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正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成立了关心青少年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学生免除了学费、住宿费,使用上了免费的课桌櫈。对未成年人实行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针对当前的形势,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上级派来了专职保卫人员。在这和谐幸福的校园里,可是有极少数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胸无大志,无故不上学,整天泡在网吧里,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在家访中常遇到学生顶撞老师和父母的事,不懂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在今后的学校教育工作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中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正确处理好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1.教育功能上的重智轻德
近年来,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可谓不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可谓不强,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考试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仍在主宰着学校的教学。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学校德育的首位何以彰显?
2.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排位,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在和谐幸福的校园里,我班曾良同学最近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其原因是父母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3.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读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听一首好的音乐歌曲,看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青少年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青少年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一些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审美观赏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应该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消除思想道德建设制约因素的对策
1.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是硬指标。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弊端,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因此,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加大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中只重学习成绩,有来自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讲德才兼备。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屡屡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德和才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强烈呼唤,人力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作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面对如此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3.完善網络、短信的管理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领域管理滞后于发展,也许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责怪这种滞后,积极的应是及时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之策。一手抓疏。既满足青少年浓厚的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4.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净化成长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还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营造一个教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班主任的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当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班级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必须依靠班主任才能实施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呢?
首先,班主任必须提高自已思想品德素质,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示范的功能,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做到事事是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带头垂范。
其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有明确的班级德育目标。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例如,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先从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他爱家、爱校,最后才能上升为爱国,使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以升华。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虽然处于十分重要位置,但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还不能仅局限于班级和学校,应着眼于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班主任应参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方向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要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中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正确处理好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1.教育功能上的重智轻德
近年来,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可谓不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可谓不强,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考试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仍在主宰着学校的教学。在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学校德育的首位何以彰显?
2.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父母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排位,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在和谐幸福的校园里,我班曾良同学最近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了厌学的思想。其原因是父母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3.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读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听一首好的音乐歌曲,看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青少年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青少年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一些审美的错位。誉庸俗贬高尚,誉感觉贬理智,誉调侃贬拼搏,誉奢侈贬勤俭。而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审美观赏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应该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消除思想道德建设制约因素的对策
1.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是硬指标。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弊端,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因此,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加大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中只重学习成绩,有来自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讲德才兼备。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屡屡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德和才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强烈呼唤,人力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企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作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面对如此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走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3.完善網络、短信的管理机制
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领域管理滞后于发展,也许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责怪这种滞后,积极的应是及时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之策。一手抓疏。既满足青少年浓厚的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一手抓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4.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净化成长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还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营造一个教育、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班主任的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当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班级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必须依靠班主任才能实施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呢?
首先,班主任必须提高自已思想品德素质,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示范的功能,中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做到事事是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带头垂范。
其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有明确的班级德育目标。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例如,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先从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他爱家、爱校,最后才能上升为爱国,使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以升华。班主任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虽然处于十分重要位置,但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还不能仅局限于班级和学校,应着眼于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班主任应参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方向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