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病理学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随着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全面推进了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计划的开展,影响着病理学改革的方向,本文主要从病理学改革的现状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病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新模式,传统的病理学教学要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队伍水准,努力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一、病理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教师拘泥于陈旧的学科范畴,难以开拓创新,课堂一般还是以讲授为主,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机制。课程内容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偏多,教学学时缩减,学生人数增加,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医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医疗组织机构就业门坎的提高,老式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已跟不上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传授给学生,如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改革病理学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改革措施
病理学改革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病理知识的掌握,为后期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渠道。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医学教学仍沿用单纯讲授的填鸭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其次要提倡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多思考、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精湛的讲授技巧,才能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病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含的有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随着病理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就要求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除具有强硬的理论知识外,平时还应加强在政治思想、外语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教研组内部要互相学习,广泛交流工作经验,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提供掌握前沿知识的机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教学内容改革
病理学教学中,因各专业学时和课程设定的不同,相同的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需求。为使病理学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要求,需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将一些课程内容进行添加、整合和序化,及时删除陈旧和重复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前沿病理研究动态、最新的病理学科研成果和病理生理学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等内容。如临床医学方面,增加了目前发病率逐年递增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其相关的系统疾病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病理学教学内容能更好的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 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论课的延续和补充,教师与学生接触更多些,在实践方面指导更直接。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不同教学标本或切片、幻灯片、录像带等资料,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师稍加引导和提示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去发现异常和病变并对其进行描述与诊断,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对疾病发生时症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 临床病例教学法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临床病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可以提前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深入临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关的典型病例,一边取材一边讲解,将临床融入到病理教学之中。在病例讨论时,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病案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兴趣,增强用感性认识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能力。如列举肺结核造成肺组织干酪样坏死,风湿性心脏病伴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病历上的病理变化、防治原则等,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内容丰富的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直接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可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③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系统可以将图像、数据、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素材,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化,方便学生观察病理变化过程。病理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来解释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对血液循环途径、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等内容的展示,这种虚拟实景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空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时的内容和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结合现代技术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问题,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如讲授白细胞的游出、吞噬现象,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教师在讲解它的病理时,可利用一个简单图像显示白细胞从附壁、粘附、游出、趋化,进而吞噬病原体的活动过程;学生根据自学得到的答案和老师的作比较,听课时就可以抓住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结:
21世纪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涉及到各项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的研究,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强调了各个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融入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芳,李淑元,陈岩.整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0(22)
[2]张润岐,阎爱丽,苏兴利,王湘,郭玉芳,吴庚利,楮薇薇.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整体基础医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05)
[3]郑伟,李一伟.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4]秦宗阳,耿虹,王宗霞,王树朝,王秀娟,郭静.参加病理学教学实践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关键词:职业能力;病理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新模式,传统的病理学教学要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队伍水准,努力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一、病理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教师拘泥于陈旧的学科范畴,难以开拓创新,课堂一般还是以讲授为主,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机制。课程内容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偏多,教学学时缩减,学生人数增加,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医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医疗组织机构就业门坎的提高,老式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已跟不上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传授给学生,如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改革病理学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改革措施
病理学改革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病理知识的掌握,为后期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渠道。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医学教学仍沿用单纯讲授的填鸭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其次要提倡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多思考、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精湛的讲授技巧,才能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病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含的有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随着病理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就要求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除具有强硬的理论知识外,平时还应加强在政治思想、外语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教研组内部要互相学习,广泛交流工作经验,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提供掌握前沿知识的机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教学内容改革
病理学教学中,因各专业学时和课程设定的不同,相同的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需求。为使病理学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要求,需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将一些课程内容进行添加、整合和序化,及时删除陈旧和重复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前沿病理研究动态、最新的病理学科研成果和病理生理学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等内容。如临床医学方面,增加了目前发病率逐年递增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其相关的系统疾病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病理学教学内容能更好的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 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论课的延续和补充,教师与学生接触更多些,在实践方面指导更直接。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不同教学标本或切片、幻灯片、录像带等资料,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师稍加引导和提示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去发现异常和病变并对其进行描述与诊断,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对疾病发生时症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 临床病例教学法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临床病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可以提前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深入临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关的典型病例,一边取材一边讲解,将临床融入到病理教学之中。在病例讨论时,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病案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兴趣,增强用感性认识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能力。如列举肺结核造成肺组织干酪样坏死,风湿性心脏病伴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病历上的病理变化、防治原则等,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内容丰富的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直接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可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③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系统可以将图像、数据、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素材,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化,方便学生观察病理变化过程。病理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来解释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对血液循环途径、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等内容的展示,这种虚拟实景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空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时的内容和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结合现代技术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问题,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如讲授白细胞的游出、吞噬现象,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教师在讲解它的病理时,可利用一个简单图像显示白细胞从附壁、粘附、游出、趋化,进而吞噬病原体的活动过程;学生根据自学得到的答案和老师的作比较,听课时就可以抓住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总结:
21世纪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涉及到各项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的研究,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强调了各个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融入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芳,李淑元,陈岩.整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0(22)
[2]张润岐,阎爱丽,苏兴利,王湘,郭玉芳,吴庚利,楮薇薇.以病理学为中心的整体基础医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05)
[3]郑伟,李一伟.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4]秦宗阳,耿虹,王宗霞,王树朝,王秀娟,郭静.参加病理学教学实践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