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作为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其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历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创设精彩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才能上好一堂历史课,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 历史教学 感悟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所蕴含的是一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它是一个国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强大的史实记载。新课标提出,历史作为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其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不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取得良好成绩呢?笔者从多年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1 历史教师要不断贮备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教授历史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历史,只有具备了“才、学、识”的有机统一,才能“传道授业”。历史教师不同于纯粹的史学研究者,既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还要善于变通,选择恰当的讲授方式。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更有感染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其“史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师需要不断贮备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 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习惯
无论任何一门学科,始终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教学。作为历史教师要设计好、导演好课堂教学,以最优化课堂结构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笔者认为教师要紧紧抓住“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是读。开课后教师的导入教学,先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其次是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和“讲”这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接下来是剖。教师要逐一剖析考题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这个环节就是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的环节是练。教师选择一些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
以上的课堂结构贯穿了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而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对学生主动接受历史知识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扩大知识面、讲解典故、开历史故事会、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沉浸在历史之中,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在合理课堂结构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运用一些歌诀、顺口溜的形式。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并鼓励学生将游览名胜古迹之后的感悟以及明信片展示给大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4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如何让感人的历史事实,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教《汉武帝“大一统”》时,我采取讨论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武帝当时是采用儒家学说的好,还是采用法家或墨家、道家学说的好?”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很好。
5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其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确定落实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措施。教学目标:①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②要具体,即要提出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和目的;③要恰当,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基本要求的掌握,又要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④要完整,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智能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也就是说,既要教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线索,又要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史实的能力,以及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将三项目标整体优化,融为一体。
历史老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摸索教学的最佳途径,才能让历史学科更加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乐学、好学、想学。
【关键词】 初中 历史教学 感悟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所蕴含的是一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它是一个国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强大的史实记载。新课标提出,历史作为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其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德育,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不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取得良好成绩呢?笔者从多年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1 历史教师要不断贮备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教授历史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历史,只有具备了“才、学、识”的有机统一,才能“传道授业”。历史教师不同于纯粹的史学研究者,既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还要善于变通,选择恰当的讲授方式。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更有感染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其“史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师需要不断贮备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 设计合理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习惯
无论任何一门学科,始终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教学。作为历史教师要设计好、导演好课堂教学,以最优化课堂结构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笔者认为教师要紧紧抓住“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是读。开课后教师的导入教学,先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其次是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和“讲”这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接下来是剖。教师要逐一剖析考题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这个环节就是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的环节是练。教师选择一些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
以上的课堂结构贯穿了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而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对学生主动接受历史知识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扩大知识面、讲解典故、开历史故事会、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沉浸在历史之中,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在合理课堂结构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运用一些歌诀、顺口溜的形式。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并鼓励学生将游览名胜古迹之后的感悟以及明信片展示给大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4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如何让感人的历史事实,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教《汉武帝“大一统”》时,我采取讨论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武帝当时是采用儒家学说的好,还是采用法家或墨家、道家学说的好?”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很好。
5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其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确定落实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措施。教学目标:①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②要具体,即要提出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和目的;③要恰当,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基本要求的掌握,又要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④要完整,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智能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也就是说,既要教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线索,又要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史实的能力,以及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将三项目标整体优化,融为一体。
历史老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摸索教学的最佳途径,才能让历史学科更加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乐学、好学、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