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一般表现在情感的愉悦性、情感的多元化、直观生动的想象化及个性的自由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也是新课改下三维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道德熏陶、美学赏析和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写照,是承载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的载体,它们以抒情之美、技巧之美来感染、陶冶人、震撼和征服很多人,利用这些古典诗歌作为审美教育的模本,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无疑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审美教育 综合素质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对学生就行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度剖析,从内容、形式及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实现学生美学和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心境、健全人格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讲究吟诵策略,引导学生形成审美直觉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要想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审美教育,其中最为简洁也是最为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吟诵。学生对古典诗歌吟诵的过程就是审美鉴别和借鉴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吟诵可以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也能了解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对于吟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千万不要千篇一律,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吟诵方式,如领读、齐读、范读、比较诵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显学生个性。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吟诵,因为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这足以说明吟诵的重要性,吟诵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多读才能品味古典诗歌的真正寓意、情感表达和美学韵味。针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吟诵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审美直觉,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吟诵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入到古典诗歌当中,体会它的情感悦动,从而尽情领略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二、“悦耳悦目”的形式美与“悦心悦意”的形象美
  诗歌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其语言必须精练、准确、富于表现力,还要求音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诗歌的形式美是属于物理存在层之美,它通过其符号即诗歌的外在形式(色、形、音等)“直觉式”地引起人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闻一多先生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就是这一层次的美。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形式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诗人选用的词语色彩绚丽,富有立体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悦耳悦目”的形式美能产生一种诱导效应,但优秀的诗歌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
  “悦心悦意”的形象美。诗的语言的解释是物质层的,诗形成的画面是心理层的。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对作品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启迪,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染上作品的情感和色调,即主体心灵(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与情节、意境、气韵等交融,达到“悦心悦意”和中级美感。如意象美、情致美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寥寥几笔,人物、场景跃然纸上。天真的横塘姑娘听到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时的喜出望外,男女青年之间特定场合的对话,文字外的那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是需要读者调动经验去体会,去咀嚼去回味的。
  三、感悟意境,领会意象
  感悟意境是指将诗歌整体作为对象来深入体味独特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那么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与景高度融合渲染了深远悲凉的意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去体味各自的意境。
  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教师可从诗歌的意境着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来领会诗词营造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抓住黄花、秋风、过雁、梧桐和细雨等一系列景和物,来倾吐词人受尽磨难、内心煎熬以及处境凄惨,诉说着词人悲愤、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例如明月、残月、新月大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大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大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这样学生就会建立一个宏阔的诗歌鉴赏观,从而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非常的多元化,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对高中生有极大的触动,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形式和作品的载体选择上都十分的恰当和确切,通过优美和舒畅的路径展示了华夏五千来来的文明,运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可以说是功效卓著,效果极佳。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新课改下探究古典诗歌中的美育和德育路径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止境,贵在开启心智,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准备,认真探究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就能使我国的古典诗词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 陈桂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学[J].学周刊,2012(23)
  [2] 张聪敏.如何在语文诗词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J].中学语文,20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推理是根据某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同特征,推理出其中一类具有与另一类相似或相同特征的推理方法。将类比推理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有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对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类比推理;高中数学;应用  引言  类比推理是进行科学
【摘要】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不良现象,年轻教师“背课”与中老年教师“备考点”。实现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途径有两条:1、明确语文教科书的重要作用。2、了解语文教材的编辑与体系。以阅读教学为例谈有效备课之方法。  【关键词】有效备课 途径 语文教科书 阅读教材 课文要素 助学要素 知识要素 作业要素  正文: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必备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教学能力。所谓“教学能力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获得进步和发展将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相关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心、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针对课堂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积极作用出发,分析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能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初中英语课程的特点,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游戏教学,下面就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游戏
【摘要】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人类世界中,如何将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声腔与民族声乐相结合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声乐;戏曲;歌唱技巧  中国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在我国艺术领域中的的发展历史久远。作为与印度梵剧、希腊戏剧齐名的世界三大剧种之一的中国国粹——戏曲,在其发展了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戏曲唱腔对整个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