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师的工作是以学科为单位的,一个班级的某个学科通常由一位教师任教,有的班级甚至3年都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同一门学科。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班级的教学质量往往会有较大差异。于是,经常有家长向学校反映,认为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教得不好,要求将自己的孩子调到其他班去。显然,单纯地给学生调换班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校内师资均衡,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集体上课制正是我校推进校内师资均衡的一种新途径。
所谓集体上课制,就是改变过去一个班级的某个学科由一位教师任教的做法,改由同一年段的全体学科教师给学生共同上课,每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在平行班中轮流教学。这种模式适于在较大规模学校的某些学科推行。
一、集体上课制的构想来源及依据
1.展示课的启发
每当有展示课的时候,开课教师总会反复备课,多次试教,不断磨课,从而使展示课不断完善。由此我们设想: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同一位教师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中上同一篇目,这样反复上五六遍甚至十几遍,那么该教师对该课的把握肯定要比只上一两遍来得更深刻,课堂环节设计也会更科学、更合理,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差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优势智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人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再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其所擅长的领域。如果能让教师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让教师承担他们各自擅长的教学模块的教学任务,那么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3.跳跃性的课程设置
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学习单位,模块与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特别是文科课程,前后模块之间的连接不十分紧密。这种跳跃性的课程设置为集体上课制提供了可能。
二、集体上课制的操作步骤
我校从2006年9月开始尝试在语文学科实行集体上课制,下面就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为例,介绍集体上课制的操作步骤。
1.划分模块
学期初,我们根据文章特点,将教材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模块1:文学赏析。模块2:应用文学习。模块3:文言文阅读。模块4:写作指导训练。模块5:语文综合课模块。
2.确定任务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兴趣申报任教的教学模块,经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共同讨论后,确定各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申报的内容有冲突,则由学校进行统筹协调。
3.设置课表
集体上课制保证了每个班级的师资都是均衡的,但是,教师上课的次序仍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因为随着教学次数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所以就同一课而言,后面的学生比前面的学生更有利。这就要求课表的设置必须来回循环,以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比如:如果某教师教学第一课的顺序是从(1)班到(6)班,那么教学第二课的顺序就要从(6)班到(1)班。
三、集体上课制的保障机制
1.实行集体备课制
实行集体上课制后,每个教师的工作面变窄了,这有利于教师把所教内容研深、研透,但也容易使教师的工作变得单调、封闭,教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为此,我们把集体备课制作为集体上课制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由执教教师主备,其他教师参与讨论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2.实行个人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包括两部分:(1)过程评价。包括对教师备课质量的评价、平时练习作业巩固度评价、教研组随堂听课的评价等。(2)结果评价。每次考完试,我们都会统计试卷上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得分率,以对各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我校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即以一个年级的集体上课组为单位进行总体评价。如果该年级的语文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优良标准,则该年段学科组考核就不能被评为优秀。
教师的年度考核分数=教师个人评价分数×70% 集体上课组考核分数×30%。
四、成效及问题
我校自实施集体上课制以来,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明显缩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以2004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例,2006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各个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是比较大的,平均分最多相差19.83分,合格率最多相差21.50%,优秀率最多相差25.60%。实行集体上课制后,该年级学生的中考成绩如表2。各班的优秀率均有大幅提高,而且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明显缩小,平均分最多相差6.71分,合格率最多相差5.88%,优秀率最多相差19.47%。更为重要的是,集体上课制实现了校内师资均衡,学生择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对教师而言,集体上课制不仅能让他们各展所长,而且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写教案为例,过去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25个~30个教案。实行集体上课制后,每个教师只负责一两个模块的教学,每学期只要写10个~15个教案就可以了,这些教案可以在平行班中通用,每次教学教师只要略作调整就可以了。教师花在写教案上的时间少了,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
在实施集体上课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以下几个难题:(1)有的教师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交流比较少。对此,学校一方面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见解;另一方面,逐步加大集体上课组考核分数在教师年度考核分数中所占的权重。(2)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因此教师之间的教学情况缺少可比性。没有比较,有些教师看不到自身的不足,难以实现新的突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现在正致力于与其他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外出开会、学习、研讨。(3)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多了,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记不住学生的名字。
