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将诸多教学因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是基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渗透美育”观念基础上的一个更高更理性的认识层次。
思想政治课属德育范畴,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和公民的法律道德规范要求,并以逻辑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极易被人简单地理解为抽象,而忽视其美学属性。而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常常采用纯粹的、单一的形式和手段,使人们很难真正认同和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审美功能,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教育效果。实际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氛围、情感交流及教师的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包含有美育的因素,美育能够引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推动人产生对善人善事向往的感情,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效仿的愿望,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使他们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取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思想政治课审美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和谐奇异性策略、多样统一性策略和情感转移性策略。和谐奇异性策略在于通过模仿和创造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和谐又奇异。多样式统一策略要求将教学对象的整体形象和典型形象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组织得既丰富多彩又简明统一。情感转移性策略则强调美在于使师生间发生情感转移。
1. 情感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来进行。情感是审美教学的主旋律,把具体的审美感知对象寓于审美情感之中,师生才会在热烈的气氛交融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创造活动,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之中。成功的教学艺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生相伴,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鉴于此,在教学语言上,不仅要做到清晰、准确和符合语法法则,还要讲究语言和艺术美、悦耳动听、流连忘返。在审美教学中,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渲染,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都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美感。
如在教授“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哲理时,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昔西伯构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说明生活中有明境,它给人成长提供好的外因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它,促进自己成长;如果生活给予我们更多的是逆境,让我们的道路充满艰辛苦难,只要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动力,与逆境抗争,也会做出奇迹来。“别说人难做,做人难,难做人,关键是在逆境中怎样做。”这样的讲授,将理寓情中,情自理出,让干巴巴的大道理像春风雨露流入学生心田,可以给学生永久性的激励。
2. 启发式教学
理论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具隐藏性的审美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挖掘。要使学习过程既有德育、智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的要旨在于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教学,用知识固有的逻辑力量去吸引学生,诱发思考。教师在把握知识转化契机的过程中,随时启示、诱导、引逗、点化,使学生在找到一个答案之后,又继续去探索新的难点,层层深入,不时跃入顿悟状态。启发式不仅能达到教学方法多样美的要求,而且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心智活动的节律化,给人以审美的节奏感。
如教材在介绍消费权时指出: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消费者的最主要权利。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最主要权利?教材上并没有告知,学生可能有疑问。遵循启发原则,以设问形式来求解答案,学生会展开独立思考:因为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得到福利,而实际消费中不仅没有增加利益,反而侵害了原有的财富与生命,这是消费者最不愿见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通过启发性的设问与解答,教学双方分享了交流的快乐、增添了思想的活力。
3. 形象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内容抽象性强,形象性不足。如果教师不具有对教材抽象的理论进行审美加工和形象化的能力,教学中从抽象到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就讲不出形象,讲不出滋味,讲不出美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心理的需要,注意挖掘和选用教科书、教学材料及现实生活中美的内容,将抽象的理论进行审美意义上的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在生动的、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达到理性思维和形象美的统一。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艺术形式(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电影电视等)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如在讲授经济规律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时,可引用一首诗就把课讲出了形象,讲出了滋味,讲出了美感。这首诗写道:“啊,经济规律,既不像勋章可以制作,也不像君主可以废弃;它不献媚于蛮干的权势,有时结几枚酸果慰问那些低能的厂长、经理……想一想吧,为什么亿万资金,会像蝗虫一样忽来忽去?为什么‘胡子工程’张着饕餮的大口吞噬资材,却像只阉鸡形不成生产力?为什么你领导的企业亏损、停滞,糖尿病人似地萎靡……记住:只有驾驭了经济规律,才会创造经济的奇迹。”这首诗的引用,把政治经济学的高深课题形象化、情感化、诗意化了,既对经济规律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又在学生心中激发了情感;它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表象运动,使难懂化为易学,使枯燥变为有趣。抽象的知识一旦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形象和生动可感的模式,学生就会调动所有感官,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悟解中生发美感。
总之,学科审美教学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虽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只要用审美法则来改进和转化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视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一种审美活动,那么就一定能提高该课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闻英
