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也随之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因素,笔者通过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发展的问题,从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管理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发展的因素,以期能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 认识偏差 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咨询于20个世纪80年代出现在高校,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高校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咨询室,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心理咨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高校接受和认可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总体上说,三个主要因素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
2012年1月份笔者随机抽取我校四个年级500名学生,调查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73.1%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25.1%的学生无所谓,1.8%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咨询服务。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理性上认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在“当你感到心中有难以排解的心理困扰或压抑时,是否想到去咨询”这一问题上,4.9%的学生选择去咨询,61.8%的学生想过咨询,但没有去,32.6%的学生不愿意去咨询。在“是否有过面询经历”这个题目上,8%的学生有过面询的经历,92%的学生没有面询的经历。因此,虽然学生在理性上认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感到内心痛苦时,选择去咨询的人仍然是极少数。
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学生去咨询呢?对于大多数选择不去做咨询的学生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很正常,认为去咨询的人就是心理有“病”的人,是丢面子的事情,如果让周围的学生和管理者知道更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深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这种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每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特有的心理危机。因此,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所有人都是“病人”,只不过是轻重不同而已,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是完美无缺的。
第二,那些能够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往往在第一次咨询时就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并且要求咨询师能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如果第一次咨询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怀疑甚至否认心理咨询。殊不知,形成一种观念需要过程,消除一种观念也需要过程,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身上需要不同的咨询时间,不同的问题更是需要不等的咨询时间。在临床上,长期的精神分析治疗甚至达到了1000小时,这意味着治疗师要和来访者在特定的环境谈1000小时。
第三,咨询是“秘密谈话”或是“心里话”的过程,有些学生担心咨询师会泄露自己的秘密于旁人而不敢面对咨询师。实质上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它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执业守则,不是人们眼中简单的“聊天”和“谈私话”,保守当事人的秘密是咨询的首要原则。
二、管理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
心理咨询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在高校,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去处理和解决关于人的任何问题。面对心理咨询这个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没有亲身体验过,很难从心理上接受心理咨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有力补充。
第一,有些管理者直截了当地否认心理咨询的科学性,盲目认为咨询无用,这在经验丰富的老政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管理者没有亲身体验过心理咨询而怀疑咨询效果,认为没必要引入咨询,还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管用。由于价值观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的侧重点是使人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是自觉地进行反思自己,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有说服的意味。
第二,对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的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学生的有些问题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那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是有局限性的,管理者很难接受和面对这一点。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发展成熟,而心理咨询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管理者还没有亲眼看见心理咨询的效果,故而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心理咨询这种不熟悉的新方法。
实质上,在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高校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高校并不是真空,学生通过电话、网络、电视等媒体和外界一直保持联系,在联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进行比较,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所谓“问题”中,并不都是思想政治性质的,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层面的。因此,要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要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让心理学从幕后走向前台,发挥它本应发挥的作用。
三、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素质
心理咨询师的自身人格和咨询技术,而咨询师的自身人格较咨询技术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即使不懂得任何心理学知识,也会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无形中就帮助了别人,一个技术再优秀的咨询师或是所谓的心理学家也会在不尊重别人的过程中对他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对于做人心灵工作的咨询而言,咨询师的人格是第一位的,资讯技术和知识只能排在第二位。在比较国外大学和国内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时,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国外大学有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而国内高校缺少的恰恰就是专业人才。
(一)咨询师的自身人格需要不断完善
热于助人、有爱心、对人的心靈感兴趣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治疗师的首要因素。心理咨询是做人的心理工作、治疗心灵上的创伤,如果没有爱心,不热爱咨询事业,难以完成哪怕是一次50分钟的咨询工作,因为咨询过程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心与心的交流,是咨询师向来访者租借自我功能,使来访者获得心灵上的成长。一个不热爱咨询事业的咨询师无法在咨询过程中与来访者共情,不能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对来访者心灵造成第二次的伤害。因此,愿意帮助来访者、有爱心是咨询师的首要人格因素。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也不例外。如何完善自身人格、洞察自己内心真实的世界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分析。如果咨询师没有勇气认清自己,回避自己的问题,就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心理学讲师,不适合做临床的咨询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因工作不顺利而忧伤的咨询师没有能力帮助一个同样因工作不顺而抑郁的来访者。自我分析是无止境的,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的自我分析会持续到终止临床咨询和治疗工作。因为人的心理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不具有恒常性。然而自我分析又是残酷的,痛如撕心裂肺,没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又怎会有洞察人性的快乐呢?
(二)咨询师需要掌握专业的咨询技术
咨询师在愿意帮助来访者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帮助来访者,才能够完成咨询过程。助人能力不是先天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心理咨询是一种技术,是一个职业,也是一门学科,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要做好咨询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咨询理论和实践技术,并运用到咨询实践中。例如如何取得来访者的信任这个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和治疗师也许在几分钟之内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一个新手,可能咨询全过程也不能做到而导致没有效果的咨询。目前,国内关于咨询技术的培训班很多,几乎囊括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各个理论流派。
总之,一个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或一个表情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永远的心理伤害。因此,要发展高校心理咨询事业,首先要有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参考文献】
[1]陈丽.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武昊宇.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6)
[3]赵鹏,施永红,于智超.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1).
