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过程本质上是对外界信息的输入、存储、转换和提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为通向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知识的阳光是通过注意这扇门户照射进来的。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重视组织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精力指向和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这是保证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心也就是注意分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一.注意分散的表现及其原因
当学生注意分散时,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1.目光呆滞
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教师的语言不清,节奏过快或过慢,或者机械重复,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分心和厌烦。有时学生目光似乎看着教师,但仔细一看,学生的眼珠早已经不动了,说明学生已经分心。
2.东张西望,如坐针毡
这是注意分散的一个最明显、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品质极差,从小养成好动的习惯,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对他们而言真是在“炼狱”。
3.无声的反抗(冷漠)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又缺乏关心,或者对学生的批评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敢怒而不敢言,表现出无能为力或假装满不在乎的冷漠态度。
4.昏昏欲睡
有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疲劳,就伏在桌上;有的为了避免教师的批评,桌前放一些遮眼物,如用单手或双手撑着头,以免被教师发现。
引起学生分心的原因有三个:
1.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职业中学学生存在“三等公民”心理,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些说法:“初中毕业考高中,头等的上重点高中,二等的进一般高中,三等的读职业高中。”“九年寒窗,初中收场,大学无望,前途渺茫。”“书已念到头,汗水已自流,回家找门头,职高没奔头。”因而,上课只求人在,不求心到。
另外,职业高中的学生中即便是有爱读书的,但与其它课程比较起来,思想政治课只能放在了“副科”的位置上,倍受冷落。即使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也往往表现出对政治常识的无知和思想觉悟的漠然。
2.教师自身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学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无味,老师难讲,学生厌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于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内容讲解缺乏条理性和新意,语言缺乏艺术性,上课缺乏鼓动力、活力,课堂气氛沉闷,具体的教学没有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3.外界刺激物的影响
当教师的一般都比较清楚,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力分散的直接根源。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刺激物本身具有强烈变化和新异性的特点,既可以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也可以被教师利用来达到为其所预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作为教师是应当最大限度地防止那些不利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和干扰。
二.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与方法
1.暗示
发现学生有分心的行为,可直接给予信号,做恰当的暗示,及时提醒。具体的做法有:
(1)眼神暗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当学生的眼神和你不能沟通时(也就是“走神”时),教师可以皱眉、凝视,以示提醒。如上课时常有学生开小差,或随便讲话,这时教师可以用眼神给这位学生以暗示,让这位学生知道老师已注意到自己,那么本来不安分的行为就会立即收敛。由于老师采用了暗示手段,使这位学生保全了面子,他心中颇为感激,不会产生反感或对抗,其效果自然比停课批评好得多。
(2)有意停顿。有意停顿也是一种暗示。教师讲课中的突然停止,能及时引起分心者的注意。如上课到一定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轻声细语随之而起。此时,教师既不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也不要停止讲课来训斥一通,而只需暂时停止讲课,以沉默给学生以启发,让学习明白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课。
(3)手势。学生不是成人,上课除交头接耳外,很多学生上课坐姿不正,弓腰曲背。这既容易打瞌睡,又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在发现学生上课坐姿不正时,教师只需用一个手势(轻轻向上一提)暗示学生。这样做,省时、省力,还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
(4)联系教材内容直接提醒。如:有一次职业道德课上,讲到诚实守信时,我发现一个同学正在低着头打电子游戏,如果直接批评他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于是,我旁敲侧击到:“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条要求大家诚实守信,我看有些同学就做不到,昨天刚刚对他讲了上课要认真听课,不要受其他东西的诱惑,今天就做不到了。”说到这里,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抬起头看向老师红着脸笑了,从此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这些为了吸引同学注意而发出的不同信号,做出的不同暗示,既不影响全班学生的听课情绪,又不使个别学生感到难堪,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惭愧的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停止与课堂学习无关的活动,进而为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感到敬佩和羡慕。教师对学生的暗示,虽然是无声的信号,却胜似有声的批评,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改进教法,增强吸引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但是,任何一位教师,即使是他最擅长的教法,也不宜一直使用,一成不变,这是由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学生年龄越小,其注意力持续时间越短,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产生疲劳感。教师要善于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引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新鲜感,从而保持较稳定的注意力与兴趣。否则,老一套教法,势必“幽兰之草,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使曾经有过良好效果的方法,也会令人产生厌烦情绪,削弱注意力。
3.运用幽默
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仅能够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还能防止或消除紧张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气氛,而许多学校往往又将思想政治课排到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大脑一般处于疲劳状态。教师此时的幽默将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精神焕发。例如: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教师发现有个学生困得闭上了眼睛,处于半昏睡状态,不时地点头打盹。再看着其他同学,大多数无精打采没精神,教师就微笑着说:“某某同学对教师的课非常满意,美中不足之处两眼总是闭着。”说到这里,同学们开心地笑了,顿时驱散了疲劳,打起了精神,那位分心的学生经同学提醒,也不好意思地笑笑,再无睡意了。
4.扩大注意范围
