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教育文化区”的一朵奇葩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阳三中位于德阳市旌南“教育文化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2011年高考为例,德阳三中实现了“两个增长”,本科上线161人,比2010年增长53人,增长率为49%,二本以上优生增长了51%,这一成绩不仅为每位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撑起了一片蓝天,架设了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而且对爬坡上坎、恢复元气的德阳三中也是弥足珍贵的,令全体三中人倍感欣慰与兴奋。这骄人的成绩归功于德阳三中每一个为之辛勤奋斗的师生,归功于每一个为之不懈努力过的人。“拼搏与收获同在,付出与回报并存”,可以说,德阳三中在探索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新途径、新方法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治校之内涵建设
  一、强化师资,凸显教书育人水平
  教育现代化教师是关键,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名师促名校建设,德阳三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和成长。先后多人受到省市表彰,其中党委书记、校长谢若谷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德阳市模范校长”,杨春德被评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李云昭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和“德阳市劳动模范”,冯中华老师被评为“德阳市模范教师”,王丽波老师被评为“华民优秀班主任”。2011年学校评选推荐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骨干教师2名,市教坛新秀1名,16名教学精英登记确认为德阳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一批教育教学中坚成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脊梁。
  1 岗位优化,管理细化。为更好地提高管理质量,提高教书育人服务水平,2011年在实施好《德阳三中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德阳三中对岗位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细化,进一步明确职责。并通过引进师资与调整师资相结合的方式,让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学科教师更加配套。同时,科学合理地对教职工进行考评,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之长,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 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和工作幸福感。在班主任选聘上坚持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既注重品德,有兼顾能力,老中青相结合,大胆启用新人;在班主任管理理念更新上要求树立四种理念:整体理念、平等理念、人本理念和创新理念;在班主任能力提高上要求着重提高四种能力:施爱能力、协调能力、个别教育能力和激励能力;在班主任培养上坚持校内常规培训与外出专题培训相结合,坚持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加强理论学习,交流工作方法,2011年班主任撰写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100余篇,编辑了《班主任教育故事集》,选派30多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并利用暑假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开展好班主任“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考核力度。通过以上工作,更新了管理理念,提高了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
  二、立足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德阳三中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加强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督查,制定了教学成果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每期举行一次学情调查,与考评得分较低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1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德阳三中督促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好每一次练习,诚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师互听互评,不断改进教法,使教学对路到位,不断提高质量。同时,学校按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管出特色,团结拼搏”的管理方针,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质量”,实现“眼勤、腿勤、嘴勤”,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严格的管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浓厚了学习氛围,增强了紧迫感。为学生安全、安静地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强化德育主阵地建设。德阳三中坚持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班、团(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课堂教学融入等形式狠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利用“五·四”、“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庆祝活动,通过举办“体育艺术节”、演讲比赛、毕业典礼等活动和校园电视系统转播等形式,经常性进行“爱国”、“爱校”的集体主义教育和重大节日纪念和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时事教育,做到有活动、收实效。2011年开办“红领巾”团校2期,青年党校6期,共有1025人次参与培训,参与面达45%,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加强了德育主阵地建设。
  三、科学决策,实现学生和谐发展
  德阳三中全力抓好毕业班工作。一是成立了毕业班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二是科学谋划,全程监管。民主制定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三是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工作热情。提早制定评价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抓好中考、高考信息收集和集体备课落實。坚持每周一次的各科集体备课,做到了学科教学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资料和考试检测。五是认真组织初三、高三“诊断考试”,做好成绩分析、信息反馈工作;六是落实踩线生的补差辅导,同时开展趣味体育活动进行心理调节。七是重视交流学习,坚持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组织毕业班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学科研讨会和信息交流会,提高毕业班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相信学生,尊重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精神,是德阳三中对教育过程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心换心交流,开展教学反思。二是针对学生层次不齐的现状,采取“低起点,小步伐,宽领域”的教学思路。三是给学生留下较充裕的自习时间,也保证了学生查漏补缺、综合分析的自主性和机动性。   2 调整心态,引导学生从容应考。“高三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高考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这是经历过高三的学生发出的感叹。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必定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影响高考水平的发挥,甚至还会酿成悲剧的发生。为此,德阳三中举行了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咨询会。通过疏导,使学生认识到“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
  治校之人本之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问题一直是德阳三中的领导和教师思考的问题。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新课改,新形势,德阳三中在新班子的领导下,抢抓机遇,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效管理新模式,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深化人本管理的内涵,鲜明提出了“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才为本”的主张,力争三到五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市领先、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普通中学”。
