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宽容和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互动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的教学形态。“课程与生活,个体与全体,预设与生成,互动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思想,并将之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问题导引,引领教学
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情境。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因此,加强问题导引是对话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一环。例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感到困难,这是因为过去学习的代数是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都是通过运算来求得结果,着眼点是“运算”,而函数概念则是用变化观点来考察数量之间关系,其着眼点是“关系”,表达方式是解析式、表格及图像。原有认知结构不能与新的知识相适应,学习就发生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问题导引,帮助学生调整改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学生新的认知结构也就随之形成了。
二、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差异性是对话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在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性格等)并合理地引导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应该用统一的教育目标来评价学生。例如:教学“同底数幂乘法”一课,对于“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形成过程,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得到以下过程:
a3·a2
=(a·a·a)·(a·a) (根据乘方的意义)
=a·a·a·a·a (根据乘法结合律)
=a5 (根据乘方的意义)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上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
(1)23×24;(2)53×52;(3)x2×x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原式与结果的关系猜想结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之后再推导公式am×an=am+n(m,n为正整数).
以上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上的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做一做”中的三个小题,有的学生每道题都仿照例题去做,有的学生做一题后就可以感觉或猜想到性质,而后边的两题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设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设计:
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算一算: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得到:
108·103
=(10×10×10×10×10×10×10×10)×(10×10×10)(乘方的意义)
=(10×10×10×10×10×10×10×10×10×10×10)(乘法结合律)
=1011(乘方的意义)
这样的引入与之前例的设计对比,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便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前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1)23×24;(2)53×52;(3)x2×x4。
三、贴近生活,面向世界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外部信息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贴近社区、学校和学生实际,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尝试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引入:
师:大家都看过电影,当你拿着的电影票是5排2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号。
师:如果是2排5号呢?
众生:先找到第2排,再找到第5号。
师:确定电影院中的每一个座位需要哪几个数据?
生:排数和号数。
师:如果把排数写在前面,号数写在后面,第5排第2号就可用一对有序数对(5,2)表示,那么第2排第5号可用怎样的有序数对表示呢?
生:(2,5)可表示。
师:有序数对(14,10)可表示为怎样的位置?
生:表示第14排第10号位置。
师:如果把位置看作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贴近生活必须处理好“走进”与“走出”的关系。教学设计要走进生活,是要解决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以增强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走出生活,意味着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会以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现实问题。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生长和发展。
对话教学是一种活动中的教学,在对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他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话教学不仅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围绕知识性的问题进行平等的探讨,同时更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问题导引,引领教学
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情境。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因此,加强问题导引是对话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一环。例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感到困难,这是因为过去学习的代数是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都是通过运算来求得结果,着眼点是“运算”,而函数概念则是用变化观点来考察数量之间关系,其着眼点是“关系”,表达方式是解析式、表格及图像。原有认知结构不能与新的知识相适应,学习就发生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问题导引,帮助学生调整改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学生新的认知结构也就随之形成了。
二、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差异性是对话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在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性格等)并合理地引导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应该用统一的教育目标来评价学生。例如:教学“同底数幂乘法”一课,对于“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形成过程,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得到以下过程:
a3·a2
=(a·a·a)·(a·a) (根据乘方的意义)
=a·a·a·a·a (根据乘法结合律)
=a5 (根据乘方的意义)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上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
(1)23×24;(2)53×52;(3)x2×x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原式与结果的关系猜想结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之后再推导公式am×an=am+n(m,n为正整数).
以上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上的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做一做”中的三个小题,有的学生每道题都仿照例题去做,有的学生做一题后就可以感觉或猜想到性质,而后边的两题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设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设计:
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算一算: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得到:
108·103
=(10×10×10×10×10×10×10×10)×(10×10×10)(乘方的意义)
=(10×10×10×10×10×10×10×10×10×10×10)(乘法结合律)
=1011(乘方的意义)
这样的引入与之前例的设计对比,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便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前例,计算下列小题,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1)23×24;(2)53×52;(3)x2×x4。
三、贴近生活,面向世界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外部信息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贴近社区、学校和学生实际,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尝试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引入:
师:大家都看过电影,当你拿着的电影票是5排2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号。
师:如果是2排5号呢?
众生:先找到第2排,再找到第5号。
师:确定电影院中的每一个座位需要哪几个数据?
生:排数和号数。
师:如果把排数写在前面,号数写在后面,第5排第2号就可用一对有序数对(5,2)表示,那么第2排第5号可用怎样的有序数对表示呢?
生:(2,5)可表示。
师:有序数对(14,10)可表示为怎样的位置?
生:表示第14排第10号位置。
师:如果把位置看作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对有序数对来确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贴近生活必须处理好“走进”与“走出”的关系。教学设计要走进生活,是要解决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以增强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走出生活,意味着让学生学会建构、学会以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现实问题。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生长和发展。
对话教学是一种活动中的教学,在对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他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话教学不仅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围绕知识性的问题进行平等的探讨,同时更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