集体上课制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编辑 林飞)
所谓集体上课制,就是改变过去一个班级的某个学科由一位教师任教的做法,改由同一年段的全体学科教师给学生共同上课,每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在平行班中轮流教学。这种模式适于在较大规模学校的某些学科推行。
一、集体上课制的构想来源及依据
1.展示课的启发
每当有展示课的时候,开课教师总会反复备课,多次试教,不断磨课,从而使展示课不断完善。由此我们设想: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同一位教师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中上同一篇目,这样反复上五六遍甚至十几遍,那么该教师对该课的把握肯定要比只上一两遍来得更深刻,课堂环节设计也会更科学、更合理,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差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优势智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人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再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都有其所擅长的领域。如果能让教师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让教师承担他们各自擅长的教学模块的教学任务,那么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3.跳跃性的课程设置
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学习单位,模块与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特别是文科课程,前后模块之间的连接不十分紧密。这种跳跃性的课程设置为集体上课制提供了可能。
二、集体上课制的操作步骤
我校从2006年9月开始尝试在语文学科实行集体上课制,下面就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为例,介绍集体上课制的操作步骤。
1.划分模块
学期初,我们根据文章特点,将教材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模块1:文学赏析。模块2:应用文学习。模块3:文言文阅读。模块4:写作指导训练。模块5:语文综合课模块。
2.确定任务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兴趣申报任教的教学模块,经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共同讨论后,确定各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申报的内容有冲突,则由学校进行统筹协调。
3.设置课表
集体上课制保证了每个班级的师资都是均衡的,但是,教师上课的次序仍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因为随着教学次数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所以就同一课而言,后面的学生比前面的学生更有利。这就要求课表的设置必须来回循环,以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比如:如果某教师教学第一课的顺序是从(1)班到(6)班,那么教学第二课的顺序就要从(6)班到(1)班。
三、集体上课制的保障机制
1.实行集体备课制
实行集体上课制后,每个教师的工作面变窄了,这有利于教师把所教内容研深、研透,但也容易使教师的工作变得单调、封闭,教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为此,我们把集体备课制作为集体上课制的基础。在备课过程中,由执教教师主备,其他教师参与讨论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2.实行个人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包括两部分:(1)过程评价。包括对教师备课质量的评价、平时练习作业巩固度评价、教研组随堂听课的评价等。(2)结果评价。每次考完试,我们都会统计试卷上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得分率,以对各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我校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即以一个年级的集体上课组为单位进行总体评价。如果该年级的语文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优良标准,则该年段学科组考核就不能被评为优秀。
教师的年度考核分数=教师个人评价分数×70% 集体上课组考核分数×30%。
四、成效及问题
我校自实施集体上课制以来,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明显缩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以2004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例,2006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各个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是比较大的,平均分最多相差19.83分,合格率最多相差21.50%,优秀率最多相差25.60%。实行集体上课制后,该年级学生的中考成绩如表2。各班的优秀率均有大幅提高,而且班级之间的成绩差异明显缩小,平均分最多相差6.71分,合格率最多相差5.88%,优秀率最多相差19.47%。更为重要的是,集体上课制实现了校内师资均衡,学生择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对教师而言,集体上课制不仅能让他们各展所长,而且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写教案为例,过去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25个~30个教案。实行集体上课制后,每个教师只负责一两个模块的教学,每学期只要写10个~15个教案就可以了,这些教案可以在平行班中通用,每次教学教师只要略作调整就可以了。教师花在写教案上的时间少了,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
在实施集体上课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以下几个难题:(1)有的教师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交流比较少。对此,学校一方面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见解;另一方面,逐步加大集体上课组考核分数在教师年度考核分数中所占的权重。(2)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因此教师之间的教学情况缺少可比性。没有比较,有些教师看不到自身的不足,难以实现新的突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现在正致力于与其他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外出开会、学习、研讨。(3)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多了,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记不住学生的名字。
集体上课制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编辑 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