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中国应做“温和的巨人”等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功:中国应做“温和的巨人”
  
  经济崛起之后的中国将会怎样?中国将以何种角色与这个世界相处?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的感受来看,中国的确应该清楚地展示未来的发展期望和战略定位。在陈功看来,这个定位应该是“温和的巨人”,这也应该是中国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所谓“巨人”,指的是实力和影响力,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技术等多个方面;“温和”则指的是态度,包括对别国的态度,对人民的态度,对使用权力的态度,对财富分配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中国成为“巨人”的可能性是最不用担心的,只是迟早的问题,但“温和”则需要中国付出努力才能达到,这需要中国的领导者和中国的机制,能够真正地接受“温和”,能够限制成为“巨人”后常常出现的肆意使用权力的冲动。
  陈功强调,应该意识到,现在时代变了,在一个高度全球化、注重知识和信息分享的时代,中国的财富积累脱离不了世界,只靠强悍无法获得财富,反而会让你远离财富。对于全球财富而言,分享才是硬道理!时代告诉我们,中国的富裕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生产秩序尊重的基础上,强悍与好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人为敌,不如与人为善,温和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强悍和好战无法获得。所以未来的中国,必须是一个温和的国家,这样的中国,它的强大才不会是个威胁,才不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与你战斗的对象。
  
  从红利上缴情况看,“国企”已经不再是国企
  
  据财政部数据,全国国企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了37.9%,但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介绍:“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的30%-40%之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较好的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除了上缴比例过低,国企红利“体内循环”。2008、200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3亿元,主要用在国企重组补助等方面。而2007、2008两年,国企红利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只有10亿元。“40多万亿元国产资产变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分配,这是不合适的!”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
  
  蒙古国给全民分红的启示
  
  腾讯网综合报道:近日,来自蒙古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蒙古国政府3月31日决定,近280万蒙古国公民每人将分得该国塔本陶勒盖煤矿536股股票红利。这是蒙政府首次以股份形式向全体公民分红。实际上,蒙古已经多次全民分红了。2010年,蒙古国政府决定用2年时间以现金和非现金方式向每位公民发放150万图格里克(1元人民币约合180图格里克)的福利,履行让国家矿产资源的收益惠及每个公民的承诺。
  本次向全民派发的是全蒙第一大煤矿的优质股票。根据资料显示,该矿的股权未来会被分为四部分,30%卖给海外,10%卖给国内,10%用于全民免费分红,而蒙古政府会持有剩下的50%的股份。蒙古政府还有一个宏大计划:要效仿美国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和挪威主权投资基金,用亚洲最大铜金矿的收益成立一个主权投资基金。这个由外国公司主导开采的矿产,预计在未来50年会上缴300亿美元的税款,其部分收益将分配给国民,以消除贫困。有分析认为,蒙古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矿业和农业占了蒙古国GDP组成的半壁江山,但是蒙古政府认为,矿业繁荣,会导致其他产业发展缓慢。而通过主权基金,将矿业收益用来发展工业、服务外包业、教育、科技,这会有益于经济转型。同时,这些投资的收益还能用来对本国居民分红。
  近几年,有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将已经积累得很庞大的国有资产拿出一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分配给国民。如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曾提出,国企的股票应该分给老百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早在2006年就提出成立“中国人民永久信托基金”,按他的设想,这将由166家中央国企的利润的50%作为本金组建,再将基金投资收益的50%作为社会分红发给每个公民个人。而经济学家陈志武也曾撰文表示,“国富”之后变“民富”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把现有的大部分国有资产注入一个国民权益基金,把原来“全民所有制”理想中还没到位的、虚的“全民所有”具体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最好是允许国民权益基金股份自由交易。这些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但国资委负责人对此的回应却是国企资产好比“老百姓的储蓄”,国家想用的时候才可以用,言下之意似乎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蒙古国领导人却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时候,他们所实施的“国民分红”让我们很羡慕。毫无疑问,上述建议和措施的性质绝对属于“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
  
  要重视保障房的分配问题
  
  《经济观察报》日前刊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薛兆丰的的文章,文章认为,大规模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文章说,数量达到千万套规模的保障房政策,经不起简单的推敲。不错,保障房的名义售价,可以按官员的意愿随意设定。但是,它们的实际成本和市价,却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首先,地价的高低,就是由市场供需来决定的。官员可以恣意在市中心建一批保障房,但需求者之间对住房地段的竞争,就会把这批保障房的地价部分推高到市场拍卖的水平。当政府忽然成为千万套保障房的大房东,而住房并非完全按货币为分配标准时,供应方(官员)的贪污腐败,需求方(住房申请人)的弄虚作假,就必然乘虚而入。其次,政府笨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又会把住房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推高,以致超过民营机构的运作成本。政府官员不可能像商人那样精打细算。保障房本身就是低价礼物,官员不担心住户用脚投票。做工马虎、配套不全、“低保房”变成 “低质房”、“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之类的消息,大家都时有所闻。再有,由于缺乏充分产权,住户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去善用、维护和转让住房。住户何时能买断,何时能出租,何时能出让,这些细则决定了用户对房屋的产权,也从而影响了房屋的利用价值。低价保障房不可能是免费午餐,问题只是大家到什么时候才看清楚它的全部成本。要缓解房价的上涨压力,最好的办法还是政府首先放开土地使用和交易的限制,撤销对土地统购统销的角色,解除无济于事的限价和限量政策,从卖地收入中拨出专款以住房补贴的形式发放给被认定为应该得到补贴的人群,然后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让地产商人、房屋中介和私人业主,向需求者们——包括领取补贴者们——争相提供不同档次的综合住房服务。
  著名地产界“意见领袖”、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亦认为,目前进行中的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如果事先没有设计好合理的分配规则,将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他估计两年后此轮保障房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将会暴露出来,并且会暴露得非常严重。
  