[4]楚立娜. 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思考[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 认识偏差 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咨询于20个世纪80年代出现在高校,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高校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咨询室,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心理咨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高校接受和认可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总体上说,三个主要因素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
2012年1月份笔者随机抽取我校四个年级500名学生,调查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73.1%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25.1%的学生无所谓,1.8%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咨询服务。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理性上认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在“当你感到心中有难以排解的心理困扰或压抑时,是否想到去咨询”这一问题上,4.9%的学生选择去咨询,61.8%的学生想过咨询,但没有去,32.6%的学生不愿意去咨询。在“是否有过面询经历”这个题目上,8%的学生有过面询的经历,92%的学生没有面询的经历。因此,虽然学生在理性上认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感到内心痛苦时,选择去咨询的人仍然是极少数。
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学生去咨询呢?对于大多数选择不去做咨询的学生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很正常,认为去咨询的人就是心理有“病”的人,是丢面子的事情,如果让周围的学生和管理者知道更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深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这种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每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特有的心理危机。因此,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所有人都是“病人”,只不过是轻重不同而已,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是完美无缺的。
第二,那些能够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往往在第一次咨询时就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并且要求咨询师能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如果第一次咨询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怀疑甚至否认心理咨询。殊不知,形成一种观念需要过程,消除一种观念也需要过程,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身上需要不同的咨询时间,不同的问题更是需要不等的咨询时间。在临床上,长期的精神分析治疗甚至达到了1000小时,这意味着治疗师要和来访者在特定的环境谈1000小时。
第三,咨询是“秘密谈话”或是“心里话”的过程,有些学生担心咨询师会泄露自己的秘密于旁人而不敢面对咨询师。实质上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它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执业守则,不是人们眼中简单的“聊天”和“谈私话”,保守当事人的秘密是咨询的首要原则。
二、管理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
心理咨询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在高校,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去处理和解决关于人的任何问题。面对心理咨询这个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没有亲身体验过,很难从心理上接受心理咨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有力补充。
第一,有些管理者直截了当地否认心理咨询的科学性,盲目认为咨询无用,这在经验丰富的老政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管理者没有亲身体验过心理咨询而怀疑咨询效果,认为没必要引入咨询,还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管用。由于价值观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的侧重点是使人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是自觉地进行反思自己,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有说服的意味。
第二,对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的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学生的有些问题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那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是有局限性的,管理者很难接受和面对这一点。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发展成熟,而心理咨询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管理者还没有亲眼看见心理咨询的效果,故而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心理咨询这种不熟悉的新方法。
实质上,在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高校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高校并不是真空,学生通过电话、网络、电视等媒体和外界一直保持联系,在联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进行比较,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所谓“问题”中,并不都是思想政治性质的,其中大部分是心理层面的。因此,要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要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让心理学从幕后走向前台,发挥它本应发挥的作用。
三、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素质
心理咨询师的自身人格和咨询技术,而咨询师的自身人格较咨询技术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即使不懂得任何心理学知识,也会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无形中就帮助了别人,一个技术再优秀的咨询师或是所谓的心理学家也会在不尊重别人的过程中对他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对于做人心灵工作的咨询而言,咨询师的人格是第一位的,资讯技术和知识只能排在第二位。在比较国外大学和国内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时,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国外大学有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而国内高校缺少的恰恰就是专业人才。
(一)咨询师的自身人格需要不断完善
热于助人、有爱心、对人的心靈感兴趣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治疗师的首要因素。心理咨询是做人的心理工作、治疗心灵上的创伤,如果没有爱心,不热爱咨询事业,难以完成哪怕是一次50分钟的咨询工作,因为咨询过程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心与心的交流,是咨询师向来访者租借自我功能,使来访者获得心灵上的成长。一个不热爱咨询事业的咨询师无法在咨询过程中与来访者共情,不能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对来访者心灵造成第二次的伤害。因此,愿意帮助来访者、有爱心是咨询师的首要人格因素。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也不例外。如何完善自身人格、洞察自己内心真实的世界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分析。如果咨询师没有勇气认清自己,回避自己的问题,就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心理学讲师,不适合做临床的咨询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因工作不顺利而忧伤的咨询师没有能力帮助一个同样因工作不顺而抑郁的来访者。自我分析是无止境的,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的自我分析会持续到终止临床咨询和治疗工作。因为人的心理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不具有恒常性。然而自我分析又是残酷的,痛如撕心裂肺,没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又怎会有洞察人性的快乐呢?
(二)咨询师需要掌握专业的咨询技术
咨询师在愿意帮助来访者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帮助来访者,才能够完成咨询过程。助人能力不是先天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心理咨询是一种技术,是一个职业,也是一门学科,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要做好咨询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咨询理论和实践技术,并运用到咨询实践中。例如如何取得来访者的信任这个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和治疗师也许在几分钟之内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一个新手,可能咨询全过程也不能做到而导致没有效果的咨询。目前,国内关于咨询技术的培训班很多,几乎囊括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各个理论流派。
总之,一个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或一个表情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永远的心理伤害。因此,要发展高校心理咨询事业,首先要有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参考文献】
[1]陈丽.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2]武昊宇.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6)
[3]赵鹏,施永红,于智超.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1).
[4]楚立娜. 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思考[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