好与名人出现“落差”。实践证明,“落差”愈大,随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则愈加强烈,以此推动学生向着课文纵深处挺进。
二、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自主探索
如何让创意汩汩而出?关键在于教师要放权:自由阅读权、个性解读权、多元解读权……如何摆脱条条框框的阅读,如何摆脱“按图索骥”,如何跳出人为迎合教师的尴尬阅读,关键要让学生多一点自主探索。
例如,在《观潮》的学习中,可以安排“学做主持人”的环节:
“主持人”1: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如此壮观,是因为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所以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主持人”2: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正是这样的地形,形成了这样的奇观。
可以发现,教师尽可能地引领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让“主持人”的解说工作富有特色、极具个性,让“自主探索”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个性解读”时时闪现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在个性阅读中多一点拓展延伸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自能联想、自主拓展,课堂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欲罢不能”。
例如,八年级课文《敬畏自然》中,作者说:“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1:一开始,人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地心说”大受推崇,但后来才认为“日心说”是对的。
学生2:一开始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进了一层。
学生3:一开始,人们认同“上帝造人说”,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同“古猿进化论”。
这样的拓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极大的热情:“多一点拓展,与作者遥遥神交;多一点自主,与文本互为反衬;多一点扩充,有机会润泽自己”。这样的一种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问题架构方式,必将引领学生在求同存异中剥离外在的表面要素,并以此触摸言语生命的更深处,阅读到更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