  压缩“其他开支”方能力保民生
  
  财识网报道,3月25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主办的“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表示,未来五年到十年,收入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收入差距调控目标的实现,与会学者表示担忧。有学者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在再分配领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民生投入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而鉴于政府支出压缩的空间有限,学者一致建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才是根本之途,当中包括打破资源垄断、推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直言:“根本的一点,应该从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转为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如果政府还是对资源形成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居民收入就很难提高。”在居民收入另一端,和居民收入此消彼长的政府收入、资本收入却一直不见下降。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中国基尼系数从70年代的0.16增长到了2009年的0.48,基本上达到了世界较高水平。如果不解决这些不平等问题的话,这将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抑制消费,尤其会抑制贫困地区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不公。因此,收入分配的政策以及社会的保障必须得进一步地加强,来限制这种不平等的进一步恶化,这对于中国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魏杰指出,目前我们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和社保三项重要支出占比还太少,“在英美国家,这三项支出一般占到总财政支出的60%以上,而我们是27%。”
  
  中国忙于调控疏于改革
  
  一篇来自安邦咨询的文章提出:2008年之前是搞宏观调控,如控制经济过热,压缩过剩产能,2008年以来是应对金融危机、搞强刺激,2010年又转了个大弯,开始逐步紧缩,搞房地产调控。说白了,中国一直忙于应对经济波动,忽略了制度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改革放缓甚至停滞。比如政府越来越大,权力和资源越来越集中;市场化不进反退,国企垄断强化;政府虽然拿出更多钱来解决民生问题,但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增多,造成问题的机制和根源基本未触及。
其他文献
“科技进客厅,艺术上炕头”文明新春系列活动不过是海淀区精神文明众多活动的一个点滴,但它的确是一项在新形式下不断满足百姓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海淀区社会发展的惠民工程,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内涵。  "Technology and Arts Activities" is a new form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aidian, which abu
期刊
春节期间与几位“组工”干部议论起河南四名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丑闻,无不义愤填膺,自感脸上无光,发出一声叹息。用河南省交通厅纪检组原组长宋长林的“牢骚”话可概括大家的心态——“我这个纪检组长当得很窝囊!”窝囊在其次,党旗蒙尘事大,不免要问“谁之过”?  一位现职的“组工”处长引经据典,倒背如流,很无奈地说:早在2003年中纪委五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指出,“1996年以来,全国有13个省交通
期刊
“省优,部优,国优!”:一边是一度铺天盖地的“老”广告词,一边是探索表演艺术“新”方向的追求,开场便似无声的戏剧。  “Excellent in Province, Industry, and Nation” On the one hand is the “old” advertisement, and on another hand is to search for the “new” dire
期刊
盛日清华,矞矞皇皇。穿越了历史尘烟,谱写了辉煌篇章的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昔日清华学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本刊主笔、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教育”版的《百年清华与中国改革》
期刊
从财务软件到ERP,用友的转型堪称华丽。而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浪潮袭来之时,用友选择迈向“云端”。在王文京看来,这是为了突破现有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局限,支持企业从产品经营到服务经营的转变,支持企业面向消费者实施大规模个性化服务,支持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把握未来竞争的主动。    在中国软件业,用友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在过去的20多年,无论是财务软件,还是ERP,用友都做得相当出色。
期刊
中关村打造“中国硅谷”惟有人才战略    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委暨北京市委联署下发的《关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刊布后,引起各界的热烈反响。13项特殊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向往首善之区,“知本家”落户中关村“一路绿灯”。鼓励“海归”到中关村创业的夏颖奇掐指揆数,中关村海归创业人员占全国的近1/4。人才是创业的第一资源,惟有人才进来了,才能有项目跟进,有资金落实,发展才有
期刊
品牌与文化、艺术与经营,龟博士与艺术的结缘在外行人看来似是偶然,其中却有着很多的必然因素,这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  Brand and culture, arts and business, Guiboshi and arts combined like a chance, had a lot of necessity factors; it will also become a
期刊
熟悉汉王以及刘迎建的人都清楚,电纸书是汉王的“一号工程”,这其中凝聚着他们无尽的期盼与付出。2009年的科博会上,汉王将最新科技成果——全球首款手写电纸书隆重推出,在展会现场随处可见汉王的logo以及尚带着墨香的新品,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这种采用电纸书显示技术的阅读器无辐射、无背光,更接近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给人以流畅、舒适、健康的阅读体验。而目前其它知名品牌的电纸书产品,都只限于视觉上对电子书进
期刊
日本地震以及所引发的相关事件将加速当前一些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最坏的角度看,这场灾难可能会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升高、通胀压力增加并催生新的金融泡沫,严重损及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并使其重新陷入混乱。    日本正面临一场灾难性危机。可怕的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更为严峻的是,日本正面临福岛核电站设备受损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接踵而至的灾难是一场巨大的人类灾难。同时,对日本甚或
期刊
对于发展核电,既不能妄自尊大盲目轻信,更不能因噎废食望而却步。    继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厘岛核电事故后,日本福岛核泄漏再次引发世人对发展核电的反思。其实,从核电诞生以来,有关核电安全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歇过。老百姓如我辈者流属于“核盲”,又有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破坏力的惊吓,“谈核色变”实属条件反射,否则岂不成了痴呆!就是受“谣盐”蛊惑,盲从跟进,亦可谅解。  令人错愕的是业内的一些专家或公
期刊