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如果只注意少数学生,忽视另一部分学生,那么被忽视的学生会觉得不被教师重视,认为教师不公平,心里感到失望,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扩大注意范围,讲课的同时目光要环视全班学生,尤其是对前后排左右两角被忽视的角落更要注意,不要使课堂上有“常年观众”。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堂上心情愉快,学生的注意自然稳定而持久,自然而然,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反而有“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感觉。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职业高级中学)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重视组织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精力指向和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这是保证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心也就是注意分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一.注意分散的表现及其原因
当学生注意分散时,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1.目光呆滞
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教师的语言不清,节奏过快或过慢,或者机械重复,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分心和厌烦。有时学生目光似乎看着教师,但仔细一看,学生的眼珠早已经不动了,说明学生已经分心。
2.东张西望,如坐针毡
这是注意分散的一个最明显、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品质极差,从小养成好动的习惯,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对他们而言真是在“炼狱”。
3.无声的反抗(冷漠)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又缺乏关心,或者对学生的批评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敢怒而不敢言,表现出无能为力或假装满不在乎的冷漠态度。
4.昏昏欲睡
有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疲劳,就伏在桌上;有的为了避免教师的批评,桌前放一些遮眼物,如用单手或双手撑着头,以免被教师发现。
引起学生分心的原因有三个:
1.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职业中学学生存在“三等公民”心理,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些说法:“初中毕业考高中,头等的上重点高中,二等的进一般高中,三等的读职业高中。”“九年寒窗,初中收场,大学无望,前途渺茫。”“书已念到头,汗水已自流,回家找门头,职高没奔头。”因而,上课只求人在,不求心到。
另外,职业高中的学生中即便是有爱读书的,但与其它课程比较起来,思想政治课只能放在了“副科”的位置上,倍受冷落。即使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也往往表现出对政治常识的无知和思想觉悟的漠然。
2.教师自身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学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无味,老师难讲,学生厌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于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内容讲解缺乏条理性和新意,语言缺乏艺术性,上课缺乏鼓动力、活力,课堂气氛沉闷,具体的教学没有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3.外界刺激物的影响
当教师的一般都比较清楚,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力分散的直接根源。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刺激物本身具有强烈变化和新异性的特点,既可以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也可以被教师利用来达到为其所预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作为教师是应当最大限度地防止那些不利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和干扰。
二.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与方法
1.暗示
发现学生有分心的行为,可直接给予信号,做恰当的暗示,及时提醒。具体的做法有:
(1)眼神暗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当学生的眼神和你不能沟通时(也就是“走神”时),教师可以皱眉、凝视,以示提醒。如上课时常有学生开小差,或随便讲话,这时教师可以用眼神给这位学生以暗示,让这位学生知道老师已注意到自己,那么本来不安分的行为就会立即收敛。由于老师采用了暗示手段,使这位学生保全了面子,他心中颇为感激,不会产生反感或对抗,其效果自然比停课批评好得多。
(2)有意停顿。有意停顿也是一种暗示。教师讲课中的突然停止,能及时引起分心者的注意。如上课到一定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轻声细语随之而起。此时,教师既不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也不要停止讲课来训斥一通,而只需暂时停止讲课,以沉默给学生以启发,让学习明白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课。
(3)手势。学生不是成人,上课除交头接耳外,很多学生上课坐姿不正,弓腰曲背。这既容易打瞌睡,又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在发现学生上课坐姿不正时,教师只需用一个手势(轻轻向上一提)暗示学生。这样做,省时、省力,还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
(4)联系教材内容直接提醒。如:有一次职业道德课上,讲到诚实守信时,我发现一个同学正在低着头打电子游戏,如果直接批评他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于是,我旁敲侧击到:“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条要求大家诚实守信,我看有些同学就做不到,昨天刚刚对他讲了上课要认真听课,不要受其他东西的诱惑,今天就做不到了。”说到这里,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抬起头看向老师红着脸笑了,从此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这些为了吸引同学注意而发出的不同信号,做出的不同暗示,既不影响全班学生的听课情绪,又不使个别学生感到难堪,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惭愧的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停止与课堂学习无关的活动,进而为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感到敬佩和羡慕。教师对学生的暗示,虽然是无声的信号,却胜似有声的批评,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改进教法,增强吸引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但是,任何一位教师,即使是他最擅长的教法,也不宜一直使用,一成不变,这是由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学生年龄越小,其注意力持续时间越短,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产生疲劳感。教师要善于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引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新鲜感,从而保持较稳定的注意力与兴趣。否则,老一套教法,势必“幽兰之草,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使曾经有过良好效果的方法,也会令人产生厌烦情绪,削弱注意力。
3.运用幽默
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仅能够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还能防止或消除紧张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气氛,而许多学校往往又将思想政治课排到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大脑一般处于疲劳状态。教师此时的幽默将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精神焕发。例如: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炎热,教师发现有个学生困得闭上了眼睛,处于半昏睡状态,不时地点头打盹。再看着其他同学,大多数无精打采没精神,教师就微笑着说:“某某同学对教师的课非常满意,美中不足之处两眼总是闭着。”说到这里,同学们开心地笑了,顿时驱散了疲劳,打起了精神,那位分心的学生经同学提醒,也不好意思地笑笑,再无睡意了。
4.扩大注意范围
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如果只注意少数学生,忽视另一部分学生,那么被忽视的学生会觉得不被教师重视,认为教师不公平,心里感到失望,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扩大注意范围,讲课的同时目光要环视全班学生,尤其是对前后排左右两角被忽视的角落更要注意,不要使课堂上有“常年观众”。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堂上心情愉快,学生的注意自然稳定而持久,自然而然,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反而有“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感觉。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