思想政治课属德育范畴,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和公民的法律道德规范要求,并以逻辑的理论形式表现出来,极易被人简单地理解为抽象,而忽视其美学属性。而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常常采用纯粹的、单一的形式和手段,使人们很难真正认同和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审美功能,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教育效果。实际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氛围、情感交流及教师的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包含有美育的因素,美育能够引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推动人产生对善人善事向往的感情,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效仿的愿望,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使他们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取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思想政治课审美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和谐奇异性策略、多样统一性策略和情感转移性策略。和谐奇异性策略在于通过模仿和创造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和谐又奇异。多样式统一策略要求将教学对象的整体形象和典型形象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组织得既丰富多彩又简明统一。情感转移性策略则强调美在于使师生间发生情感转移。
1. 情感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来进行。情感是审美教学的主旋律,把具体的审美感知对象寓于审美情感之中,师生才会在热烈的气氛交融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创造活动,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之中。成功的教学艺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生相伴,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鉴于此,在教学语言上,不仅要做到清晰、准确和符合语法法则,还要讲究语言和艺术美、悦耳动听、流连忘返。在审美教学中,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渲染,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都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美感。
如在教授“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哲理时,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昔西伯构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说明生活中有明境,它给人成长提供好的外因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它,促进自己成长;如果生活给予我们更多的是逆境,让我们的道路充满艰辛苦难,只要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动力,与逆境抗争,也会做出奇迹来。“别说人难做,做人难,难做人,关键是在逆境中怎样做。”这样的讲授,将理寓情中,情自理出,让干巴巴的大道理像春风雨露流入学生心田,可以给学生永久性的激励。
2. 启发式教学
理论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具隐藏性的审美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挖掘。要使学习过程既有德育、智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的要旨在于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教学,用知识固有的逻辑力量去吸引学生,诱发思考。教师在把握知识转化契机的过程中,随时启示、诱导、引逗、点化,使学生在找到一个答案之后,又继续去探索新的难点,层层深入,不时跃入顿悟状态。启发式不仅能达到教学方法多样美的要求,而且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心智活动的节律化,给人以审美的节奏感。
如教材在介绍消费权时指出: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消费者的最主要权利。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最主要权利?教材上并没有告知,学生可能有疑问。遵循启发原则,以设问形式来求解答案,学生会展开独立思考:因为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得到福利,而实际消费中不仅没有增加利益,反而侵害了原有的财富与生命,这是消费者最不愿见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通过启发性的设问与解答,教学双方分享了交流的快乐、增添了思想的活力。
3. 形象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内容抽象性强,形象性不足。如果教师不具有对教材抽象的理论进行审美加工和形象化的能力,教学中从抽象到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就讲不出形象,讲不出滋味,讲不出美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心理的需要,注意挖掘和选用教科书、教学材料及现实生活中美的内容,将抽象的理论进行审美意义上的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在生动的、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达到理性思维和形象美的统一。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艺术形式(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电影电视等)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如在讲授经济规律具有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时,可引用一首诗就把课讲出了形象,讲出了滋味,讲出了美感。这首诗写道:“啊,经济规律,既不像勋章可以制作,也不像君主可以废弃;它不献媚于蛮干的权势,有时结几枚酸果慰问那些低能的厂长、经理……想一想吧,为什么亿万资金,会像蝗虫一样忽来忽去?为什么‘胡子工程’张着饕餮的大口吞噬资材,却像只阉鸡形不成生产力?为什么你领导的企业亏损、停滞,糖尿病人似地萎靡……记住:只有驾驭了经济规律,才会创造经济的奇迹。”这首诗的引用,把政治经济学的高深课题形象化、情感化、诗意化了,既对经济规律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又在学生心中激发了情感;它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表象运动,使难懂化为易学,使枯燥变为有趣。抽象的知识一旦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形象和生动可感的模式,学生就会调动所有感官,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悟解中生发美感。
总之,学科审美教学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虽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只要用审美法则来改进和转化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视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一种审美活动,那么就一定能提高该课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