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知道如何科学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等,并且要掌握好表述目标的四个要素和相关的行为动词。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一、目标的确定
要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需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方面出发,认真分析和研究。
1.理解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提出的学科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与技能: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目标的重要标志。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得出结论的过程。传统教学重教法,新课程重学法。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中“经历信息技术过程”是指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过程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参与信息处理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进行作品制作实践活动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技术与方法做出选择,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熟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广东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如下:
①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知道问题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
②能根据任务的要求从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如浏览与查找信息资源,现场信息收集等。
③能正确地判断与估计所查找到的信息的价值与意义,选择适合于自己需要的信息。
④能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将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
⑤能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理的信息加工或创作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制作等。
⑥能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与他人交流实践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人合作。
⑦能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亲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而实现,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又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是由国家及课程专家制定,偏重于理论层面;而教学目标则是实践层面的,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化,由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在实践中制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区分清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避免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能从网络获取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都是错误的。
3.领会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注重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新课程理念是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要的理论依据。
4.吃透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要制订教学目标必须先分析教材。分析教材不但要分析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还要分析本节课在本单元或本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整套教材的结构体系,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时注意分析知识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知识需要用到什么方法等。
5.了解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如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个体差异、心理特征等,教师只有了如指掌,才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和学。
6.实际应用
通常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探究的方法,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际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着重体现通过体验、感悟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具体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评价等。另外,还要强调将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案例初中《网上交流信息》着重体现了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并掌握利用电子邮件和论坛交流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学会学习、善于交流合作,能将电子邮件和论坛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要具体、清晰,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需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不能泛泛而谈。
如案例初中《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对应的课程目标设计如下:
①能使用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源”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②经历图表的制作过程,能说出图表向导的步骤——表达能力。
③能与同学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据需要用图表来表达——合作交流。
④通过分析需求,比较各种图表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解决问题。
二、目标的表述
1.表述目标的四个要素
①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是目标句子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但书写时可以省略。
②行为动词。指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句子中的谓语。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经历、感受、体验等。
③行为条件。即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句子中的状语。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在……情况下”,“根据……”,“经过……”等。
④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性目标)的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如:“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体验……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探索……的过程”。
3.运用相关行为动词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相关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探索、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提问、合作、解决等。
例一,《网上查找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际上网搜索,掌握提炼关键词的一般方法。
②经历上网搜索、筛选信息的过程,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例二,《网上交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申请电子邮箱和注册论坛账号的过程,掌握网上注册新用户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论坛等,感受网络交流信息的便利,掌握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③积极利用Webquest学习网站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索出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④学习过程中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讨论问题,从交流讨论中丰富知识。
例三,《图文混排综合应用——名片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过程,学会图文混排的搭配技巧,培养观察与审美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名片设计、制作,学会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创新设计,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总之,信息技术课中制订科学的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切实制订好“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老师们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深入研究教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2004.
[2]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一、目标的确定
要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需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方面出发,认真分析和研究。
1.理解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提出的学科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与技能: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目标的重要标志。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知道得出结论的过程。传统教学重教法,新课程重学法。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中“经历信息技术过程”是指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过程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参与信息处理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该过程与方法,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进行作品制作实践活动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技术与方法做出选择,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熟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广东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如下:
①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知道问题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
②能根据任务的要求从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如浏览与查找信息资源,现场信息收集等。
③能正确地判断与估计所查找到的信息的价值与意义,选择适合于自己需要的信息。
④能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将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
⑤能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合理的信息加工或创作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制作等。
⑥能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与他人交流实践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人合作。
⑦能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亲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而实现,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又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是由国家及课程专家制定,偏重于理论层面;而教学目标则是实践层面的,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化,由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在实践中制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区分清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避免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能从网络获取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都是错误的。
3.领会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注重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新课程理念是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要的理论依据。
4.吃透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要制订教学目标必须先分析教材。分析教材不但要分析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还要分析本节课在本单元或本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整套教材的结构体系,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时注意分析知识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知识需要用到什么方法等。
5.了解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如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个体差异、心理特征等,教师只有了如指掌,才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和学。
6.实际应用
通常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探究的方法,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际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要着重体现通过体验、感悟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具体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评价等。另外,还要强调将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案例初中《网上交流信息》着重体现了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并掌握利用电子邮件和论坛交流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学会学习、善于交流合作,能将电子邮件和论坛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设计要具体、清晰,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需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不能泛泛而谈。
如案例初中《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对应的课程目标设计如下:
①能使用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源”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②经历图表的制作过程,能说出图表向导的步骤——表达能力。
③能与同学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据需要用图表来表达——合作交流。
④通过分析需求,比较各种图表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数据——解决问题。
二、目标的表述
1.表述目标的四个要素
①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是目标句子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都是不妥的。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但书写时可以省略。
②行为动词。指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句子中的谓语。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经历、感受、体验等。
③行为条件。即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句子中的状语。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在……情况下”,“根据……”,“经过……”等。
④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性目标)的层次分类
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如:“经历……的过程”。
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体验……的过程”。
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探索……的过程”。
3.运用相关行为动词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相关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探索、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提问、合作、解决等。
例一,《网上查找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际上网搜索,掌握提炼关键词的一般方法。
②经历上网搜索、筛选信息的过程,感受网络的强大功能,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例二,《网上交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申请电子邮箱和注册论坛账号的过程,掌握网上注册新用户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论坛等,感受网络交流信息的便利,掌握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③积极利用Webquest学习网站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索出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④学习过程中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讨论问题,从交流讨论中丰富知识。
例三,《图文混排综合应用——名片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过程,学会图文混排的搭配技巧,培养观察与审美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名片设计、制作,学会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创新设计,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总之,信息技术课中制订科学的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切实制订好“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老师们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深入研究教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2004.
[2]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