  一、教育大计 以人为本
  人们常说,得人才者得天下。毛主席也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教育不仅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还“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德阳三中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基础上,通过“狠抓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两个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奉行人文关怀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本管理措施,竭心尽力建设活力三中。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这是德阳三中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无论是在学校干部会议,还是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学校领导都不断深化这样一种观念: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成人,还要让学生成才;学校不仅要从事学生当前的教育,还要从事学生一生的教育;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来三中成就学业,还要让学生将来成就一生的事业。
  案例:
  每天,学校领导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奉献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学校领导常说:“每个教职工都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最舒服的还是提起板凳去教室听课。”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都有学校领导在学校各楼层巡查的身影;白天的每一个课间,也都有学校领导站在走廊上观察学生活动的眼睛。一日三餐,学校领导都要抽空到学生食堂看看伙食,看看学生就餐情况,敦促食堂负责人严格遵守食品卫生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质按量保证饭菜供给,确保饮食安全和饭菜质量。每到周末放学,学校领导都要带领值周老师、班主任和保安在校门口送学生安全回家,直到最后一批学生上了公车,然后才放心離校。
  “学校是大家的,只有学校发展了,我们才可以在任何场合自豪地说我们是三中人”,德阳三中领导常常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每位教职工,要求领导干部要多加强教育教学边角时间的管理力度,希望老师们要多在边角时间听听学生的心声。除了直接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怀,学校领导还从其他方面关怀学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学校特别改造了教室的门窗,以便零干扰地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同时,严禁教职工接受家长的宴请和礼物,严禁各职能部门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严禁教职工滥订滥用教辅资料,严禁各班动用班费为教师组织活动,这些都体现了作为一个省示范中学应有的人文关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心有学生,其苦也甜,每一份付出都促成了学生对学校感情的巨大转变。学生对师长和学校的热爱,成了德阳三中最质朴最真诚也最让人欣慰的一道风景,很多已毕业的学生深深遗憾过早的告别了三中,很多在读的学生与三中相见恨晚,每一个学生对三中都充满了无限期待,有学生这样说:“有时我看到没考好的成绩,首先觉得对不起我爸妈,其次就是学校领导,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让三中再创辉煌。”
  二、以人为本 人文先行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的一些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
  在德阳三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深知“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的道理,要求各职能部门全力做好对教师的贴心服务,竭心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开创“心齐、气顺、谋发展”的新局面,在实现以人文本的同时,让人文先行。
  案例:
  为了让教师更体面、更高效地工作,学校尽力改善了教职工的办公条件。学校领导坚持“只要有师生在校,我就在岗位上”,经常深入到各办公室拉拉家常、谈谈工作,尤其是毕业班节假日补课期间,学校领导都要到各办公室嘘寒问暖。为了教职工生活的方便,学校特地安排学校食堂为教职工提供平价净菜服务;考虑到晚习后老师回家的安全,学校每晚十点半特地用专车送老师们回家;毕业班老师尤其辛苦,学校还专门为毕业班值守晚自习的教师提供了食堂晚餐签单服务。这一系列举措让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除了给教职工改善工作条件和提供生活方便外,学校领导还尽力从劳动量和心理上为教职工减负。首先,清理了学校教师混岗突出的问题,把一线教师从服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让他们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力克诸多困难,解决了学校教师多年跨年级教学的突出问题,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为了让教职工多交流,学校还定期开展退休老教师联谊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在职教职工运动会;组织高三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考前趣味体育活动;并且创造条件,让全校教职工带上爱人和子女一起休闲团聚。   德阳三中的领导始终把人文关怀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在管理上,少了一点长官命令,多了一点人文关怀;少了一点制度约束,多了一点行为引导;少了一点苛刻要求,多了一点宽厚仁爱。学校领导时刻把关注人的内在需求作为根本,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今的三中,心齐了,气顺了,连许多已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常常还回学校转悠,献言献策,更多的则是表达了对三中的一种自豪感和归宿感。
  三、人文关怀 制度创新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德阳三中领导层的一系列人文关怀举措为“振兴三中、再铸辉煌”铺平了道路,学校领导开始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要发展,良好的制度是根本保障。
  德阳三中健全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竞聘上岗制度;修订完善了高三、初三毕业班奖励方案;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修订了工会活动方案等制度。所有制度都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再交由教代会讨论通过,最后形成文件下发到所有教职工手上,让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权利,让每个教职工都明确个人和学校是水乳相容、荣辱与共的关系。各项制度都力求指向明确、符合逻辑、公正合理、便于操作。
  制度一旦形成,学校要求各部门必须要以制度来规范管理,不能随意改变制度,更不能不执行制度;同时,还强调学校制度不能只用来监督、约束教职工,而应用制度来为广大师生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这些制度一出台,就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尤其是高考奖励方案的实施,把全校师生都凝聚到了关注高考这一决定学校兴衰的重大事情上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高考各自为阵,互不关心的现象。
  制度建设上,德陽三中尤其注重用制度来引导教师,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让每一个教职工都争作一个务正业的人。
  案例:
  每逢节假日,学校领导都陪同高三师生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校长经常说:“老师们,为了学生,为了学校,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再辛苦,都有我陪伴着你们。”学校领导的这种硬汉精神激发了广大师生不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大家都深知,业精于勤,勤才能出成果。现在,勤在三中已成为了一种主动的习惯,进而成为了一种不成丈的制度,这是制度的升华。德阳三中的制度建设就是这样,不仅靠刚性的制约,更靠柔性的引领,处处都闪耀着人文的光辉,从而实现了高水平管理的最高境界。
  学校领导多次在教职工大会上强调:“大家工作态度向我看齐、劳动纪律向我看齐、福利待遇向我看齐。学校是大家的,我们不能再错过了历史赋予我们这样的大好机遇。”学校领导这样寄语全校教职工:“做了牛就不能误春,为人师就不能误生,做了干部就不能误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知难而进,发扬“领导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育”的“四苦精神”,重振三中雄风!
