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鄉在省城新开了一家酒店,周末召集一帮乡友去品菜。
年轻的郑总作陪,皖北人,85后,退伍军人。我们的兴奋点是从他的自我介绍开始的:我叫郑前途,我哥叫郑光明,我们是双胞胎,“光明”“前途”嘛。
酒宴上,一边敬酒,我一边就随口问他,你“前途光明”了吗?郑前途笑了,“没有。本来,我在部队真的是很有前途的……”
他的语气越是凝重,越是吊起人刨根问底的欲望。酒桌上的朋友都放下筷子和酒杯,一起做出“愿闻其详”的等待。
郑前途也搁下筷子,打开话匣:“2008年5月13日,凌晨4点多,军营里突然拉响防空警报,紧急集合哨也同时吹响。短短3分钟,我们就穿戴好作训服,组好自己的班,迅速与营部其他班组集合成一个方队。看到军区领导悉数到场,所有战士都心里一紧,以为即将奔赴战场。大司令说,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大家应该都从昨晚的新闻知道了,汶川发生地震,目前青川力量薄弱,我们将紧急前往那里,抗震救灾!一路高速,不知过了多久,车队突然停下,道路塌方,无法继续前进。不久,前方传来消息,青川就在50公里之外,救援人员只能跋山涉水徒步过去。”
酒桌上出现了难得的寂静,像是一场英模报告会的片断。郑前途说,“一路都是塌方,滑坡,断桥……就像电影《2012》里的场景一样!我们翻山越岭,跌跌绊绊走了5个多小时,到达军区指定地点后,一班一组,立即展开地毯式搜救……我在的班组很快靠近一间倒塌的房屋,战友们赶紧用绳子扣住一块楼板,然后使劲往上拉,我和战友阿旋就在下面用力顶住。这时,听到附近有人发出轻微呻吟,手慢慢扒去瓦砾,看到一张满是灰尘的脸,我将手挨近那人鼻子下边,好像有点呼吸!我有些兴奋,拽起就跑。当我抱在怀里,跑到最近的救护点时,才看清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大家屏气凝神,身心沉浸在一个现实军旅题材的故事之中,都期待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郑前途继续他的平铺直叙:“挂上水,那姑娘就清醒了过来。我正准备投入新的救援,姑娘开口了,说她的爸妈,可能还压在房子下面。像是被人猛击一掌,我奔出帐篷,边跑边喊:下面还有两个人,还有两个……绕过房梁,拽开石棉瓦,慢慢地钻到长条桌下面,果然发现了两位老人。在我们将担架抬进帐篷的那个瞬间,女孩的眼角流下两行眼泪。——直到今天,我都不能忘记那个揪心的眼神。看过那么多小说,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准确的词来形容。”
酒桌上有人已经猜到了故事的结局:你救出的二老,现在成了你的岳父岳母?!郑前途笑着站起来,端起酒杯,先喝为敬:是的。
“后来,政委来了,安抚劫后余生的老乡。我又回到了救援现场。到了晚上六七点钟,女孩可以下床走路了,她挣扎着起来,突然找到我,想跟着我们一起去救人。因为她熟悉这里家家户户的情况。小学毕业后,她就在家务农,周边邻居家的人口、房屋的平面分布,都大致了解。就这样,我们搜索了整个山坳,救起了废墟下的好多村民、学生。在摸索、攀爬的时候,她那个眼神又与我有了几次不期而遇。那一刻,我确实有一点心动了……”
“为了给女孩一个家,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找了一个理由,申请提前退伍……当父亲知道我提前退了伍,他把那张退伍证给撕得粉碎。几个月时间,都没搭理我。直到现在,我有时都感觉还生活在一场‘余震’之中,主震在汶川,‘余震’在我的家乡。”
有人将话题拉回生活八卦的境界:那个女孩一定很漂亮很漂亮,打动你了!
郑前途认真地说,说漂亮,倒真不是,她比我还大三岁,一直在農村长大,从不化妆打扮,但是,她当时那个眼神,确实打动我了,太难忘了。可能也就是人们说的“一见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