  从“心齐、气顺”到“谋发展”,从理念创新到制度创新,德阳三中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现阶段,学校的人本管理已推进到了“让劳动有价值,让工作有尊严”的层面上来。
  德阳三中领导常常这样说:“大家各自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成天找机会和领导套近乎。我对每个教职工有自己的认识,你工作好、学生评价高、家长信任你,没空和我聊天我一样尊敬你;你工作不好、业绩不佳,即使你成天和领导嘻嘻哈哈,我一样不会认同你。”有这样清醒而明智的领导,三中的复兴没有理由不成为现实。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整体单位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2001年以来,中国的县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国县域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巨大,没有县域经济的强盛,中国就不可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未来,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它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县域经济体量庞大,基础条件差,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
贯彻“十四五”规划,破解高水平科技服务业人才紧缺问题,应从培养机构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度的视角,全面审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技术转移培养机构要与时俱进向“赋能共生”转型,自主吸纳所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的资源,培养产业适用型技术转移人才,进而促进本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现本区域科技服务业的高水平发展。
2021年5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欧盟行动计划:实现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将扭转过去轻源头预防、重后续补救的治理模式,转以审慎和预防原则做好源头预防,并利用科技创新强化后期污染治理,力争到2050年实现空气、水和土壤“零污染”。为此,《计划》确立了七大行动方向和九大旗舰倡议,高度重视数字化解决方案、生物技术、智能化生产与可持续产品、回收与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从生活设施、生活服务、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发展指标体系,以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为例,基于2007—2017年相关数据,采用改进的熵权法对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地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水平均值从2007年的1.2932增至2017年的1.6766,且生活设施、生活服务、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四分维度生态化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水平按均值大小排序为生活环境、生活服务、生活设施、生活水平;从地区差异来看,重庆、四川城市生活空间
编者按: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在德育思考中对班内、校内学生思想动态、行为倾向的超前把握和前瞻性预计及其在行动中的积极干预和引导,会对整个德育工作带来非常有利的局面,会使班内、校内呈现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质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
期刊
高校法治文化是法治认知、法治制度、法治教育、法治信仰、法治行动等要素构成的文化体系。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逻辑,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素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存在认知内涵狭隘化与人治化误区、制度短板与机制不畅叠加、教育结构性与功能性失衡交错、信仰内生乏力与外部冲击交织、个人自律不严与学校治理失范并存等现实困境。要从培育民主文化、程序文化、规则文化、尚法文化、信仰文化着手,优化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以情态系统为理论框架,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新浪微博情感类网络语篇中的情态资源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对比了积极类和消极类情感网络语篇中情态助动词分布上的异同及其生态性表征,研究发现:积极类和消极类情感网络语篇在情态助动词的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情态词的使用影响着网络语言空间的生态性,而情态词的合理使用则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生态网络语言环境,最终促进网络空间语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旨在了解情感类网络语篇的情态化使用特征和解读其生态性和非生态性特征,帮助准确认识和分辨网络语言中的真善美、加强互联网内容建
采用科研期望落差量表、焦虑量表、科研投入量表对全国614名具有完整科研经历的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究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中的期望落差、焦虑情绪与科研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科生的科研投入总体情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生科研投入与焦虑显著负相关,科研投入与期望落差显著负相关,期望落差与焦虑显著正相关;期望落差不仅直接负向预测其科研投入,还通过焦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科研投入。为提高本科生科研投入,建议高校加强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同时,本科生应树立合理的科研期望,加强心理调适,增强
文章介绍了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欧盟数据战略》,提出了稳步推进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和建议。建设长三角数字一体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打通要素流动壁垒,凝聚更强大的合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三角数字一体化正加速前进,已经形成了以多层次数字化载体建设为发展基础、智慧城市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发展关键、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发展引擎、可持续生态建设与高质量智慧生活为发展愿景的新局面
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多民族与多元文化是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基本现实,教师人才的培养必然要关注跨文化素养的培育。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教师跨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本土的历史性,在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主导下,教师跨文化素养发展是一个赓续演进的过程,分别经历了社会奠基、体系建构、规模化发展及理性引领四个时期。在此过程中,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先后沿着“平等与联合”“优先与扶持”“双语双文化”“积极稳妥”的思路推进。相应地,教师跨文化素养发展的语境也经历了不同的嬗变,分别为文化接触与尊重、文化理解与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